《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馬克思於1845年春在布魯塞爾寫成的批判L.費爾巴哈的11條提綱。原題為《關於費爾巴哈》,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序言中稱這個檔案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並作為該書的附錄首次發表。中譯文收入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基本信息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正文

馬克思於1845年春在布魯塞爾寫成的批判L.費爾巴哈的11條提綱。原題為《關於費爾巴哈》,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序言中稱這個檔案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並作為該書的附錄首次發表。中譯文收入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卷。
《提綱》論述的中心是實踐問題。馬克思把實踐引進唯物史觀認識論,並把它作為認識論的基礎。《提綱》的全部內容都是圍繞認識對實踐的關係和實踐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展開的。馬克思指出,舊唯物主義,其中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主要缺點是只從直觀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當作實踐去理解,因此,他們不了解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馬克思在文中通過對費爾巴哈消極的反映論的批判,闡明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同時,馬克思認為,不僅人的認識基於實踐,全部人類的社會生活在本質上也是實踐的。在文中馬克思批判了費爾巴哈抽象地考察人的方法,主張把人放在現實的具體的社會關係中去認識,指出,所謂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就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還認為,新哲學與以往一切哲學的根本區別在於它不只說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變世界”。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標誌馬克思已經徹底地擺脫了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影響,一個嶄新的世界觀已經接近形成。恩格斯稱它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