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委書記》

《鎮委書記》

《鎮委書記》是一部基層的官場小說,雖然地方不大,但處處機關,時時劍影。描述鄉村社會的原生狀態,底層生存的酸甜苦辣,基層官員的歷練作為,報效熱土的赤子情懷。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細緻入微地描寫了一個基層幹部——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鎮委書記的歷練作為,基間的酸甜苦辣,諸味雜陳,體現了主人公報效熱土的赤子情懷,無疑也是社會底層生存狀態的最真實寫照。

目錄

讓生活之泉潤澤心靈(序)
第一章 上峰授錦囊一朝獲紅頂 下屬晉香火數日灌黃湯
第二章 小車內走馬憶舊時情結 大院中上任望前程酬志
第三章 扳指頭點將細查新班底 按肥瘦分工粗用老辦法
第四章 走訪舊山河小識風情鎮 解讀新崗位大嘆不易經
第五章 按黨章憲法搞選舉換屆 施計策權術播春風細雨
第六章 一將能成名政績占先機 小鎮大發展機遇最重要
第七章 企業辦公室主任救馮根 縣委工作會“諸侯”逞才
第八章 搞財政收入抓現放首位 查鄉鎮企業斂錢靠門道
第九章 礦產是資產不要白不要 酒場如戰場活法靠活耍
第十章 縣長看香菇問人民苦樂 書記拉硬屎朝金礦開刀
第十一章 受形勢迫使抓灌中重建 被環境驅動唱重教高調
第十二章 走卞州結友一路充風流 去廊坊探寶千里近撲空
第十三章 不安全生產必焦頭爛額 要多管齊下應長袖善舞
第十四章 國民黨老兵造橋搞剪彩 共產黨書記築路結怨憤
第十五章 選能人任職配齊村班子 派要員尿泡澆滅亂上訪
第十六章 接匿名電話夫人吃乾醋 借張揚親情老公煞陰風
第十七章 建支柱產業就地取典型 為民眾謀利南巡找出路
第十八章 繳皇糧國稅民眾太踴躍 征統籌提留幹部真費勁
第十九章 化上訪告狀平斂錢茬子 抓防汛抗旱現不吉徵
第二十章 機關出怪事傳風涼閒話 酒桌擦屁股化矛盾糾葛
第二十一章 領導交辦事惹領導不快 官員費斟酌整官員有殃
第二十二章 廢金礦費勁四鎂廠不美 想發財破財仨單位落單
第二十三章 平數字茬子讓富鎮變“貧” 救古老行業使破廠更新
第二十四章 謙和帶班子同頻生諧振 體制埋弊端異曲露雜音
第二十五章 省市縣跑腿上下都打點 庫壩河加固內外全受益
第二十六章 為長遠利益先布陣設套 應計生檢查後公關堵漏
第二十七章 揮淚斬馬謖齊青山下課 負氣批曹春香菇辦上馬
第二十八章 柏樹曾折枝鎮長調崗位 牌照不吉利武警提贓物
第二十九章 闖一條新路欲速則不達 開二人大會頑石也成金
第三十章 巨手擎太陽鎮中建雕塑 毛賊偷花菇灌河興產業
第三十一章 北京訪軍營刀下救弟兄 范城找縣委任上安官吏
第三十二章 夢想發大財飛馬來西亞 貨到地頭死困檳城孤島
第三十三章 在天涯海角長無窮見識 到市委黨校學小平理論
第三十四章 組織考核前滲透在細微 政治交代後灑脫向天涯
連結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回 上峰授錦囊一朝獲紅頂 下屬進香火數日灌黃
按照縣裡的慣例,任命幹部時,安排到鄉鎮或各單位的正職必須由縣委書記親自談話。副職呢,由抓組織工作的縣委副書記或組織部長談一下就行了。這多多少少體現一種重視程度,體現一種用人的格次。同時,只有一把手給你談話交的才是實底兒,那兩位只不過是打打官腔,提提要求,勉勵幾句罷了。所以,正月初八上午組織部辦公室通知我去見老吳(我們私下裡喜歡這樣稱縣委書記吳國棟),是一個必然的順理成章的過程。
一般說來,一年一度,縣裡都要在春節前後調整一次幹部,你千萬別以為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事實上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凡是涉及的人員,從談話後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又跑又送的,達到了理想的結果,一定是喜眯眯的,難以掩飾寫在臉上的笑意,見人就散煙,“托福,托福”不絕口;拂袖而去的,一定是不很滿意,臉陰沉得像水碗,又像是討狗肉賬沒有要過來,見人待理不理的;還有一些降職或削權的,除非自己已經心中有數,否則,本人也許會在談話時當即大吵大鬧,或者耿耿於懷,或者輕彈眼淚,有的甚至派老婆到領導處哭鬧。前幾年鬧鬧也就罷了,這幾年有的鬧鬧還真管用,也不知是因為寄排的本身有謾。還星主要領導心虛,那些鬧得厲害的、不願就範的就先掛起來,等事態平靜之後還真的又進行了第二次安排,這些牢騷滿腹的人終於得到了比較理想的位置。當然,誰都明白,那些交易都是在幕後進行的。
老吳這人的思路清,口才好,講起話來,邏輯嚴謹。我是老辦公室人員,算是他的直接下屬。本來風傳我下到灌河鎮當黨委書記的訊息已經非止一日,但從吳書記嘴裡說出來才能算數。所以,他對我並沒有寒暄什麼,一坐下來,就開了腔,話里透著親切、實在、交底兒,推心置腹又語重心長:“夥計啊,你在機關里呆了八九年,業務熟,人緣好,出了大力,應該給你安排一個好位置。本來我不打算讓你下去,想讓你到組織部去當常務副部長,可是,這樣做困難不小。你想,你要是去組織部了,現任的兩個副部長怎么辦?他們兩個都是組織部的老人了,安排你去至少要動他們兩個,這就複雜了。想來想去,你還是下去吧,我這個人沒有當過鄉鎮黨委書記,說起來,就有點欠缺。你呢,下去幹上幾年有好處,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從你當治理混亂村的駐村工作隊長那一段兒看,你完全具有駕馭全局的能力。叫你去的灌河鎮也不是什麼好地方,這個鎮從外邊聽起來還可以,但內部也存在不少問題。我只囑咐你一件事,就是不要評價前任的功過是非,只要按照縣委的工作思路,結合自己的實際乾就行了。”
跟吳書記這么貼近,說這么一些不能與外人道的心腹話,我只覺得里潮潮的,心裡很激動,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於是哽哽地說,謝謝吳書記栽培,一定好好乾,決不能辜負您的重託,給您臉上抹黑云云。告辭時,吳書記特意從辦公桌後邊出來,緊緊地握住我的手,搖了又搖,仿佛交給了一個重擔,那個勁頭,就跟電影上毛主席派大員去前方打仗一個樣子。
出了這個全縣的中樞處,天就有點高,有點發藍。從後院走到前樓,一路上碰到的機關的熟人們,那種恭維程度的確讓人有點始料不及,大家眾口一詞:“祝賀,祝賀!”特別是回到縣委辦公室,同志們說:“咦,賀書記回來了!”男的、女的同事們,全都過來祝賀,一派鬧哄哄的。“書記請客,請客!”正在鬧著,鄰近的單位,宣傳部的、團縣委的、紀檢委的……一撥一撥地擁了過來。大家說起了大約連神仙都願意聽的話,羨慕、祝賀之情溢於言表。有的同志動情地說:“當了書記了,可不要把咱們這些老弟兄忘了,縣委大院是‘娘家’,常回來看看!”有的說:“賀書記,到了你那裡,一定得叫吃飽!”
鬧來鬧去,也就是吃飯。辦公室主任和幾個副主任一塊兒,到賓館去,安排上一大桌菜,這算是餞行的正式開始。此後,無論在家,還是在外,幾乎所有的追蹤電話都與吃請有關,中午、晚上基本上不在家裡吃飯。一些重要的縣直單位好像是排了班次,輪流請客。到了這時,我才覺得,原來一個鄉鎮的黨委書記確實是舉足輕重的。
有一天晚上,酒正酣時,一個大個子警察來到桌前:“賀書記,我得敬你一杯,我是你的派出所長,田金虎,大家都叫我老田虎。聽說你要去灌河當一把手了,我就是你的親兵,請你放心,你指哪兒我們打哪兒,叫往東決不往西!”對這樣慷慨激昂的效忠,少不得,喝!就這樣,從正月初八一直喝到正月十七,要不是第二天要去上任,恐怕這酒還得一如既往地喝下去。
緊接著,家裡也開始有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不速之客,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拜門子”。老婆說,誰誰誰今天來了。我也不知道那是誰誰誰,反正大包小包的,無非是一些菸酒之類的東西。有人為了見到“真神”,不惜花時間,天天都有一兩個人在那么冷的天氣里,蹲在我家對門向陽公司的大門口,直等到我帶著濃烈的酒意,三搖兩晃地回到家裡,趕緊撲過來親熱。進到客廳,先是自我介紹一番,然後說已經聽說賀書記調到俺那裡當書記,真是太好了,某某人、某某人都給我們說了,賀書記你這個人好得很哪,我們有了這么好的領導,您以後可得多關照哇。其中不乏過去在教育上工作時的老學生介紹的,也有一些是拐彎抹角、驢尾巴吊棒槌的所謂親戚,這些人和我都是第一次見面,他們倒沒有提什麼要求,只是想先人為主,圖個及早巴結,先增榮耀,日後幫忙而已。對於這些從來沒有謀面的或者在酒後謀面的人,到現在我也沒有搞清楚到底有多少,他們到底是哪些人,只是到了後來找我的人自己提起,我才含含糊糊地應酬,表現出一些親熱的樣子,免得讓人家感到失望。
也有一些是真正有事兒的。他們的戰術是,早晨起來堵門子。那時,畢竟你的酒勁稍退,頭腦清醒,免得日後不認賬。反正每天早上都有人上門,記得最清的,有一個新密縣人,叫秦子松的,帶的禮品都是高檔次的,名煙、名酒再加上據他說是自己引進法國技術,在新密縣開的香水廠生產出的高檔香水。他自報家門說,他是一個開金礦的,已經在灌河的山山嶺嶺間考察幾個月了,找到了一些有價值的採礦點。他自己的資金雄厚,設備先進,省、市都有鐵關係,可以辦來開礦的許可手續,因此想在灌河投資乾一番事業。以後要和當地領導打不少交道,所以提前來熟悉熟悉,交個朋友,今後請賀書記多多關照。
還有一個叫胡小本的年輕人,他也是趁早晨找上門來的。帶的東西很寒酸,穿的衣服也很寒酸,凍得上牙打下牙,渾身發抖。他說,我已經在向陽公司的大門口等了好幾個大清早,總因為人太多而不敢上門。更為可笑的是,他把他的引薦人說得與我非常親近,我卻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弄了半天才知道,原來我有個遠房親戚口“孫林的,與他所說的那個引薦人曾在一起喝過一次酒。在酒場上,孫林吹牛說,灌河的賀書記是他親表弟,那人因為孫林的關係就與我有了某種聯繫,胡小本拿這種聯繫當做“名片”遞給了我。這小子是灌河鎮本地人,家住的地方臨近金礦區,從小就做著發財夢,十七八歲就開始一頭鑽進礦山里,小打小鬧瞎折騰,把老本賠光了,“屢敗屢戰”,變成了一個“開金礦迷”。他找我的目的很明確,說今後還要開礦,希望賀書記給予照顧,儘量壓減企業辦的費用。並且說,有人給他算了一卦,今年有貴人相助,鴻運當頭,正好就來了新黨委書記,又通過引薦人認識了,豈不是找到了救星?說這話時他兩眼放光,就好像真的抱著了大金娃娃一樣。他信誓旦旦地說,一旦發了財,不會忘記賀書記的好處,不會獨吞云云,言外之意,是要給一大筆豐厚的酬金。我一笑置之,但也為他這種精神所感動,答應以後幫助他,他就千恩萬謝地走了。
農曆正月十二,就是1996年的3月1日,縣委召開了集體談話會議,被調整的幹部和涉及的迎送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縣直各一級單位的一把手參加會議。這號會議,看起來似乎很重要,倒是縣委書記並不參加。大約是因為該談話的都談過話了,大局已定。
會議由縣委組織部一位副部長主持,抓組織的副書記首先講話,他講了縣委這次人事安排的原則和意圖,以及縣委對這次調整幹部的要求,一套一套的,成塊,並且嚴肅。而後,縣委組織部長開始宣讀這次調整的一百三十二名幹部名單,足足念了一個多鐘頭。那時,在座的大多數人已經知道了結果,被調整的入,只關心自己的去留,沒有認真去聽。只有不涉及的而且歷來關心幹部調整變動情況,並以掌握信息最多為榮的有心人,才去認真地聽,仔細地記,唯恐回去賣弄時說不準確。
正是在這個會上,我才第一次與我的副手、法人代表、一鎮之長劉春亭同志認識。並且我覺得他是有意識地找到我,和我坐在一起的。這個人1.75米以上的大個子,比我高半頭,麵皮白淨,濃眉大眼,雙眼疊皮,很英俊,給我的第一印象很不錯。他不是個快言快語的人,顯然又想跟我說點什麼。開始,我問一點,他說一點。後來,就說了一些情況。半天后我倆有點熟絡後,他才打開了話匣子。一是說,一個鄉鎮就看書記、鎮長的,只要咱倆團結,機關就不會分裂。請賀書記放心,我會很好地配合你工作的;二是給我捎個信兒。我的前任曲廣遠書記現在當上了副縣長,讓劉鎮長給我交代一下,他要跟接任的弟兄在一起吃個午飯,互相交流交流、溝通溝通;三是現在有一個項目不能等,就是北京東南邊有一個廊坊市,那裡的武警部隊主要是搞金礦勘探,年前在灌河住了幾個月,好像是找到了大的礦體,但是,並沒有給我們留下有用的資料,只留下話說,讓我們到那裡去研究一下。廣遠書記在位的時候就曾經安排,要去和人家接接頭,搞回來一些資料,好往外發包,鎮裡就可以增加一大塊收入。可是,你去灌河以後頭兩個月主要得熟悉情況,你就在家熟悉,我先去跑跑。以上這些話,前者說得中肯,好像是告誡;後者說得肯定,好像是決策,不與你商量。又顯得與前任書記關係多么親密,一切都可以按既定方針辦。我聽了這話,有點不以為然,為什麼你先去跑跑?焉知道,我就得熟悉兩個月的情況?這樣的大事不讓書記參與,是何意思?我感到這個傢伙是在以他熟悉情況為資本,在向我爭權,對我進行抽象地抬舉、具體地架空。當時我僅僅哼了一下,沒有表態,我看到他的臉紅了一下。
副縣長曲廣遠這頓飯是非吃不可的,我和他既是繼任的關係,又是老夥計了,我們同在縣委辦公室工作過,他進辦公室的時間,要比我早一些,我們差不多同時當上縣委辦公室的秘書。人和人是比不得的,正如南方人說得形象,“上樓梯操屁股——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他的機遇比我好,很早就被縣委選拔到第一線,先在紅廟鄉當上了鄉長,後來又接了紅廟鄉黨委書記。沒有多久,因為灌河鎮換屆選舉出了問題,他又和當時灌河鎮的黨委書記毛豐山對調到了灌河。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在鄉鎮企業上就搞出了大名堂,脫穎而出,當上了副縣長,給我騰出位子來。照理我應該感謝他,因此他請客的意義就不同尋常了。官場上都懂得,前後任之間一般也不會有什麼交接,但總有一些不足與外人道的東西需要銜接一下。
我這次接曲廣遠的手,對於灌河鎮原來的幹部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鄉鎮幹部的進步太慢,大家都在苦等機會,盼著哪一天熬出頭。一般說來,鄉鎮的一把手被調整,對餘下幹部的前程直接或間接地發生重大影響。縣委往往採取三種方式:一種是“老驢拉磨”,就是書記走了,鄉(鎮)長接書記,組織書記接鄉(鎮)長,以下的每個人位次前移,都可能有一次升遷的機會。另一種是書記走了,鄉(鎮)長接了書記,另派去一名鄉(鎮)長,把其他人升遷的路道堵死,這叫做“懶驢拉磨”。可是,這一次灌河鎮的人事調整,兩種驢都沒有拉磨。原因是在廣遠當書記時,他的副手因為有人告狀,說這個鎮長犯了男女關係錯誤,弄得有點灰溜溜地走了,經過廣遠的努力,原來的組織書記劉春亭當上了鎮長。這個變動還不到幾個月,縣委又開始調整幹部。因此,春亭縱然有心當書記,自己難以張口,廣遠也沒法替他說話。於是,縣委就把我擺到了這個位置上。這就是鄉鎮幹部恨恨地說的第三種方式:“鬼推磨”。這也不能怪我,半夜吃麵條——趕(擀)到那兒了,確實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點也不影響大家熱熱鬧鬧的迎來送往。
席間,我們推杯換盞,好不熱鬧。酒酣耳熱之際,春亭讓我決定什麼時間去上任,我說就定在正月十八吧,他說那我先走,好好安排一下,到時候叫司機去家裡接你。廣遠拉我出來,親切地握著我的手,用了一句到現在我都認為很精美的語言:“老弟,你可得對我那一段歷史負責啊!”我一邊點頭稱是,一邊忽然想起吳書記不讓評價前任功過是非的囑咐來。
正是:有帽自來香,未雨先布雲。
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小車內走馬憶舊時情結 大院中上任望前程酬志
常言道,有福不在忙。在1996年那時候,范城縣各鄉鎮的黨委書記的“坐騎”頂多是個吉普車。當我坐上豫Y16160,這個嶄新的普通桑塔納轎車,去灌河鎮上任時,洗小勇——我的司機帶點神秘地對我說,曲廣遠書記將心運籌買的這輛車,在鎮機關里人人都知道,但誰也不敢說。因為,曲書記是個細心人,他讓暫時保密,主要是怕造成負面影響。這話雖然只是對班子成員和司機等少數幾個人叮囑的,全體機關幹部卻立刻都知道了。於是,大家都裝聾作啞充瞎子,誰也不說,誰也沒有聽到、見到過這台新轎車。因此,這車到手後,除了給市、縣領導送禮需要出車外,從來不敢在縣城停留,回政府機關也都是趕在夜裡,悄悄地放在車庫裡。幾個月下來,只跑了五千多公里,基本上等於沒有動用過。他現在已經當上了副縣長,啥也不用怕了,當然又有了新的更好的車坐。我是新去的一把手,車又不是我買的,當然不用怕什麼負面影響,毫無顧忌地、從從容容地坐它就是了。
我們一行三輛轎車一輛麵包車,一大早在縣委聚齊後,就出發了。
從縣城到灌河鎮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出了縣城往南走去,不到十幾公里就進入了山區。首先在紅廟鄉的地界上沿著一溜山溝走十幾公里,然後爬上分水嶺——山巒間的一個豁口。這個豁口往南是長江流域,往北則是淮河流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分水嶺。同時,它也是紅廟與灌河兩個鄉鎮的交界處。這一天,春寒乍暖,天氣晴朗。不僅我這個新官上任,心中自然愜意,就連送我上任的縣紀委書記呂士敬、縣委辦公室的幾個同志以及其他幾位新調入灌河的弟兄,也都顯得特別愉快。上了分水嶺,由於沒有女同志,我們都站在路邊上,人人掏出傢伙痛痛快快地撒了一泡尿。縣委辦副主任賈同喜說:“老弟啊,大家這一尿,可都是肥了你的領地,你得扎紮實實地感謝我們。”我也打著哈哈說:“你們尿了,我自然承情,但我自己這一泡可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哪。”司機細心,把書記的這句話記了下來,果然在以後的日子裡,只要是從縣裡回來,除非內急得不得了,一般總要到了這裡才方便方便。
站在分水嶺上,朝東南一望,山巒起伏,重重疊疊,那一百九十八平方公里的山區土地,就是灌河鎮了。到這裡當一把手,好像有點命中注定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