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金鄉張氏園亭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石延年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亭館連城敵謝家,四時園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東陵隱士瓜。
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
縱游會約無留事,醉待參橫月落斜。
作品賞析
山東金鄉張氏園亭之勝,著名一時。石延年三十三歲那一年為金鄉令,游張氏園,給園主人題贈了這首七律。
東晉貴族謝安曾於“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晉書·謝安列傳》),詩起筆以謝家亭館作比,寫張園概貌,大處落墨;“連城”二字,極有興象。這第一句寫亭館之盛,是鳥瞰;第二句則轉筆寫園色之佳,視角縮小。“園色”,是園中鮮花盛開的色彩,以天上彩霞為喻,又冠以“四時”二字,可見園中四季如春、百花爭艷的絢麗景象。“敵”、“斗”二字,更為亭館花樹平添無限精神,暗示了園主人的豪情雅量。第三句進一步縮小視角,專寫游晏之室,室中之窗,窗外之竹。原意是說,窗外有綠竹萬竿,垂翠欲滴;卻化用了《史記·貨殖列傳》“渭川千畝竹,此其人與千戶侯等”的話,更著一個“迎”字,不但寫出推窗則修篁彌望的景色,而且顯示出園主人張氏的富有。這裡的綠竹與上句明霞般的百花掩映成趣,極富色彩瑰麗之美。第四句是說,這園子建在城郊,園外是大片瓜地;又由於用了東陵侯召平種瓜故事,顯示出園主人身分的清高,暗承一二,不露苞節。五六兩句,集中筆墨寫園中花鳥,著意渲染此中生機生趣。樹上禽鳥相向,歡暢啼鳴;枝頭繁英相續,香飄不斷。這一聯由景色描繪暗暗過渡到抒情,逗起結意。七八兩句正面寫“縱游”之樂。“縱游”就是盡情游賞,“無留事”即無所留戀於人間俗務之謂。意即此時詩人心中無牽無掛,與雅人會約於此,正好恣意暢遊;而園主人又殷勤勸飲,直到夜深;詩人也不辭一醉,頻頻傾杯暢飲。願待到月落參橫,彼時園中夜色,醉眼相看,當另有一番佳勝。這裡的“醉待”之“醉”,關合美酒令人沉醉與園色令人陶醉兩重意思。參橫月斜,事屬馳想,是詩人興會的延伸,並非眼前現實,所以說“待”。以對未來夜色的懸想襯此時興會的濃郁,把詩境推開、延伸,樂意盈盈其中,有搖曳不盡的情味。且“醉”中體現出園主人的豪情盛意,詩還是暗暗歸結到主人身上,回應篇首,開闔有序。通篇未曾著一字及主人,卻處處隱然有主人在,這種手祛也是相當高明的。
這首詩中“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一聯,是詩人的名句,向為宋人所激賞。《雞肋集》說:“尤為佳句。”劉克莊《後村詩話》說:“為伊洛中人所稱。”但他們都沒有具體說明好在哪裡。蔡正孫《詩林廣記》後集卷七石延年條目引《文公語錄》說,這兩句“極佳”,佳在“方嚴慎密”。朱熹專從章法結構著眼,指出它結景啟情、暗逗下文語意的好處,又言之過偏,未中肯綮。近人陳衍《宋詩精華錄》說,這兩句好在“能於‘綠楊宜作兩家春’外辟出境界”。他雖然說得隱約其辭,但已標舉出“境界”一語,可供讀者參考。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一詩中的“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就是佳句。詩人憑空構想:如得與元八結為鄰居,樹亦當呈獻友情,它將以濃蔭覆蓋兩家,平分春色。詩人移情及物,以物寄情,達到了人與物情意交融的境界。石延年同樣用了移情手法,但他寫的是物物情意交融的境界,與白居易所寫的境界不同,這是另闢蹊徑。在石延年的詩中,那樹間小禽,急於要把自己心中的樂意告訴對方,因此間關相向,軟語商量;那花樹也有意一株與一株枝葉交錯,萬花臨風競發,因此花香就不是來自一棵一棵的樹,而是聯成一線,結成一團,濃蔭不斷,香風相續。“禽對語”、“樹交花”兩語,其實是自然景象,並無什麼“相關”的“樂意”存在於事物之間;而詩人有此天真的著法,全在於他自己有一種特殊的感受。他以有情之眼觀無情之物,遂覺萬物皆有深情,它們都在“競用新好,以召余情”。這裡,物物之情,原是詩人之情;物物之樂,即是詩人之樂;物物欣然的境界,乃是詩人一往情深的境界。這境界又深了一層。陳衍激賞其“辟出境界”,指的就是這種境界。
作者簡介
石延年(994一1041),字曼卿,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累舉進士不第,以武臣敘遷得官,官至太子中允、秘閣校理。力主加強對遼國和西夏的防務。詩風勁健,深為歐陽修所推重。有《石曼卿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