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研究生核心教材系列:國際金融學》

《金融學研究生核心教材系列:國際金融學》

《國際金融學》選擇的專題都與開放經濟條件下的金融穩定問題緊密關聯。《國際金融學》共分7章。第1章為導論。第2章探討了金融開放的一個重要環節,即資本賬戶開放問題。第3章詳細計算了開放帶來的貨幣國際化收益,但與之相伴隨的是責任、義務和風險,因此,金融開放必須以漸進方式推進。第4章探討了金融開放對政策調控力的影響,即傳統的內外均衡問題在現代經濟中的表現。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第5章具體介紹了如何通過貨幣政策轉型,實現開放與穩定的兼顧。第6章從資本適度管制的角度,力圖通過過濾資本流動,減少投資性資本流入,實現金融穩定。第7章則是旨在從最佳化資本結構的角度入手,增強一國應對金融風險的免疫力,實現金融穩定。其中,涉及匯率制度改革、銀行體系監管、外債和外匯儲備管理、巨觀政策框架設計、金融市場健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作為研究生教材,《國際金融學》不再贅述有關國際金融的一些基本理論,而是以專題的形式,對國際金融學的一些重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比如,涉及匯率制度改革、銀行體系監管、外債和外匯儲備管理、巨觀政策框架設計、金融市場健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國際金融學》的特點是:第一,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第二,分析工具的交叉性。《國際金融學》選擇的專題都與開放經濟條件下的金融穩定問題緊密關聯,對於廣大金融學研究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陳雨露,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財政金融學院院長,兼任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等職。2004年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1年起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1999年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1998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優秀青年教師獎。主要研究方向為開放經濟下的金融理論與政策、外匯與國際資本市場。

目錄

第1章導論
1.1 全球化是國際金融體系變遷的主導潮流
1.2 開放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主題詞
1.3 我國金融開放的前瞻:效率與風險的權衡
第2章資本賬戶開放
2.1 中國資本賬戶開放:歷史分析與計量分析
2.2 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的收益—成本分析
2.3 開放式金融保護框架:中國的制度選擇
第3章金融開放與貨幣國際化收益
3.1 貨幣國際化的收益評價和成本分析
3.2 貨幣國際化收益的計量框架
3.3 鑄幣稅收益:概念與計量
3.4 通貨膨脹稅收益:概念與計量
3.5 再投資收益:模型與實證
3.6 國際貿易收益:模型與實證
3.7 清算收益:模型與實證
3.8 貨幣國際化收益:綜合視角
3.9 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計量
第4章金融開放、貨幣政策獨立性與匯率穩定
4.1“三元悖論”的形成與發展
4.2“三元悖論”的實證檢驗
4.3“三元悖論”與金融安全的案例研究
4.4金融開放過程中貨幣政策獨立性與匯率穩定的權衡
第5章基於金融開放背景的貨幣政策規則調整
5.1 從物價穩定到金融穩定:貨幣政策目標規則的調整
5.2 貨幣政策、匯率政策與全球經濟不平衡
5.3 從相機抉擇到按規則行事:貨幣政策操作規則的調整
5.4 貨幣政策規則的制定:理論視角
5.5 我國貨幣狀況指數的構建與檢驗:實證視角
第6章托賓稅:金融開放與資本適度管制
6.1 托賓稅在我國的需求分析:基於金融穩定視角
6.2 托賓稅的歷史淵源與現代界定
6.3 托賓稅的有效性檢驗
6.4 托賓稅、直接資本管制與國際資本流動管理
6.5 我國金融開放進程中的托賓稅:可行性分析與方案設計
第7章國家資本結構與金融危機
7.1 國家資本結構和國家資本結構陷阱的界定
7.2 金融穩定與國家資本結構陷阱之一:國家過度負債
7.3 金融穩定與國家資本結構陷阱之二:國家負債期限結構失衡
7.4 金融危機與國家資本結構陷阱之三:國家負債幣種結構失衡
7.5 金融開放對我國國家資本結構的影響
7.6 金融開放與國家資本結構最佳化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1章 導論
1.1 全球化是國際金融體系變遷的主導潮流
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全球化就不可抗拒地成為國際金融體系變遷的主導潮流。對於全球化,有人為其歡呼,但也有人對其深惡痛絕。之所以全球化會引起如此截然不同的反響,是因為其本身具有雙刃劍的作用。金融開放通過最佳化資源配置,可以起到增進效率的作用。但與此同時,金融開放也加劇了金融風險。通過商品、資本和信息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傳播,誘發國際金融體系動盪,使得處於弱勢地位的開發中國家面臨更大挑戰。一些國家經歷了階段性的崩潰和嚴重金融危機,巨觀經濟和社會福利遭受嚴重損失。
1.1.1 全球化的效率增進效應
全球化一方面通過擴大市場機制的作用範圍,增強了微觀廠商提高生產效率的動力和積極性。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市場成為一個不斷擴大的統一整體,降低了外國生產廠商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的作用下,廠商必須努力改善生產經營活動,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規模生產。另一方面,全球化也通過鼓勵社會分工和加速技術進步,增加了改進生產效率的可能性。
一方面,在一體化的全球要素和商品市場中,藉助先進的信息技術,使資本、勞動力和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配置成為可能。因此,只有依託全球化的背景,跨國公司通過國際投資,將生產邊界延伸到全世界條件最有利的地區,將不適合在本國發展的產業或者生產環節轉移到要素成本更為低廉的地區。
另一方面,技術進步是提高要素生產能力的巨大源泉和根本途徑。開放經濟下,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增強使各國的經濟聯繫更加密切,藉助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的途徑,一國的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