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教材在介紹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時,在概念的解釋,理論與原理的歸納總結方面,力求表達準確、規範和通俗易懂,以幫助學習者抓住要領,舉一反三。目錄
第一章貨幣與貨幣制度第一節貨幣的產生與發展
一、貨幣的產生
二、貨幣形式的發展
第二節貨幣的定義與計量
一、貨幣的定義
二、貨幣層次的劃分及計量
第三節貨幣的職能
一、價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貯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第四節貨幣制度
一、貨幣制度的基本內容
二、貨幣本位制度的演進
第二章信用與利息
第一節信用的產生與發展
一、信用的概念與特徵
二、信用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信用的形式
一、商業信用
二、銀行信用
三、國家信用
四、消費信用
第三節利息與利率
一、利息的來源與本質
二、利率的種類
三、利率的經濟功能
第四節利率的結構與利率的決定
一、利率的結構理論
二、利率的決定理論
第五節利息的計算
一、單利與複利
二、現值與終值
三、到期收益率
第三章金融市場
第一節金融市場及其要素
一、金融市場的含義與特點
二、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
三、金融市場的分類
四、金融市場的功能
第二節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的含義與特徵
二、金融工具的種類
三、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節貨幣市場
一、商業票據市場
二、同業拆借市場
三、短期信貸市場
四、國庫券市場
五、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市場
六、回購協定市場
第四節資本市場
一、股票市場
二、債券市場
三、證券投資基金市場
四、中長期貨幣借貸市場
第四章金融機構體系
第一節金融機構體系的形成
一、金融機構體系形成的過程
二、金融機構體系形成的原因
第二節現代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一、中央銀行
二、商業銀行
三、專業銀行
四、非銀行金融機構
第三節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一、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演變
二、我國現階段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第五章商業銀行
第一節商業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一、商業銀行的產生
二、商業銀行的性質與職能
三、商業銀行的類型和組織形式
第二節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一、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二、自有資本
三、存款
四、其他負債業務
第三節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
一、現金項目
二、貸款業務
三、貼現業務
四、證券投資
第四節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與表外業務
一、中間業務
二、表外業務
第五節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
一、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
二、資產管理
三、負債管理
四、資產負債綜合管理
第六節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
一、原始存款與派生存款
二、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貨幣創造機制
第六章信託與租賃
第一節信託的含義、種類與職能
一、信託的含義
二、信託的種類
三、信託的職能
第二節信託業務
一、信託類業務
二、投資基金類業務
三、代理類業務
四、諮詢類業務
第三節租賃的含義、特徵與種類
一、租賃的含義
二、租賃的產生與發展
三、現代租賃的特徵
四、租賃的種類
第四節租金的構成與計算方法
一、租金的構成及其影響因素
二、租金的計算方法
第五節租賃契約與租賃風險
一、租賃契約
二、租賃風險及其防範
第七章保險
第一節保險的含義、原則與職能
一、保險的含義
二、保險的原則
三、保險的職能
四、保險基金
第二節保險的種類
一、財產保險、人身保險、責任保險與信用保證保險
二、個人保險與商務保險
三、強制保險與自願保險
四、原保險、再保險與共同保險
五、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
第三節保險契約
一、保險契約的特點
二、保險契約的主體
三、保險契約的客體
四、保險契約的內容及其履行
第四節保險經營
一、保險展業
二、保險承保
三、保險理賠
第八章中央銀行
第一節中央銀行制度的形成與類型
一、中央銀行制度的形成
二、中央銀行制度的類型
第二節中央銀行的性質與職能
一、中央銀行的性質
二、中央銀行的職能
第三節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業務
一、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二、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
三、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
第四節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業務與其他業務
一、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業務
二、中央銀行的代理國庫業務
三、中央銀行的會計業務
四、中央銀行的調查統計業務
第五節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
一、貨幣政策目標體系
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三、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第六節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及其操作
一、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及其操作
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三、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第九章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第一節貨幣的供給機制
一、貨幣供給的含義
二、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
三、基礎貨幣與貨幣供給
第二節貨幣供給理論
一、貨幣供給的外生論與內生論
二、貨幣供給的決定模型
第三節貨幣需求理論
一、傳統貨幣數量論
二、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論
三、凱恩斯主義的貨幣需求理論
四、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
五、現代貨幣數量論與傳統貨幣數量論、凱恩斯主義貨幣需求理論的比較
第四節貨幣均衡與社會總供求均衡
一、貨幣均衡的含義
二、貨幣均衡與社會總供求均衡
第十章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第十一章金融與經濟發展
第十二章國際收支與國際金融
前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金融在國民經濟的地位日益上升,金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隨著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金融改革將會進一步深化,金融對經濟與生活的影響將會進一步加深。在這種背景下,普及金融學知識、培養金融意識、推進金融改革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學習和理解金融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原理,掌握金融學的基本方法,並結合國內和國外的金融實踐進行正確的分析和運用,已成為經濟學與管理學專業學生必備的基本要求。目前,金融學類的教材可謂林林總總,其中不乏優秀之作。為了使學生對內容龐雜的金融學理論與實務有個簡明準確的理解,我們在吸取目前各優秀教材的長處的基礎上,本著有利於學生學習、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思想,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力圖使教材達到基礎性、簡明性、新穎性的統一,體現出語言簡潔、體系新潁、重點突出等特點。本教材以我國的經濟開放為背景,以現代貨幣金融理論為主線索,較為系統地、簡明地闡述了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介紹了金融的基礎知識和實務。
具體來講,本教材闡述了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利息、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體系、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等基本理論,介紹了信託、租賃、保險等金融知識與實務,還闡述了貨幣的供給與需求、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金融深化與金融發展以及國際收支與國際金融等內容。
精彩書摘
一、利率的結構理論在現實生活中,不同期限的債券或貸款有著不同的利率,即使是同樣期限的債券或貸款也可能有不同的利率,這就需要分析利率的結構問題。一般而言,利率的結構主要有兩種:利率的風險結構與利率的期限結構。
(一)利率的風險結構
利率的風險結構是指相同期限債券的不同利率水平之間的關係,反映了債券所承擔的信用風險的大小對其收益率的影響。造成相同期限的債券有著不同的利率水平的主要原因有:違約風險的存在、流動性問題以及稅收因素。
投資者購買債券往往面臨著違約風險,即債券發行人不能支付利息或在債券到期時不能償還債券面值,這一風險影響著債券的利率水平。有違約風險債券與無違約風險債券(如國債)利率的差額,被稱為風險升水,即人們為持有某種風險債券而必須獲得的額外利息。有違約風險的債券總是具有正的風險升水,其風險升水程度隨著違約風險的增加而上升。也就是說,債券的違約風險愈大,它的利率相對於其他債券就愈高。
影響同一期限債券利率水平差異的另一因素是其流動性程度。資產的流動性是指資產必要時可以迅速變現為現金而不使持有人發生損失的能力。債券的變現成本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交易佣金,二是債券的買賣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