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金融學(第2版)》致力於提供金融領域的全景化描述,將金融領域涉及的問題納入邏輯嚴整的統一分析框架中,為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提供方便,並且有助於使用者迅速了解金融領域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大量專欄和圖表提供了豐富的背景知識,並為進一步的研究預留了充足的空間。這些專欄選取不同素材從各個角度說明理論的套用性,從而有利於加深理論的理解。作者簡介
茲維·博迪,波士頓大學管理學院的諾曼和阿黛爾·巴倫管理學講席教授。他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經供職於哈佛大學商學院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系。羅伯特·C·莫頓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約翰和納蒂·麥克阿瑟榮譽教授。1970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之後,他一直供職於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系,直至1988年任職於哈佛大學。莫頓教授是美國金融學會前任主席和國家科學院院士。他於199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戴維·L·克利頓是奧柏林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和副教務長。他從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同事兼任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等大學的訪問教授職位。
目錄
第一部分金融和金融體系第一章金融經濟學
1.1對金融學進行界定
1.2為什麼學習金融學?
1.3居民戶的金融決策
1.4企業的金融決策
1.5企業組織的形式
1.6所有權與管理的分離
1.7管理的目標
1.8市場性管束:收購
1.9財務專家在公司中的角色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二章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2.1什麼是金融體系?
2.2資金流動
2.3從功能出發的視角
2.4金融創新與“看不見的手”
2.5金融市場
2.6金融市場中的比率
2.7金融中介
2.8金融基礎設施與金融管制
2.9政府與準政府組織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三章管控財務健康狀況和經營業績
3.1財務報表的功能
3.2財務報表回顧
3.3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
3.4收入的會計標準與經濟標準
3.5股東收益率與賬面淨資產收益率
3.6運用財務比率進行分析
3.7財務規划過程
3.8構建財務規劃模型
3.9增長與外源融資需要
3.10營運資本管理
3.11流動性與現金預算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二部分時間與資源配置
第四章跨期配置資源
4.1複利
4.2複利的頻率
4.3現值與折現
4.4其他折現現金流決策規則
4.5複合現金流
4.6年金
4.7永續年金
4.8貸款的分期償還
4.9匯率以及貨幣的時間價值
4.10通貨膨脹和折現現金流分析
4.11稅收與投資決策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五章居民戶的儲蓄和投資決策
5.1生命周期儲蓄模型
5.2考察社會保障
5.3通過資源性退休計畫延遲支付稅收
5.4你是否應當投資於一項專業學位?
5.5你應當購買還是租賃?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六章投資項目分析
6.1項目分析的性質
6.2投資構思源自何處?
6.3淨現值投資規則
6.4估計一個項目的現金流
6.5資本成本
6.6運用試算平衡表進行敏感性分析
6.7分析成本下降的項目
6.8擁有不同存續期的項目
6.9對相互排斥的項目進行排序
6.10通貨膨脹與資本預算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三部分價值評估模型
第七章市場價值評估的基本原理
7.1資產價值與資產價格的關係
7.2價值最大化和金融決策
7.3一價定律與套利
7.4套利與金融資產價格
7.5利率和一價定律
7.6匯率與三角套利
7.7運用參照物進行價值評估
7.8價值評估模型
7.9價值的會計標準
7.10信息怎樣反映在股票價格之中?
7.11有效市場假說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八章已知現金流的價值評估:債券
8.1使用現值銀子對已知現金流進行價值評估
8.2基本構成要素:純粹折現債券
8.3附息債券、當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8.4解讀債券行情表
8.5為什麼到期期限相同的債券的收益率可能有所不同?
8.6隨時間推移的債券價格行為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九章普通股的價值評估
9.1解讀股票行情表
9.2折現紅利模型
9.3盈利和投資機會
9.4對市盈率方法的重新考察
9.5紅利政策是否影響股東財富?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四部分風險管理和資產組合理論
第十章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
10.1什麼是風險?
10.2風險與經濟決策
10.3風險管理過程
10.4風險轉移的三個方面
10.5風險轉移與經濟效率
10.6風險管理機構
10.7資產組合理論:最優風險管理的量化分析
10.8收益率的機率分布
10.9作為風險度量標準的標準差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十一章對沖、投保以及分散化
11.1使用遠期契約和期貨和雨對衝風險
11.2運用互換契約對沖匯率風險
11.3通過針對負債配比資產對沖缺口風險
11.4最小化對沖成本
11.5投保與對沖
11.6保險契約的基本特徵
11.7金融性擔保
11.8利率的最高限價與最低限價
11.9作為保險的期權
11.10分散化原理
11.11分散化與保險成本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十二章資產組合的機會以及選擇
12.1個人資產組合選擇的過程
12.2預期收益率和風險之間的權衡取捨
12.3運用多種風險資產的有效分散化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五部分資產定價
第十三章資本市場均衡
13.1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該書
13.2市場資產組合風險溢價的決定因素
13.3單個證券的貝塔係數和風險溢價
13.4在資產組合選擇的過程中運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13.5評估價值與管制收益率
13.6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修正與替代選擇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十四章遠期市場和期貨市場
14.1遠期契約與期貨契約的區別
14.2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
14.3投機者的角色
14.4商品的即期價格與期貨價值之間的關係
14.5從商品的期貨價格中提取信息
14.6黃金的遠期-即期價格平價
14.7金融期貨
14.8“隱含性”無風險利率
14.9遠期價格不是未來即期價格的預測值
14.10存在現金支付的遠期-即期價格平價關係式
14.11“隱含性”紅利
14.12外匯的平價關係
14.13匯率決定中預期的作用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十五章期權市場以及或有要求權市場
15.1期權怎樣運作?
15.2使用期權進行投資
15.3賣出期權與買入期權的平價關係
15.4波動性與期權價格
15.5二項式期權定價
15.6動態複製與二項式模型
15.7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
15.8隱含波動性
15.9公司負債與權益的或有索取權分析
15.10信用但扒皮
15.11期權定價放法的其他套用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六部分公司金融
第十六章公司財務結構
16.1內源融資與外援融資
16.2權益性融資
16.3債務性融資
16.4無摩擦環境中的資本結構無關性
16.5通過財務決策創造價值
16.6降低成本
16.7解決利益衝突
16.8為利益關聯方創造機會
16.9實踐中的融資決策
16.10怎樣平價槓桿化投資?
小結
問題與疑難
第十七章實物期權
17.1投資於實物期權
17.2遞延期權:不確定性與不可逆性的例證
17.3運用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評估實物期權
前言
自從本教材第一版出版以來,已經過去了10年,這是大學金融教材正常修訂周期的3倍。為了順利完成工作,增加了第三位合作者——戴維·L·克利頓。無論怎樣,這本教材面世了。我們寫作了本教材的第一版,因為我們堅信,存在針對建構在一般原理之上的入門性金融教材的需要,這些一般原理適用於所有子領域——公司財務、投資學以及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我們同樣堅信,未來依然存在針對這種教材的需求。而且,我們是正確的。
我們和出版方都認識到我們的跨領域一般原理方法面臨巨大挑戰:大部分美國商學院的入門課程專注於公司財務管理。實際上,由於存在圍繞整體金融課程安排的制度性約束,一些完全贊同我們方法的教學人員反而無法採用這本教材。我們預期這本教材在其他國家不會遇到很多諸如此類的僵化對待,在那些國家裡,以公司方式講授金融入門課程的習慣不那么統一。更進一步地,我們認為,由於將金融的功能,而不是特定金融機構看做理解金融體系基石的焦點,這種跨領域一般原理方法將徹底超越地緣政治邊界。
事實證明,我們的預測是準確的。本教材第一版在美國取得了適度成功,但是在其他國家裡,這本教材是極為成功的。它已經被翻譯成9種其他語言:漢語(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法語、日語、韓語、波蘭語、葡萄牙語、俄語以及西班牙語。在中國,這本教材取得了巨大成功,頂尖高校正在使用它。
精彩書摘
這裡存在什麼力量能夠驅使管理者按照股東的最大利益行事呢?股東可以通過投票罷免的方式解僱管理者,但是,因為分散型結構的主要好處是所有者可以保持對企業運作相對並不知情,所以這些所有者了解其公司是否正處於混亂管理之下的方式並不是顯而易見的。如果這家企業的所有權被廣泛分散,作為強制執行手段,投票權的價值將進一步陷入困惑。假如情況是那樣(所有權被廣泛分散),那么任何單個所有者持有的份額可能如此之小,以至於他將無法承擔知情成本,而且無法承擔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其他所有者的成本。因此,僅依靠投票權自身對擺脫這一困境收效甚微。
競爭性股票市場的存在為保持管理者動機與股東動機一致提供了另一項重要機制,這項機制被稱為收購。
為了考察收購的威脅怎樣驅使管理者按照股東的最大利益行事,假設某些行動主體,稱之為收購競標者,已經確定了一家管理明顯混亂的企業(也就是說,這家企業的管理層已經選擇了一項投資計畫,這項投資計畫將導致該企業的市場價值明顯低於該企業資源所能實現的最大價值)。如果這位收購競標者成功地購買到這家價值被低估企業的足夠股票,從而獲得了控制力量,那么他可以用能夠最最佳化運營企業的管理者替換現有的管理者。
由於已經宣布了企業投資計畫的變更,為了獲得立即實現的利潤,收購競標者現在可以按照新的市場價格出售企業股份。注意,競標者不需要增加任何有形資源去獲得這種利潤。因此,所要承擔的唯一支出是確定一家管理混亂的企業的成本,以及獲取這家企業股票的成本。
雖然確定一家管理混亂的企業的成本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是如果收購競標者恰好是這家企業的供應商、客戶或者競爭對手,那么這種成本可能會很低。這是因為,他們可能已經基於其他目的蒐集到了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即使沒有因確定管理混亂企業的顯著理由而投入資源,收購機制依然可以發揮作用。
然而,如果企業的顯著管理混亂狀態是廣泛存在的,那么按照與研究新實際投資項目幾乎相同的方式投入資源尋找管理混亂的企業是值得的。現實中確實存在擅長惡意收購(針對管理層)的企業。因此,收購威脅是可信的,隨之而來的管理層更換,為在任管理者(按照自我利益行事)為了股東利益而最大化市場價值提供了一項強有力的激勵。
中國礦大出版社2010獲獎圖書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0獲獎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