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評傳有讚美,也有質疑和批評。既有單獨的“評”和“傳”,又做到“評中有傳”、“傳中有評”,使讀者超越那些道聽途說的江湖傳聞和誇張渲染的小報細節,以欣賞和研究並舉的態度去關照金庸的整體生命狀態。
《金庸評傳》的口語化和演講風格,以多少有些矯枉過正的姿態向當今枯燥、乏味的晦澀文風示威。
編輯推薦
《金庸評傳》: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被譽為“繼錢鍾書以來真正的幽默”。他的作品,讓你“先是笑到要死,再是忙著深思”。
作者簡介
孔慶東,人稱“北大醉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央視“百家講壇”著名壇主,新浪文化部落格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後留校任教。曾被評為“北大十佳教師”之首。
十餘年來,孔慶東博士先後寫出當下中國罕見的酣暢淋漓、嬉笑怒罵的痛快文字,為當今影響最大的思想者之一。其《47樓207》、《笑書神俠》、《千夫所指》、《空山瘋語》、《口號萬歲》、《四十不壞》等書一直暢銷不衰。
書摘
古代有很多今天看來是武俠小說的作品,在當時不叫武俠小說,有種種其他的名目。“武俠小說”是20世紀我們發明的一種學術研究的術語。比如在唐傳奇裡面,就有很多武俠題材的作品,有的是寫一種神奇的武功,有的是寫一種不平常的幫助別人的俠行。唐朝之後,宋朝的小說里有很多是公案小說,公案小說裡面就有一些武俠人物;這些武俠人物跟唐朝的武俠精神相比稍有遜色。到了明朝初年的時候,產生了著名的、最傑出的古代武俠小說——《水滸傳》。當時把它列為或者講史,或者公案,後來的文學史也把它叫做英雄傳奇。其實按照現在武俠小說的概念來看,《水滸傳》是古代最優秀的武俠小說的代表。到了清朝的時候,武俠小說還在發展,出現了像《三俠五義》、《七俠五義》這樣一個系列,還有《兒女英雄傳》、《好逑傳》慢慢地就出現了一個英雄加兒女的模式。一直到清朝的晚期,隨著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沒落、走向最黑暗的時候,武俠小說也一蹶不振,武俠成了朝廷的鷹犬。武俠一開始,是社會上的自由閒散人員,憑著自己的良心為社會鳴不平,看見統治者做得不對,他出來對弱者拔刀相助。一開始他和朝廷是處在對立面的,朝廷要鎮壓他;鎮壓來鎮壓去,有一部分俠客就被收買了,就變成了朝廷的人員,變成了捕快;變成了捕快以後乾什麼呢?幫助朝廷去捉拿他以前的革命戰友,有很多就變了。所以,魯迅先生對晚清的武俠小說給予了尖銳的批判。晚清的時候產生了一些武俠小說,名字連很多專業的人都不知道,因為寫得實在是不傑出、不優秀。但是由於晚清末年革命黨的興起,武俠精神重新得到重視。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那些人,重新鼓吹武俠精神,包括魯迅等文人。晚清革命黨人身上普遍有一種俠客精神。比如著名的革命黨秋瑾——她自號鑑湖女俠,他們都以俠客精神自許,認為要改變中國這個現實。
書評
近讀孔慶東先生《金庸評傳》(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版。以下稱《評傳》)一書,感慨頗多,筆者認為這是目前金庸研究最有價值、最有突破的一本著作。因為它不僅公正地評價了金庸,而且深入細緻地分析了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成就,這對那些對武俠小說尚存偏見的人,無疑是一針清醒劑。
該著從基本的文學事實出發,以“評”帶“傳”,有力論證了金庸作為一個小說巨匠的不爭事實。《評傳》認為,金庸小說不僅塑造了郭婧,黃蓉,喬峰、苗人鳳、胡一刀、楊過、令狐沖、韋小寶、張無忌等眾多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大大豐富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人物畫廊;而且在主題思想方面,他的小說顯然已經超越了武俠本身,其作品在打打殺殺的背後並不是“鼓吹仇殺”,而是“主張和平”。他的小說真正突破了那種狹隘的、僵化的歷史真實觀,而寫出了歷史的本質真實,即藝術的真實來,這與那些高雅的“純文學”在思想追求上並無二致。除此之外,作者認為,金庸還以其獨特的藝術實踐使近代武俠小說第一次進入了文學的殿堂,使文學發生了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這種貢獻對於文學的發展而言是功不可沒的。
本書作者分門別類地將金庸15部作品、36冊按照時間的年輪一一加以評說,使讀者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對金庸的作品有一清晰的認識,而且在作者細緻入微的分析中,能夠對金庸小說的敘述模式、師承淵源、文化內涵、主題思想,以及金庸小說獨特的歷史深度、人文關懷和審美追求達到真正的理解。《評傳》對於金庸作品中經典段落的適當引錄,也使讀者能在金庸富有動感的語言描繪中再次進入那美妙神奇、詭譎變換的“武林世界”,從而更為直觀地感悟金庸武俠小說的獨特魅力。在分析作品時,本書作者還將金庸的小說創作同他本人的人生遭際結合在一起,如將《俠客行》中所抒發的父母憐子之情同金庸長子早逝的事實相關聯,這就大大促進了讀者對作品的閱讀和理解,拉近了金庸與讀者的距離。
為了提升讀者對於金庸小說藝術成就的完整理解,《評傳》還從“武”“俠”“情”“歷史和政治”“人物和景物”“結構和語言”等方面對金庸小說的藝術造詣和藝術成就給予了集中分析。作者剖析了金庸筆下武打動作的“藝術化”、“舞蹈化”特徵,以及寫“武”寫“俠”的“人生境界”追求。以“境界”論武俠,這種分析無疑顯示了論者的才華和膽識。其實像這樣精到的評點,獨特的見解,在《評傳》中是隨處可見的。如從金庸筆下的第一英雄(蕭峰)和第一美人(香香公主)都不是漢人的事實,作者分析認為這源於金庸對於漢族的批判;從“蕭峰殺敏”的情節,作者分析認為它實際與中國“英雄殺嫂”的文學母題相關聯;從韋小寶無情無義的情感心態,作者分析出“妓院哲學”對他的影響,並由此看到《鹿鼎記》實際顯現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對《笑傲江湖》的政治寓意,作者分析認為這實際是金庸對中國的專制體制所進行的藝術化批判……所有這些都將讀者帶入到一種深層的文化思考之中,豐富了金庸小說的欣賞層次和價值。這些論斷,不僅為金庸研究的深入進行拓寬了思路,而且也給當代文學的創作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
《評傳》還通過對一些反面人物的分析,擴大了金庸小說的審美內涵。如對段延慶內心深處“善”的分析,對“南海鱷神”岳老三作為壞人“淳樸”一面的分析等,無疑都提升了作品理解的深度和難度,增強了作品的藝術魅力。而作品對胡斐和袁紫衣、程靈素與胡斐、馬春花與福康安、南蘭與苗人鳳等人刻骨鉻心的悲劇戀情的解讀,以及對楊過和小龍女愛情追求所做出的“人類愛情文學中的上上精品”的評判,無不既顯示出人物性格的純潔和美麗,又使讀者領悟到金庸作品特有的審美情趣和情感追求。這些對於時下文學創作的審美追求無疑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
雖然本書在寫法上採用了比較傳統的“知人論世”的方法,但作者“口語化和演講體”的語言敘述,以及多少有點“矯枉過正”的文風,都給讀者的閱讀平添了不少樂趣,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語言駕馭能力。如敘述金庸的屬相問題,作者風趣地提到了自己的兒子;而論及金庸的出生地嘉興農民的富有,則順便提及今天大學教師待遇的不如,都使《評傳》顯得親切自然,耐人尋味。而從“少年遊俠”“中年遊藝”“老年遊仙”這三個方面來概括金庸的生平,怕是從此以後再也無人能做出比這更合適、更恰切的金庸分期了吧。輕鬆活潑、準確簡潔的語言,對於讀者而言,這是閱讀中的一件幸事。
《金庸評傳》是一本關於金庸的“百科全書”。對於那些初讀金庸的讀者而言,該書無疑是最好的閱讀導論;對於那些早已熟知金庸的讀者而言,該書無疑是一位通古博今的良師,它能解除你久存於心的難題和困惑;而對於將金庸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者而言,該書無疑將是你進一步研究的“巨人之肩”。
孔慶東作品
孔慶東,北大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64年9月22日生。筆名孔醉、醉嬰、周三、叢劍、孤島獨一郎等。祖籍魯國沂蒙山區。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96年獲博士。現在北大中文系教授20世紀中國文學。著有《超越雅俗》、《誰主沉浮》、《47樓207》等專著近年在多家電視台和多所大專院校講授金庸小說,廣受歡迎。江湖人稱“北大醉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