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三國之傲行天下》

《重返三國之傲行天下》

《重返三國之傲行天下》是由青梅煮酒天下英雄所著的歷史.小說,現在是連載狀態。

《重返三國之傲行天下》《重返三國之傲行天下》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有曹魏蜀漢孫吳等三個國家。漢末三國戰爭不斷,使得人口下降,經濟受損,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由於戰爭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較大發展。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廣義一般認為有184年東漢黃巾之亂開始。這源自漢靈帝為解決黃巾之亂而成立州牧制度,該制度導致地方割據,天下分裂。其他觀點還有: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開始,這時東漢朝廷已經崩潰;208年赤壁之戰後開始,這時三國鼎立形成雛型。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已開始失去政權實體、群雄割據,形成三國雛型直到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這段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作品簡介

書名:重返三國之傲行天下

作者:青梅煮酒天下英雄

作品類型:歷史.小說

作品狀態:連載中

作品內容

公元2008年5月初的一個下午,空氣中泛著微微的熱氣,在江浙交界的寧杭高速收費站處,一輛掛有蘇B牌照的黑色福克斯正緩緩開出,逐漸駛入江蘇境內,開車的人便是我。我叫楊楨,是一個軍事迷,剛參加完在杭州舉行的軍迷聚會。雖然只有短短几天,但與那么多神交已久的好友一起暢談軍事還是讓我激動不已。離開杭州前,我特意逛了一下這個號稱江南水鄉的南宋古都。清雅絕倫的西湖,別致靈秀的靈隱,都讓我傾羨不已。此時的車上就放著一些在杭州買的小工藝品,此外還有在軍迷聚會上的紀念品:一個地球儀。本人可謂是骨灰級別的軍事迷,就連這次來杭,儘管事先就已經知道室溫會超過30度,可我還是著一套96式山地迷彩,腳登高幫春季戰靴,再戴上一副墨鏡,絲毫不在意路人詫異的眼光。我不時的看向副駕駛位上的野戰背包,嘴角掛著得意的笑容。要知道,包里放著除了彈藥、槍枝這種國家明令禁止的武器外,一般市面上能搞到的所有野戰裝備。

由於心情愉快,我開足了音響,邊哼音樂邊開車,大約下午兩三點左右,車子開進了一個隧道,大約進入到隧道一半的時候,突然車身一晃,隧道里的燈光全滅了,四周變的一片漆黑。我促不及防的踩了剎車,但由於車速較快,我只聽見車胎與地面摩擦所發出的尖銳的聲響,一聲悶響,緊接著胸口仿佛被重物打了一下,就兩眼一黑昏了過去。

作品章節

目錄

第一回歸程楊楨驚遇險曲阿魯肅初相

第二回南皮遇子龍長安五結義(上)

第二回南皮遇子龍長安五結義(下)

第三回君臨洛陽求官靈帝殿上作媒(上)

第三回君臨洛陽求官靈帝殿上作媒(下)

第四回河東君臨平匪楊郡公明追隨(上)

第四回河東君臨平匪楊郡公明追隨(中)

第四回河東君臨平匪楊郡公明追隨(下)

第五回白虎吳郡作亂君臨強行平叛(上)

第五回白虎吳郡作亂君臨強行平叛(中)

第五回白虎吳郡作亂君臨強行平叛(下)

.................

三國文學

《重返三國之傲行天下》曹植
三國文學中以曹魏文學最盛,分為前期的建安文學及後期正始文學,其中建安文學反對靡弱詩風,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這是因為自曹操等人熱愛文學,各地文士紛紛吸附。建安文學代表人物為“三曹”及“建安七子”。其他的文學家還有邯鄲淳、蔡琰、繁欽、路粹、丁儀、楊修荀緯等。曹操具有沉雄豪邁的氣概,古樸蒼涼的風格,著有〈短歌行〉、〈步出夏門行〉、〈讓縣自明本志令〉等文。曹丕及曹植才華洋溢,曹丕著有文學評論《典論》,導致文學開始自覺發展。曹植具浪漫氣質,著有〈洛神賦〉等文。建安七子與蔡琰、楊修等人關心現實,面向人生。他們的作品反映了漢末以來的社會變故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例如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正始文學時期,由於當時政治形勢受司馬氏操控,文人備受壓抑,難以直接面對現實。當代的作家有竹林七賢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正始作家大都通老莊,好玄學,對於社會現實,不如建安作家那樣執著,持比較沖淡的態度。嵇康的散文和阮籍的〈詠懷詩〉尚繼承“建安風骨”,敢於面對司馬氏政權,其文學都有鮮明的特色。《文心雕龍》提到“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惟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說明了阮籍和嵇康皆為正始文學的代表詩人。

諸葛亮
吳作家有張紘、薛綜、華核、韋昭等。張紘為孫權長史,與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陳琳等友善。薛綜為江東名儒,居孫權太子師傅之位。華核則是孫吳末年作家。蜀漢作家有諸葛亮、郤正、秦宓、陳壽等。諸葛亮作為一代政治家,他的作品有〈出師表〉等。其文彩雖不如他人艷麗,然而內容淺易,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露出他北伐的決心。秦宓所寫的五言詩〈遠遊〉,是蜀漢流傳下來唯一可靠的詩篇。蜀中亦多有學者為書作注的人,如:許慈、孟光、尹默、李撰等,蜀漢後期有譙周、郤正都醉心於文學,譙周更寫下了《仇國論》討論過度征戰的缺點,及郤正以依照先代的儒士,借文表達意見的〈釋譏〉。東漢末年亦有研究纖圖、術數的學者,如:任安、周舒,之後出現了周群、杜瓊等人。

三國時期有名的史學家有王沈、魚豢、韋昭及陳壽。王沈的《魏書》被史學家劉知幾評為“其書多為時諱,殊非實錄”[30],這跟他親附司馬氏勢力,打壓魏帝曹髦有關,故該書的參考價值也相對較低。韋昭善寫史,著有〈吳鼓吹曲十二曲〉,內容為整部孫吳發展史,與繆襲的〈魏鼓吹曲十二曲〉南北相對。他又著有《吳書》55卷等。陳壽編寫的《三國志》為“前四史”之一。他參考《吳書》及魚豢撰寫的《魏略》等資料,采三國並述的方式,創新紀傳體史書的寫作模式。雖仍有不足之處,但實是研究三國歷史不可或缺的史籍之一

相關連線

http://www.92book.com/modules/article/reader.php?aid=279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