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鄧小平與中國科學院](/img/5/8a4/nBnauM3X3ITM2QDN1YzMzAjMyMTM1ITNwQDO1IDMwAzMxAzL2M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改革與發展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處在世紀之交的中國科學院又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迎接新世紀的到來,中國科學院制訂了新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並率先進行國家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預計到2010年實現科學院創新工程的總體目標。江澤民同志在訪問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科學城發表講話的時候指出:“由中國科學院率先進行建設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試點工程,就是要從下個世紀中國發展的戰略需要和世界科學前沿的前景出發,明確新的科技目標,調整現有的運行機制,力爭取得更多更大的科技創新成就,真正搞出中國的創新體系來。”江總書記的講話,體現了第三代領導集體面向21世紀全球知識經濟時代作出的一項戰略性政治決策,也體現了對半個世紀來對國家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同時,也為科學院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全院職工將以積極探索、銳意創新的精神投入創新工程的試點工作,力爭全面完成國家和人民賦予的重要歷史使命。
目錄
序言
引言
第一章偉大旗幟
第二章治理整頓
第三章撥亂反正
第四章科學春天
第五章銳意改革
第六章輩出人才
第七章面向世界
第八章巨大支持
第九章“後勤部長”
第十章深切關懷
第十一章走向未來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偉大旗幟
黨的十五大是我們黨在本世紀召開的最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江澤民同志在報告中號召全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他說:“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中國科學院的廣大科技人員切身體會到,鄧小平理論是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向前發展的一面偉大旗幟。20多年來,鄧小平不僅親自過問和關懷科學院的各項工作,而且,在指導科技工作的實踐中,提出了一整套全面、深刻、科學的理論體系,這就是鄧小平科技思想。可以說,中國科學院每一步前進的歷程,都是同鄧小平這個光輝的名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
從1975年到他去世的22年時間裡,鄧小平對中國科學院的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對廣大科技人員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1975年,他受周總理的委託,主持國務院工作,大刀闊斧地進行治理整頓,整頓的重點單位之一就是中國科學院。他派胡耀邦、李昌進駐中國科學院。由胡耀邦等署名上報的科技工作《匯報提綱》,從六個方面提出了整頓中國科學院的意見。鄧小平對這個《匯報提綱》從檔案的起草、匯報、反覆修改,到最後定稿,都傾注了大量心血。這充分反映出他對整頓、振興、發展中國的科技事業的關切心情。人們不會忘記,1977年春天,鄧小平還沒有正式出來工作,他就在玉泉山住地約見中國科學院的領導方毅、李昌等,就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問題交換意見。鄧小平說:要抓科學和教育,關鍵是人。他還對如何提高科技人員和教育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和物質待遇,如何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人們更不會忘記,1977年夏天,他剛剛恢復工作不久,就首先從抓科學教育工作人手,於8月4日至8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科教工作座談會,認真聽取了來自全國各地33位科學家對科教戰線撥亂反正工作的意見,並發表了著名的“八·八”講話。這個講話,使廣大科教工作者深受鼓舞,深受教育,使與會的同志深受感動,終身難忘。人們永遠不會忘記,1977年9月,根據鄧小平的指示,中國科學院向國務院呈送了《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幾個工作問題的報告》、《關於招收研究生的請示報告》,在教育改革方面起了帶頭作用。1979年1月,鄧小平親自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美國,推動科技工作的對外開放。為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他堅定地支持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正負電子對撞機,並親自為對撞機工程開工奠基埋下第一鏟土。1981年5月,他親自批准了89位學部委員關於設立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的建議,開創了新中國科學基金制的先河。1986年3月,他又果斷地批准了王大珩等4位學部委員關於發展我國高技術的“863”計畫,對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還批准了中國科學院關於建立遙感衛星地面站的報告,並親自為該地面站題寫站名。為了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他多次表示要給大家當好“後勤部長”。20多年的時間裡,為了改善中國科學院科技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他傾注了多少愛心,付出了多少心血!一幕幕,一樁樁,至今仍縈繞在人們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