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回歸十年香港的解讀,總存著幾點偏差:香港的本土意識,常常帶有濃郁的本位化色彩;西方視界下的香港,又往往帶有嚴重的殖民傾向和幸災樂禍的心態;而在大多中國內地人的眼中,香港則是一個資本化自由化的金融香港、遊樂香港。
本書為一名在香港工作的內地青年人,以“一隻腳在里,一隻腳在外”的“他者視野”,去細心剖析香港人對國族身份的探索、對公民社會的實踐、對集體記憶的珍視、對社區保護的執著,以及香港人在地產主義、中環價值和邊緣危機下的省思,從而還原出一個真實複雜而又多元的香港。
作者介紹
嚴飛,江蘇南京人,生於20世紀80年代,復旦大學法學學士、牛津大學比較社會政策學碩士,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學套用社會科學系任副研究員(Research Associate),同時兼為《縱橫周刊》香港文化研究員, 《鳳凰周刊》、《新民周刊》、《21世紀經濟報導》、《第一財經》特約撰稿人,部分書評作品見於《書城》、《中國書評》、《國家歷史》、《南方都市報》等報刊雜誌。自在香港工作之後,研究興趣開始集中到香港的人文、社會、政治觀察之上,並以80後人的熱誠,積極投入到書寫香港的語境中。
圖書目錄
香港人有身份認同嗎?
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
土製香港人
半瓶子醋與舌頭打結
“阿燦”與“港燦”
世界盃,香港追
百年留學潮與浸鹹水
內地孕婦與法制香港
讓我們歡迎熊貓仔
香港的日本矛盾
打的什麼“積極”算盤
偷拍與政治
香港VS內地:我們結婚吧
北大VS港大:尚能飯否
香港回憶丟失在哪裡?
何為香港神韻
回歸十年懷舊風
石硤尾村,香港這五十年回憶
天星碼頭,難道沒有別的可能?
皇后碼頭,再見了殖民地歲月
蘇絲黃,香港人永遠的記憶
香港五十世代,上一代香港人的成功和迷惘
香港四十世代,新舊夾縫之間的下一代香港人
香港三十世代,不怕愛出頭,就怕不出頭
香港二十世代,你們的身影在哪裡?
英國讓香港懷念?
我會做好呢份工
香港的“奧斯卡”,Round One
香港的“奧斯卡”,Round TWO
香港風格正在被消滅?
清拆、消減、破壞、毀滅
香港大城市的死與生
李歐梵,又一城
香港,有什麼好讀?
日本文化,蟄居族,香港
世間再無“孔少林”
旺角的香港味道
誰害死了書店的小老闆?
百萬財富花落誰家
石頭們,為何瘋狂不起來
作為香港的關錦鵬
香港還是個文化沙漠?
麥兜們的香港:仲有最靚的豬腩肉
忘不了春已逝,忘不了花已老
吃喝在香港
八字算命添馬艦
一命二運三風水
香港動畫有段古
香港的情色和香港人的保守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為什麼校長不可以直選?
麥兜,香港恢復搶包山了
布克獎的香港光輝
老左,老港,老好人
香港的書店,台北的書景
香港十年·集體記憶·張愛玲——香港年圖書市場回顧
香港明天會被邊緣化?
繁榮與衰退
香港,該醒醒了
“三城記”之一:香港會被邊緣化嗎?
“三城記”之二:香港怎么會被邊緣化?
上海和香港:你追我趕中的壓力
國際化視野,本土化皮囊
香港模式已死?
香港好,香港人就好?
香港,香港,望港興嘆
動感之都,凍感之都
香港女人的胸襟
外來媳婦本港男
誰說香港中產不參與社會事務?
編輯推薦與評論
嚴飛站在門坎上閱讀香港這個城市,有“外人”的冷靜,也有一份“一隻腳在里”的關心。在香港,沒有“內”“外”之分: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觀點。
—— 《四代香港人》作者,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呂大樂
對於香港而言,可以有—位來自中國內地的青年人對香港有如此深入的觀察和了解,這無疑是香港的幸運。
—— 《我這一代香港人》作者,香港知名文化人 陳冠中
我發現自己在香港住久了,反而逐漸走向門檻裡面,對香港的批評越來越厲害,但嚴飛仍然能保持一個既深入又不失客觀的立場,往往更能發人深省,特別是對香港本地人。
—— 香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哈佛大學教授 李歐梵
我們在這個社會生活的時間長短不同,我們各自的生活經歷不同,因為我們分屬於不同的年代。因為這樣的不同,讓我更加願意去讀這個年輕人所寫的文章,因為了解一個地方,就是需要從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解讀它。
—— 哈佛大學尼曼學者,鳳凰衛視採訪總監 閭丘露薇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香港無政治,因此大部分香港觀察者都以社會學的角度去解刮這一中西交融的自由港。嚴飛也不例外,不過他對政治部分有一些白描式的記錄,從中讀者可以讀出正在逐步顯現的香港角色的政治暗線。作為在香港工作的內地人觀察香港,雖然失去了身份認同的張力,但也因此有了相對超然的立場可以講述香港的尷尬。
——哈佛大學尼曼學者 安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