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生貴子圖》

《連生貴子圖》

畫風工細,色彩濃麗。 人物刻畫十分工細,勾線填彩,設色濃麗。 西洋油畫“與生人不殊”,讓中國畫家“無由措手”。

《連生貴子圖》《連生貴子圖》
名稱:連生貴子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文物現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簡介

立軸,絹本,沒色。縱:95.5厘米,橫:43.5厘米。 冷枚,生卒年不詳。字吉臣,號金門外史,膠州(今山東膠縣)人。畫學焦秉貞康熙後期進入宮廷供職。擅長畫人物、仕女及山水樓閣。畫風工細,色彩濃麗。傳世作品有《萬壽聖典圖》、《連生貴子圖》。

這是一幅寓意畫,以桂樹、婦人手中的蓮花、蘆笙以及膝下的幼兒,組成“連生貴子”的吉祥含義。人物刻畫十分工細,勾線填彩,設色濃麗。婦人的疼愛愉悅之情與小兒活潑可愛之態,刻畫得十分準確。

畫者簡介

焦秉貞,山東濟寧人。康熙年間任欽天監,是西洋天文學家天主教士湯若望的學生。據《國朝院畫錄》記載說:“秉貞職守靈台,深明測算,會司有得,取西法而復通之。聖祖(康熙)之獎其丹青,正以獎其理數也。”另外還說他工人物、山水、樓觀,參用“海西法”,“海西法善於繪影,刻析分,以度量其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就其影之所著而設色,分濃、淡、、陰焉”。這種畫法早在明神宗時,從利瑪竇帶來天主像、聖母像開始,西洋畫就隨著宗教,傳到了中國。西洋油畫“與生人不殊”,讓中國畫家“無由措手”。雖然當時的文人畫家,對它不屑一顧,說它“筆法全無,雖工亦匠”。但終究給中國畫壇引入了一絲新風,使得一些畫家,開始探索中西畫法相結合的道路。

明代有一位畫家名叫曾鯨(公元一五六八—一六五零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他就一改我國傳統人物肖像的畫法,不用粉彩進行渲染,而是採用淡墨渲染出陰影、凹凸,甚至每畫一張像,烘染達數十層,直到滿意為止。當時,追隨他用這種方法畫肖像的人很多,被稱為“波臣派”。焦秉貞就是繼曾鯨之後、開創“西學派”的著名畫家,和禹之鼎的“白描派”並稱肖像畫三大派。

焦秉貞一生所作不多,傳世的有《耕織圖》、《鞦韆閒戲圖》、《池上篇畫意》、《列朝賢后故事》和《張照肖像》等。其中以《耕織圖》最為著名,它在一六八九年康熙皇帝命其繪製並鐫版印刷成版畫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