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滑女郎》

《輪滑女郎》

《輪滑女郎》是由德魯·巴里摩爾導演在又一部喜劇片,故事講述了德克薩斯的17歲女孩Bliss Cavendar(艾倫·佩姬飾)反感媽媽總讓她參加各種選美比賽,決定釋放自己內心的逆反心境,投入極速輪滑的世界。 《輪滑女郎》由福克斯探照燈發行,2009年10月9日北美上映,並會提前在多倫多電影節上首映。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輪滑女郎》海報《輪滑女郎》海報

多年以來,布莉斯·卡文達(艾倫·佩姬飾)一直夢想著可以離開那個她出生並長大的小城鎮--伯丁,一個位於德州的卡車臨時停靠點。但不幸的是,她的媽媽布魯克(馬西婭·蓋伊·哈登飾)卻過度沉迷於不切實際的虛榮與浮華,並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了布莉斯的身上,她始終深信,如果女兒能夠在當地的選美比賽中勝出的話,那么就能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未來了。然而這位對打扮得漂漂亮亮感到無比膩煩的小姑娘,卻明白前面還有更好、更偉大的夢想在等待著她。
當布莉斯和她的好朋友帕什(阿莉雅·肖卡特飾)偷偷跑到大城市奧斯汀,發現外面的世界原來與她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尤其是當她看到在這裡舉辦的滑輪公開賽時,見證了女性力量遭遇朋克搖滾所爆發出來的威力和靈魂,以及在瘋狂的滑道上釋放出的狂野的人性--她似乎終於找到了那個一直以來只具備著模糊的輪廓的心之所向。
受到了瑪吉·梅漢姆(克里斯汀·韋格飾)等幾位好朋友的鼓舞,布莉斯嘗試著在“Hurl Scouts”滑輪隊的訓練場地偷偷摸摸地開始了特訓--那是一個全部由鬥志旺盛卻來自於底層社會的女生組成的隊伍。沒過多久,她就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穿著裙子和滑冰鞋開始上場比賽了,在這裡,她也擁有了另外一個身份--無情寶貝。
過著極不穩定的雙重人生,布莉斯白天的時候是伯丁的一家小飯館的服務生,可是到了晚上,她就變身成為腳蹬滑輪的“無情寶貝”。她現在正在做的是自己以前從未想過的事情,不僅需要面對喜歡到處惹是生非的強勁對手艾恩·梅文(朱麗葉特·劉易斯飾),還與一位樂隊里的男孩奧利弗(蘭登·皮格飾)共墜愛河……與此同時,布莉斯還得嘗試著成為她的新朋友和隊友們所依託的英雄。最終,當她的秘密被公諸於世之後,布莉斯就不得不迎接最為艱苦難耐的挑戰--她需要根據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重新掌握屬於她的未來。

幕後製作

德魯·巴里摩爾首執導筒

《輪滑女郎》《輪滑女郎》

作為好萊塢女星德魯·巴里摩爾(Drew Barrymore)的導演處女作,《輪滑女郎》的製片人是曾因《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和《慕尼黑慘案》(Munich)兩度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巴瑞·門德爾(Barry Mendel),其創作靈感則來自於肖娜·克勞斯(Shauna Cross)的半自傳體的小說《德比女孩》(Derby Girl),同時影片改編的工作也是由她來負責的。

毫無疑問的是,《輪滑女郎》的主角是一個聰明、敏銳、勇敢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女孩--布莉斯·卡文達,她的扮演者是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艾倫·佩姬(Ellen Page)……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下,布莉斯無意之中走進了滑輪運動的世界裡,從此她擁有的是一個更為凹凸不平、更容易受傷的人生,同時也與她那對未來充滿了期望的媽媽產生了激烈的衝突--整個故事都伴隨著一種嚴肅且具有挑戰性的大膽的基調,然後又混合了高效的幽默和真正的勇氣。
在面對自己的第一部導演作品時,德魯·巴里摩爾似乎也無法抵抗這裡面所蘊含的過於五彩繽紛的故事線索,既有浮華、自由的靈魂,又有對家人之間的衝突直白、坦率的描述,還有友誼和愛情的甜蜜時刻,最終交匯出了一個全美國最激動人心、最具有衝擊力的地下體育項目,繼而發展成一個混合著純粹的能量、幽默感和深沉的渴望的愛情喜劇故事,巴里摩爾承認道:“可以說,我對這部作品有著非常濃厚的情感,它對於我來說很重要,因為裡面所講述的內容是關於一個女孩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的……在追求到了她所信仰的一切之後,她也得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祝福。整個故事都是以滑輪比賽作為背景,其中難免要經歷艱難和痛苦,同時又結合了偉大的瞬間和值得慶祝的榮譽,並由此衍生出最大範圍的趣味性。毫無疑問的是,這是一部擁有著獨特韻味的女性電影,無需憤怒的理由,卻仍然能夠導致強大的能量的爆發,帶領觀眾走進了一個充滿著夢想的世界--你不但會成為自己的英雄,還能找到屬於你的位置。”

《輪滑女郎》《輪滑女郎》

2000年,滑輪公開賽首次成立,屬於一種自發創辦起來的體育競賽,更加堅毅、更加性感也更加叛逆,因為混合了原生態的競技精神和活潑、反叛的勇氣而贏得了無數冬粉的支持。事實上,滑輪運動第一次出現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沉悶與無精打采的氛圍中,是一種以速度取勝、會出現極多的身體接觸的體育賽事,踏著滑輪的選手爭先恐後地在橢圓形的滑道上互相追逐,可以用肘部或身體撞擊去阻擋其他的對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盛極一時,然後就慢慢地消失了……不過就在最近,這項運動似乎又有了回潮的趨勢,憑藉著一種驚人的速度占據了主流地帶,以民間選舉的聯盟的方式,在美國各大城市迅速地發展起來,因活潑大膽的裝扮、搖滾般的姿態和純粹的競爭熱情而著稱--滑輪公開賽足以把那種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女孩轉變成當地的超級英雄。
這裡還有一個人被剛剛興起的滑輪比賽熱潮深深地打動了,她就是編劇兼作家肖娜·克勞斯。那個時候,她還沒開始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呢,卻徹底地被滑輪世界所製造出來的狂野的熱情給驚呆了,於是她決定參加“Derby Dolls”,那是一個創辦於2003年的滑輪聯盟,如今已經發展成洛杉磯最重要的一個。在滑輪的世界裡,克勞斯給自己取了另外一個名字--瑪吉·梅漢姆,同時她也被這項運動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徹底地感染了,所以才會選擇將這一切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克勞斯構想出來的是一個半自傳式的傳奇故事,圍繞著一個正在尋找自己的真實身份的女孩展開,她偷偷地參加了滑輪比賽,勇敢地與給自己安排好一切的媽媽抗爭,她要爭取自己想要的未來,克勞斯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竟然會創作一部與滑輪運動有關的小說,但我是真的從那些令人驚奇的女性身上獲得了極大的鼓舞,她們不僅擁有著很強的存在感,同時也是最完美、最不可思議的人物榜樣。從我開始走進這片滑輪的天地起,我就已經在構思這個故事的結構和框架了,想知道如果我是在17歲的時候發現了這項運動,會做一些什麼呢?有的時候,走進滑輪的世界,就好像是在變身成為一名超級英雄,你會擁有一個全新的名字,扮演一個全新的角色,然後全心全意地成為一個不可思議的人……我想知道的是,如果我真的只有17歲,會不會像布莉斯一樣甘願冒一切風險?並因此對我的父母撒謊呢?”

誕生於滑道上的傳奇

《輪滑女郎》《輪滑女郎》

由於肖娜·克勞斯是在德州的奧斯汀長大的,所以她打算把故事的背景地安置在這座城市裡--這裡的滑輪運動已經以更加現代、更加可信的方式再次流行起來。隨後,當克勞斯和她的好朋友克爾斯滕·史密斯(Kirsten Smith)一起為另外一部作品忙碌的時候,小說的創作也漸漸接近了尾聲,還使得史密斯對克勞斯的這個過於另類的“業餘愛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克勞斯回憶道:“我經常因為訓練而推掉她的約會,我的胳膊上也遍布著各種各樣的瘀青和擦傷,這些情況引起了史密斯的懷疑,當她聽我說完了事情的始末之後,她對我說,‘你一定要完成這部小說。’”
當創作階段正式宣告結束之後,肖娜·克勞斯就開始兩頭忙乎,分別接觸出版商電影製作公司--全部都是為了完成一位作家最瘋狂且不切實際的想像,克勞斯希望這個故事能夠同時以小說和電影的方式得到呈現。鑒於滑輪運動本身的趣味性和受歡迎程度,小說很快就於2007年發行,再加上故事裡還混合了艱難的競技精神和青春少女所面對的成長,因此得到了一致好評,也加大了將它搬上大銀幕的籌碼
肖娜·克勞斯所創作的原著小說里既包含了家庭喜劇的怪誕離奇、又具備了滑輪運動的原始和狂野,所以自然吸引了好萊塢多位電影人的密切關注。很快,小說的電影改編權就被製片人彼得·道格拉斯(Peter Douglas)買走了,與此同時,還有兩位電影人也瘋狂地愛上這個描寫了布莉斯的故事的文學作品,她們是德魯·巴里摩爾和南希·朱沃南(Nancy Juvonen),兩個命中注定要製作這部影片的人--這對來自於花兒製片公司的搭檔決定接手《輪滑女郎》……當巴里摩爾成了製片人之後,她開始出於本能地為影片尋找一位合適的導演人選,隨著不斷地列名單,不斷地進行會面,巴里摩爾卻發現自己似乎對這個特殊的題材有了與眾不同的興趣與聯繫。

《輪滑女郎》《輪滑女郎》

雖然德魯·巴里摩爾和每個人一樣,都被小說中激烈的動態效果、幽默氣息和很容易引起共鳴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不過她似乎更加地看重這樣一個機會,可以講述一位年輕的女孩是如何為了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而不斷地努力奮鬥的,更何況她選擇的還是滑輪比賽這樣一個令人震驚且不可思議的方式,巴里摩爾說:“我當時突然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驚醒,我忍不住想,‘我必須要為這部影片做導演,也許它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開始。’我有一種感覺,就好像我花盡了一生的時間,在等待著什麼,如今終於被我等到了……我收集了自己看到、聽到或經歷到的每一個小細節,比如說我聽過的一首歌、我去過的博物館或我見到的某個人--我積攢了一輩子的情感和文化的撲滿,終於到了可以打碎的那一天了,而這一切全是因為《輪滑女郎》的出現。影片中所講述的那個故事,出現了三個讓我感到強烈的認同的重要元素:首先,是母親和女兒之間的親情維繫和掙扎,她們都渴望著能夠被對方當成真真正正的親人;其次,我從布莉斯身上找到了一些共鳴,她是一個不計後果地追隨夢想的強大的女孩,而且她相信,男生能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她要維持住的是最為真實的原貌;最後,那就是與‘成為自己的英雄’有關的話題了,也是貫穿了影片始終的一個範圍很大的主旨。”
影片中,布莉斯做出的大膽的選擇,對照著她的媽媽的傳統主義,產生的是非常強烈的反差--德魯·巴里摩爾從中捕捉到的是很有喜感的戲劇衝突,不過她拒絕以諷刺的風格來表現所謂的冷幽默。巴里摩爾實在是太喜歡影片中的那些人物了,包括布莉斯的媽媽布魯克,還有她是如何近乎於瘋狂地讓女兒去參加選美比賽的,巴里摩爾解釋道:“布魯克一直相信,如果女兒能夠在選美比賽中勝出,就會過上一種更加優質的生活。因為她之前的成長環境就是這樣的,也難怪她會保留這種想法,然後又把它強行灌輸給自己的女兒了。但是到了布莉斯的年代,女孩們的心理和夢想都發生了實質的變化,她們似乎更熱衷於‘表達’真實的自我,而不是得到膚淺的榮譽。”

幕後花絮

《輪滑女郎》劇照《輪滑女郎》劇照

·本片是德魯·巴里摩爾的導演處女作。
·為參與拍攝《輪滑女郎》,艾倫·佩姬推掉了山姆·雷米的《墮入地獄》。
·本片來源於肖娜·克勞斯2007年的一本青春題材的小說,由她本人對小說進行改編。
·肖娜·克勞斯本是洛杉磯一家輪滑俱樂部的專業輪滑隊員。她在做運動員的時候用的名字叫麥基·梅亨(Maggie Mayhem女)。本片裡還出現了眾多該輪滑俱樂部的隊員。
·影片裡出現的輪滑賽道是俄克拉荷馬州的一條輪滑比賽用道。
·影片蜒成本只有1000萬美元,是一部標準的小成本影片。
·影片2008年7月26號在密西根開拍。為了取景,劇組輾轉走過了底特律和德克薩斯州。
·影片還參加了09年的多倫多電影節。

精彩對白

《輪滑女郎》劇照《輪滑女郎》劇照

Advertisement Girl In Restaurant: So what, are you all like alternative now?
Bliss Cavendar: Alternative to what?
飯店裡的廣告女孩:那么,你現在就要做決定么?
斬里斯·卡文德:做什麼選擇?
Bliss Cavendar: The last time I wore skates, they had Barbies on them.
布里斯·卡文德:我最後一次穿溜冰鞋的時候,上面還有一些烤肉的殘跡。
Mr. Cavendar: I like smart girls. That's why I married your mama. Well, that and I knocked her up.
卡文德先生:我喜歡聰明的女孩子,我就是因為這個才娶你的媽媽。不過這個決定的確非常魯莽。
Smashley Simpson, Bloody Holly, Malice in Wonderland, Rosa Sparks, Dinah Might: We're number two! We're number two!
Coach Jeff: You guys came in second out of two teams.
Smashley Simpson, Bloody Holly, Malice in Wonderland, Rosa Sparks, Dinah Might: WHOO!
Coach Jeff: Yeah, let's celebrate mediocrity! That's fantastic.
輪滑隊員:我們是第二名,我們是第二名!
傑夫教練:你們辰是兩支參賽隊伍里的第二名。
輪滑隊員:這太爽了,我們慶祝一下吧!

影評

輪滑女郎海報(以色列)輪滑女郎海報(以色列)

在好萊塢,關於青春,成長,家庭關係,自我反省等類似題材的影片數不勝數。如何在這些繁複的同類型題材中脫穎而出,是許多編劇和導演費盡心血所追求的境界。我們曾經為《Juno》《Little Miss Sunshine》這樣的小成本製作的驚艷登場而拍手叫好,但是精品畢竟有限,平庸之作何其泛濫。如今,好萊塢人見人愛的甜心Drew Barrymore獻出了自己導演的銀幕處女作《Whip it》。又是一部關於理想和現實抗爭的青少年物語,卻頗具新意和個性。攜著在07年憑Juno大放異彩的個性女孩Ellen Page,,Drew的處女作展現了自己演藝生涯以外的潛力和閃光點。《Whip it》,在陳詞濫調的青春電影中,成功突圍。
事實上一開始吸引到我的不是可愛的導演Drew或者天賦異稟的Page,而是整齣電影的背景:輪滑比賽。美國的女子輪滑我是知之甚少的,從預告片裡比賽時的瘋狂和些許野蠻來看,我看片的企圖也許有些低俗——但是一旦處於整個電影的氛圍之中,自己就會深切地感受到輪滑比賽的獨特魅力——那種張力十足的girl power和讓男性也汗顏的無畏膽色。這裡必須得表揚導演的指導功力和演員的敬業。串聯起整齣電影的幾場比賽,表現地十足刺激和引人入勝,而演員們真實的摔倒和碰撞,也十足讓人揪心。至此我想到了Drew曾經擔任製片人和主演的霹靂嬌娃系列,這個越來越成熟的可愛女孩,似乎在向男性為主導的好萊塢發出自己的聲音,儘管這種聲音可能是微薄的,但是Drew的勇敢嘗試和非凡的才華已經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說女子輪滑比賽是整齣電影的賣點之一,那么女孩的成長故事以及與家庭關係的探討則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渴望女兒當上美國小姐的嚴格母親和外表乖乖內里叛逆的女孩之間的摩擦,故事聽來陳腐,但是影片給其加上了幽默的基調和真摯的情感讓其無限升華。電影中的台詞不同於其他青春片的誇張愚蠢,母女間的幾場對手戲又出乎意料的讓人觸動抑或有共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Marcia Gay Harden為影片奉獻了精彩的表現,她把望女成鳳但是又壓抑著內心情感的母親形象塑造地入木三分;而Ellen Page的表現絕對是影片的核心閃光點。
我們發現在《Hard Candy》《Juno》這兩部代表作中,Ellen的角色絕對是個性出脫可愛但智商奇高不按常理出牌的“另類”,如今在《Whip it》中,Ellen成功地演繹出了一個平凡的乖乖女追求自己夢想的形象,她可以戴上眼鏡成為絕對的乖乖女,可以成為陶醉在初戀中的小女孩,轉眼間到了輪滑賽場上,她的靈動和勇敢又絕對讓人刮目。我對Ellen Page的喜愛是由衷的,希望這個好萊塢的異類公主,能塑造出更多的好角色,無論是喜劇,正劇,或者其他類型片,她都是將是一塊待人發覺探索的瑰寶,前途無可限量。
總而言之,《Whip it》在青春片層出不窮的好萊塢能夠脫穎而出,有多方面的因素。演員獨特且具說服力的表演,新穎的故事背景和聰穎的劇本,以及Drew Barrymore,這個一度叛逆的好萊塢甜心,正慢慢散發的獨特功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成功的第一炮,將會是她導演之路強有力的穩固踏板。

相關視頻

輪滑女郎 精彩花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