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田叟》

《贈田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李商隱

詩詞正文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攜手繞村行。燒畬曉映遠山色
伐樹暝傳深谷聲。鷗鳥忘機浹洽,交親得路昧平生。
撫躬道地誠感激,在野無賢心自驚。

注釋

[1]荷:挑,擔。蓧(tiáo):古代耘田用的竹器。《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2]燒畲(shē):燒荒耕種。將砍伐的荊棘等燒成灰作肥料叫燒畲。

[3]暝:天黑,傍晚。

[4]鷗鳥忘機:用《列子》中鷗鷺忘機事。有人住在海邊,與鷗鷺相親,其父欲使他把鷗鷺捉回,鷗鳥見到他就不敢飛近了。本來喻指人無機心,動物也就與他相親。這裡指隱居自樂,不以世事為懷(此處詩人把田叟比視作隱士)。浹洽:融洽,和洽。

[5]交親:互相親近。句中指親友。得路:指得志升官。昧平生:素不相識。這句是說:親友一旦升官,都不理睬我,仿佛從不相識。

[6]撫躬:唐太宗詩:“撫躬尋既往。”誠:實在,誠實。這句是說:田叟為人誠直,使人印象深刻。

[7]在野無賢:《尚書·大禹謨》:“野無遺賢”。《新唐書·李林甫列傳》:“帝詔天下士有一藝者,得詣闕就選。林甫恐士對詔或斥已,即建言……請委尚書省長官試問,使御史臣監總,而無一中程者。林甫因賀上,以為野無留才。”這句是說:鄉間分明有這樣賢德的人,而在上的權貴卻認為野無遺賢,真叫我吃驚。

作品鑑賞

此詩熱情謳歌了田叟質樸淳厚的品質,並以田叟自比,對官場中排擠自己者進行了嘲諷,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大中元年(847),李商隱曾依桂管觀察使鄭亞為支使兼掌書記。大中二年二月,鄭亞因吳湘案株連,被貶為循州(今廣東惠州東)刺史。李商隱失去依憑,只得北歸。三四月間從桂林啟行,五月至潭州(今長沙),在剛被貶為河南觀察使的李回幕中,作過短暫停留。夏秋之交到江陵,於秋末回到長安,此詩當作於罷桂管幕後,徘徊江漢時。詩歌前半側重寫景,後半側重抒情。首聯寫與田叟相逢之情景。頷聯寫所見所聞,皆為田園生活之景。頸聯把田叟不以世事為懷與官場得志升官者進行對比,一歌頌一諷刺,表明了作者的愛憎。尾聯用野無遺賢典故,既讚美了田叟,也諷刺了當權者,全詩語言精工,用典精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了解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反映了作者對官場污濁的憎惡。李商隱像

作者簡介

李商隱(公元813—858),字義山,故又稱李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堂兄、邠國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19歲因文才深得牛黨要員太平軍節度使令狐楚的賞識,引為幕府巡官。25歲進士及第。26歲受聘於涇源節度使王茂元幕,闢為書記。王愛其才,招為婿。他因此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鬥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鬱郁而不得志,後潦倒終身。晚唐詩歌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有《李義山詩集》。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後抑鬱寡歡而死,[2]死後葬於鄭州滎陽(今滎陽苜蓿窪村)。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