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成就人生要具有“會做人”之“品”。成就事業要具有“能做事”之“行”。成就事業、成就人生就是要把“會做人”與“能做事”統一起來。讀史並不只是一味地傻讀、濫讀,要學會品讀,要從中悟出點東西,這才叫做真正的“讀史”。內容簡介
歷史告訴了我們什麼?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這些物質和精神上的財富,有多少能對今天乃至今後的人類產生影響?……智讀歷史,了解世間人生百態,笑談世事風雲變幻。目錄
上部做人篇第一章尋找自我,提升自我
1.相信自己才是最優秀的
2.剛柔並濟,不可偏廢
3.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
4.性情中人難做事
5.仁厚忠愚藏憂患
6.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第二章做一個懂得感情的人
1.“情”是最好的良方
2.常回家看看
3.友情,真正的無價之寶
4.友情建立在共通上
5.君子之交在於心
6.“窮大方”要不得
第三章做一個懂得謙虛的人
1.聰明本無罪,恃才要量力
2.不要輕易拿出看家本領
3.謙恭禮讓可得實惠
4.與人為善,四兩可撥千斤
5.要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
6.擺正謙讓與競爭的關係
第四章做人一定要潔身自好
1.萬惡之源淫為首
2.貪慾是人生的一大害
3.廉潔在於不貪非分一“魚”
4.多行不義失人心
5.浪子回頭金不換
6.不要和小人為伍
第五章做人一定要有尊嚴
1.剛正不阿,人人敬仰
2.“骨氣”就是尊嚴的表現
3.觸及尊嚴的事,面子一定不能丟
4.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5.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6.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第六章做人一定要有胸襟
1.胸襟比勇氣更可貴
2.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3.為人之道,寬容為懷
4.寬容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
5.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
6.以仁止暴,以柔克剛
第七章做人一定要學會忍耐
1.為人之道就是要善忍
2.小不忍則亂大謀
3.凡事只以忍為好
4.善忍才能成大事
5。忍耐並非軟弱
6.忍是大智大勇大福
第八章做人一定要小心口舌之患
1.小心!言多有失
2.說話要分清場合
3.何時都不要把話說得太滿
4.不可觸犯“為尊者諱”
5.讓人三分好,得理且饒人
6.面對誤解要冷靜
下部做事篇
第一章做事要講誠信
1.誠信做人的道理
2.與人約定的事一定要兌現
3.說過的話一定要實現
4.不要輕易向人許諾
5.拒絕是一門藝術
6.巧詐不如拙誠
第二章做事要有遠見
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2.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
3.用小的損失換取大的利益
4.量力而行,作好抉擇
5.知己知彼,正確分析
6.時刻保持頭腦清醒
第三章做事要有智謀
1.道無謀不行,謀無道不立
2.成敗在於智與非智的一念之差
3.將大智寓於“大愚”之中
4.學會用“罪己”收攬人心
5.選擇採用非正規道路進攻
6.“小伎倆”也有大用處
第四章做事要學會識勢
1.小智借物,大智借勢
2.審時度勢方能百戰百勝
3.善於借勢才能獲得最大回報
4.要根據形勢即時地修正計畫
5.以退為進,海闊天空
6.擇良木而棲,擇良主而事
第五章做事要學會智變
1.打破常規便是創新
2.大丈夫應能屈能伸
3.有時退一步會更好
4.打消他人的企圖
5.學會化敵為友
6.該退出時就退出
第六章做事要學會合作
1.成功是善於與人合作的結果
2.雙贏是合作的基礎
3.得人才者得天下
4.女人能夠撐起半邊天
5.雪中送炭勝過錦上添花
第七章做事要注意細節
1.切忌在細節上疏忽大意
2.最要緊的是把握住關鍵問題
3.掌握縝密辦事的方法
4.謹防身邊不起眼的人物
5.防備身邊口蜜腹劍的人
6.小心突來的熱情
前言
“讀史可以明志,讀史可以知榮辱。”要真正理解這句話並不容易。人類經過幾千年的沉澱,造就了無比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從茹毛飲血到學會耕作,從學會製造工具到產生數學、天文以及哲學,再到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以及19世紀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物和事件,都反映出人類始終與智慧一路前行。
讀史可以明志。我們多數是平凡的人,歷史給予我們的也許就是如何機警地做人與做事。有一位朋友曾說:“平日裡我最喜歡與老年人聊天。”於是,另一位朋友便調侃他說:“看來你是老了,心理越來越傾向於老年人了。”為什麼他會喜歡與老年人聊天?其實,另一位朋友沒有懂他的意思。老人就如一本歷史書,數十年的過程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歷,他們用了一生的時間去著成這本書,與他們聊天就是在學習知識,學習人生智慧。老人帶著他們的故事,帶著他們的記憶,帶著他們的命運,帶著他們的秘密一起都講給了你。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確,讀史是一門高深的藝術,不是看風花雪月,不是聽高山流水,也不是聞鳥語花香。恰恰相反,是要面對刀光劍影而感悟,聽唇槍舌劍而明智,看朝代更迭而理解。無論是鄉野閒逸的遺情別事,還是英姿豪邁的指點江山、激揚奮進,無不顯現著古人的精神風貌與生存智慧。
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徵,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几十個春秋,縱觀諸多事件的經歷過程,仔細地分析這個世界,人世百態無不與歷史交相輝映。智慧和才能的獲取,就依賴於平日的學習和知識的增進,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無不深知歷史的重要,無不從歷史中汲取精華。時間也許可以慢慢地侵蝕掉已經被物化了的文物古籍和文化遺蹟,現代知識與科學技術也許早已取代了前人的知識、技術,但是,歷史中的智慧卻能像基因一樣,通過人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遺傳給後人。也許,這就是人類進步與其他物種進化的本質區別。
歷史告訴了我們什麼?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這些物質和精神上的財富,有多少能對今天乃至今後的人類產生影響?這都要從歷史中去汲取,去品味。
當然,讀史並不只是一味地傻讀、濫讀,要學會品讀,要從中悟出點東西,這才能叫做真正的“讀史”了。在這裡,歷史不再是枯燥的事例和說教,而是我們心靈深處的情感和需求,當靈根深種的時候,歷史和現實的智慧就會猶如泉源汩汩流出。
智慧與趣味同在,問題與答案共存,這就是本書的特色。
精彩書摘
性情中人難做事〔火燒連營七百里〕
有人說:“性情中人,是情感大於理智的人,至少是很多時候不很冷靜理智的人。甚至,性情中人不但不是沒有理智的人,還可能是理性很強的人,只是有時候偏偏不按牌理出牌,偏偏要違背理智。”
提到“性情中人”這個詞語,或者說這四個字,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這一直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什麼是“性情中人”?在小說中,我們常聽說“江湖中人”、“武林中人”等。如果對這些詞語能夠理解,那么也就不難理解“性情中人”了。所謂性情中人,就是指那些把自身感受看得很重的人,也可以說這類人為人處事都會率性而為。“性情中人”這四個字,我們把它拆開來看。性,其實就是性格、本性的意思;情,就是具有豐富的感情;“中人”兩個字聯在一起即這一種類的人。按照這種解釋,那么“性情中人”應該說的就是那些注重感情,而且是感情豐富的一類人。所以,說文人、詩人大多都是性情中人,相信這句話就不會有太多的人反對。
在性情中人的眼中,感情往往會重於其他的事,有時甚至會超過其他事情,總是認為做事大可不必認真,只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可以了——這就是性情中人的邏輯。這倒不是說性情中人輕重不分、不識大體。總體而言,性情中人多會因情而誤事,而且這類的事例無論是在今天還是在歷史中都不難找到。比如,為了情義而沒了理智的劉備。他為了給關羽報仇,而放棄了個人和國家的安危。
當時,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害。劉備珍惜桃園結義之情,誓為義弟報仇。趙雲反對伐吳,對劉備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如果能先滅了曹魏,孫權自然會屈服。目前曹操雖死,其子曹丕篡位,天下人心不服,若我們能趁此機會,進攻漢中,占據黃河和渭水上游,進而討伐凶逆,則關東地區漢室忠誠之士必會乘機反叛曹氏,裹糧策馬以迎王師。把伐魏這件事放置一旁,先和原是盟友的東吳作戰,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