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作者簡介

作品導讀

和梁衡的其他人物散文作品一樣,該篇文章刻畫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卻因為其獨特的切入視角、充滿激情的敘述和上下求索之後的富有理性思辨的結論,而給讀者以別樣的認識和深深的震撼,是梁衡人物散文系列的又一篇力作。
人物簡介
柳永(約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變,字景莊,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被譽為“詞宗”。
柳永出身於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世稱柳屯田。柳永為人放蕩不羈,仕途更為坎坷。時人將其舉薦於仁宗,卻只得四字批語:“且去填詞”。仕途無涯,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流連於歌樓舞榭,沉迷於聲色詞曲,潦倒終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柳永在詞的內容和表現手法方面都有新的開拓,標誌著宋詞的重大變化,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其詞音律諧婉,平易輕約,更善情景之融。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言稱:“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足見其靡盛,而紀昀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詩當學杜詩,詞當學柳詞。”著有《樂章集》九卷,今存三卷。其詞中名篇有《雨霖鈴》、《鳳棲梧》、《八聲甘州》、《望海潮》等。柳永生平散見張宗橚《詞林紀事》和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等。
藝術特色
一、選擇獨特的評論點切入

二、化抽象為形象,展開聯想與想像,作形象的描寫
作者展開聯想和想像,形象的描寫讓文章讀來生動流暢,本是舊題材,卻全然沒有生澀枯燥之感。如在寫到讀柳永詞作《八聲甘州》的感受時,他這樣寫到:“一讀到這些句子,我就聯想到第一次置身於九寨溝山水中的感覺,那時照相根本不用選景,隨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絕妙的山水圖。現在你對著這詞,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無盡,美不勝收。這種功夫,古今詞壇能有幾人。”
在說到人應該怎樣看待所處的環境時,又作了這樣形象的描寫:“就像黃山上的迎客松,立於懸崖絕壁,沐著霜風雪雨,就漸漸乾挺如鐵,葉茂如雲,遊人見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當初這一粒籽有靈,讓它自選生命的落腳地,它肯定選擇山下風和日麗的平原,只是一陣無奈的山風將它帶到這裡,或者飛鳥將它銜到這裡,托於高山之上寄於絕壁之縫。它哭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一陣悲泣(也許還有如柳永那樣的牢騷)之後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決心,既活就要活出個樣子。它拚命地吸天地之精華,探出枝葉追日,伸著根須找水,與風斗與雪斗,終於成就了自己。”
本篇寫人突出文學與政治糾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現,因此,文章視野宏闊,充滿磅礴氣勢。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於一體,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氣息,同時也賦予作品以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文章為了突出柳永在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和作為中國封建知識分子一個特殊的代表,將柳永的生平遭際與李白、白居易、蘇軾等作一比較,在比較中顯出其鮮明的個性及獨特性。
在寫到柳永對於詞的貢獻時,又將他的成就與牛頓、愛因斯坦相提並論:“柳永於詞的貢獻,可以說如牛頓、愛因斯坦於物理學的貢獻一樣,是里程碑式的。”
在寫到功名成敗時:“柳永是經歷了宋真宗、仁宗兩朝四次大考才中了進士的,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絕大多數人都順順利利地當了官,有的或許還很顯赫,但他們早已被歷史忘得乾乾淨淨,但柳永至今還享此殊榮。”
文章蘊含著大量的文化背景與常識,諸如這樣橫向縱向的比較,一個個性鮮明獨特的柳永就站在讀者面前,讓人感慨唏噓,讓人沉思頓悟。
作品欣賞(節選)

《讀柳永》 (梁衡)
柳永於詞的貢獻,可以說如牛頓、愛因斯坦於物理學的貢獻一樣,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過去只有幾十字的短令發展到百多字的長調。在內容上把詞從官詞解放出來,大膽引進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語言,從而開創了市民所歌唱著的自己的詞。在藝術上他發展了鋪敘手法,基本上不用比興,硬是靠敘述的白描的功夫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音波探測,就像電子顯微鏡掃描,你得佩服他的筆怎么能伸入到這么細微絕妙的層次。他常常只用幾個字,就是我們調動全套攝影器材也很難達到這個情景。比如這首已傳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乾處,正恁凝愁。一讀到這些句子,我就聯想到第一次置身於九寨溝山水中的感覺,那時照相根本不用選景,隨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絕妙的山水圖。現在你對著這詞,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無盡,美不勝收。這種功夫,古今詞壇能有幾人。


嗚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時,人各其用,無大無小,貴賤無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時不我失,有功於民,就能名垂後世,就不算虛度生命。這就是為什麼歷史記住了秦皇漢武,也同樣記住了柳永。
柳詞欣賞
傳世名篇

【題解】
見《樂章集》。相傳作於作者科場失意、宦遊南方,與所歡者離別之時,主寫別情。《雨霖鈴》,詞牌名。唐玄宗時,屬教坊大曲,宋代另制新曲,用作詞牌。
【原文】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鳳棲梧
【題解】
見《樂章集》。《鳳棲梧》為《蝶戀花》之別稱。此詞繫懷人之作。
【原文】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卜運算元(慢)

此詞寫悲秋傷人,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原文】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引疏砧、斷續殘陽里。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
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盡無言,誰會憑高意?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
定風波
【題解】
見《樂章集》。此詞以淺俗語言,抒寫坦率愛情。閨中少婦獨居,閒情難耐,而欲與丈夫廝守。感情濃烈,波瀾有折。
【原文】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信無個。
是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陰虛過。

【題解】
見《樂章集》。相傳此詞為求見孫何而作。柳永與孫何為布衣交,孫官居兩浙轉運史,駐節杭州,門禁甚嚴。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欲見孫何而無由,乃作《望海潮》詞,丐歌妓在宴會上獻唱以達孫何,孫何即日迎柳永與宴。
【原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見《樂章集》。此詞抒發思鄉懷人之情。《八聲甘州》,詞牌名。《詞譜》卷二十五:“按此調前後段八韻,故名八聲,乃慢詞也。”此詞牌又名《甘州》、《蕭蕭雨》等。
【原文】
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乾處,正恁凝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