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斯費拉圖》

《諾斯費拉圖》

《諾斯費拉圖》這是最早的一部吸血鬼影片,由德國天才導演F·W·茂瑙(F.W. Murnau)在默片時代1922年拍攝,該片根據B·斯托克1897年的長篇小說《德古拉》(Dracula)改編而成。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諾斯費拉圖》諾斯費拉圖

“想看恐怖交響樂?情況不只如此,一定超乎你的想像,《諾斯費拉圖》可不是鬧著玩的......”這是1922年該影片宣傳時打出的警告語,默納的《諾斯費拉圖》是電影史上第一部以吸血鬼為題材的恐怖片。自從影片上映以後,與之題材相近的片子接踵而來,而默納也被譽為吸血鬼類型片的鼻祖,他不僅提供了吸血鬼影片的靈感,而且為這一片種確立了標準。
《諾斯費拉圖》這是最早的一部吸血鬼影片,由德國天才導演F·W·茂瑙(F.W. Murnau)在默片時代1922年拍攝,該片根據B·斯托克1897年的長篇小說《德古拉》(Dracula)改編,由於著作權的原因,茂瑙被迫將吸血鬼的名字改為諾斯費拉圖。影片特殊的攝影風格與飾演吸血鬼的Max Schreck的傳神表演(據說他平時生活中也模仿吸血鬼,甚至在棺材中接受記者採訪,一度有人懷疑他本人就是一隻吸血鬼)使它毫無疑問地成為歷史上最具開創性的電影之一,德國著名導演赫爾措格於1970年拍攝了《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為茂瑙的原作賦予了新的內涵,而伊列斯·梅里格(Elias Merhige)也於2000年以茂瑙拍攝此片的過程為基礎拍攝了《吸血鬼之影》(Shadow Of The Vampire)。

劇情簡介

《諾斯費拉圖》《諾斯費拉圖》

布特是不萊梅一家地產公司的職員,老闆派他卡帕希恩山的古堡見諾斯費拉圖伯爵交易一樁房屋買賣,臨行前他將妻子託付給朋友馬丁,經歷千辛萬苦,終於來到古堡附近的一家旅館,當他們得知他要去古堡時都大驚失色,為了生意他還是去了。在古堡他受到了面目古怪的伯爵接待,伯爵晚上出現,早晨失蹤讓布特產生了懷疑,他決定探一究竟終於發現伯爵是個食人血的吸血鬼,他費勁周折逃離了古堡,而吸血鬼伯爵也已經啟程去德國,他把自己的棺材裝在了開往不萊梅的船上,一路傳播瘟疫到了港口船已經空無一人。伯爵住進了他定購的房子,惡魔的到來使得小城瘟疫肆虐,面對越來越多的人死去,布特的妻子偶然看見破解之法,於是決定和諾斯費拉圖一斗,愛倫設法引誘伯爵上鉤,她拖延時間,直到雄雞報曉,正義終究戰勝了邪惡,伯爵在陽光下化成了青煙,小城得救了。

影片背景

茂瑙影片中的吸血鬼諾斯費拉圖有著顯而易見的社會背景。1918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戰後的德國社會政治動盪不安、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失業率居高不下。一系列經濟、政治上的沉重打擊必然也將在德國社會的文化意識形態層面刻下深深的烙印。馬克斯.施萊克飾演的諾斯費拉圖在此時正是作為一個“暴君形象”的舞台符號出現的,在他的身上,人們不僅看到了以前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的傳說中的吸血鬼,而且也同樣寄予了對魏瑪共和國初期的大發國難財的政府官僚的仇恨與恐懼。吸血鬼和瘟疫籠罩下的小城鎮也成為了凋敝混亂、人人自危的戰後德國社會的縮影。

幕後製作

本片以氣氛和風格見長,敘事性不強,細節非常精緻,台詞稀少,似模擬默片風格。影片拍攝時用的是英語,後配成德語,專家認為德語版更純正。市面上的英文版只有96分鐘。

影片評價

茂瑙電影

德古拉伯爵德古拉伯爵
1921年,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正值黃金時期,大師茂瑙拍攝了《諾斯費拉圖》。這是首次有人用電影的手段講述吸血鬼的故事。吸血伯爵的故事早在中歐許多國家普遍流傳,其來源幾不可考,版本卻大同小異。將這個人們用來欺瞞不聽話的小孩子的故事拍成電影,其志自然不在故事內容本身,茂瑙的作品也印證了這一推斷:儘管戰後德國百廢待興的混亂時期給了這部電影無法忽略的時代背景,但就觀眾的興趣所在來說,電影革命性的技術手段和影像化的敘述本質帶給這古老恐怖故事的新生仍舊超越了作品本身的隱喻性內涵。如果不算舞台劇的話,這是吸血伯爵第一次脫離了日常語言的囚籠而得以在人世間顯露其“真實”的面目。
馬克斯·施萊克扮演的吸血鬼諾斯費拉圖是極為成功的,儘管茂瑙之後又有一些以吸血鬼為題材的影片問世,但是相比之下,馬克斯飾演的吸血伯爵始終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和給人最深刻印象的形象。據稱因為馬克斯.施萊克的表演和扮相給人的印象太過深刻,加之電影藝術初期觀眾欣賞水平有限,當時的很多德國人都誤以為馬克斯本人就是一個吸血鬼而深深陷入了恐懼之中。
雖然表現主義的興起無疑是席捲歐洲的現代主義藝術思潮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表現主義的地緣區域主要在德國,它的得勢和沒落也幾乎全部和德國聯繫在一起。這無疑展現了一種藝術形式的文化背景與形成該藝術形式的地緣民族文化心理的複雜而逼真的聯繫。表現主義的共時性文化內容就在於此。早在德國電影萌芽時期,就非常注重電影造型,特別是演員在特寫鏡頭前的微觀表情動作,這與由庫里肖夫理論演化而成的蘇聯蒙太奇傳統大相逕庭。可以說,德國的早期電影是“演”出來的,而蘇聯美國的早期電影則是“剪”出來的。這其中也同樣體現著不同民族文化語境對電影藝術的不同理解。德國早期電影的經驗傳統,無疑給了表現主義電影一個自然的傳統積澱。甚至從表面上看,德國初期電影經過誇張變形,甚至都可以稱之為表現主義。
不過茂瑙畢竟是一位藝術家,而且還很可能是一位懷著理想主義潛思的藝術家,在影片的結尾,他通過美麗少女的自我犧牲而拯救了整個城鎮,他相信依然有這樣耶穌式的救世主願意用自己的鮮血和博愛來使罪惡得以清除,正義和善良得以伸張。茂瑙用來對抗惡的武器便是體現在格雷塔.施略德身上的愛與美。

佐格電影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輝煌已經成為了典籍舊章,然而另一場更大規模、更具影響效力的電影運動——新德國電影運動注定要再次將吸血鬼諾斯費拉圖推上舞台。該運動的主將之一的沃爾納·赫爾佐格在1979年把茂瑙的舊作翻拍成了一個彩色版本,也同樣取名《諾斯費拉圖》。在這部翻拍的舊作中,克勞斯·金斯基接替馬克斯.施萊克扮演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影片出色的化妝師在70多年後賦予這個不死的妖魔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形象,當他出現在喀爾巴阡山中的神秘城堡的門口,那一襲黑衣包裹著的軀幹上深陷的黑眼圈、蒼白的面孔、蝙蝠式的雙耳、尖銳的獠牙、利爪般的指甲宣告了茂瑙時代的諾斯費拉圖的重生,而且還帶著彩色電影時代更加逼真的障眼法。
沃爾納.赫爾佐格的這部《諾斯費拉圖》基本上沒有改變茂瑙的原故事情節,伊莎貝爾·阿佳妮飾演的少女露西同樣擁有著超群的美貌和堅韌果敢的性格魅力。當然,如果僅僅是為了表現一下彩色電影時代的攝影技術和向茂瑙致敬的話,這部電影就沒有什麼文化意義可言了。換句話說,這將是一個沒必要由赫爾佐格來完成的任務。可以想見,1979年的德國雖然仍處於分裂之中,然而西德的政治經濟都已經步入正軌,可以說難以找到茂瑙拍片時那些社會文化背景原因。赫爾佐格究竟要乾什麼呢?難道只是因為他是一個和茂瑙一樣有著對幻想、神秘、恐怖與自然力的特殊偏好的作者?
赫爾佐格在影片的最終給出了答案。雖然那是一個令現在看慣了恐怖片的觀眾不會驚奇的結尾。露西的丈夫托馬斯本是一個吸血鬼的受害者,在露西犧牲自己誘殺諾斯費拉圖後,吸血鬼的靈魂移到了托馬斯身上,一個新的諾斯費拉圖誕生了,影片的最後一幕是已經變成吸血鬼的托馬斯騎著離開小鎮,奔向了德古拉伯爵遙遠的山中城堡。雖然這一模式現在已經普遍被運用到恐怖類型的影片中,但由於有了茂瑙的版本,兩相比較之下,其深刻的不同是令人深思的。當吸血鬼諾斯費拉圖失去了具有社會政治意義的符號所指之後,他完全成為了惡的化身,這種惡是普遍的,它不再只屬於暴君,而是深藏在每個人的潛意識之中。吸血鬼諾斯費拉圖的死後重生,意味著一個上帝死了、耶穌不可能復活、從來都沒有什麼救世主的時代的來臨,在這樣的時代中,人們不應該期待愛與美或者任何被當作救世良藥的東西出現,而應當收起悼古傷今的悲怨,理智的承認在這個世界上善與惡的對立從來都存在,並且也將一直存在下去。
也可以說,善與惡的共存正是它們彼此的需要,這是一個永遠鬥爭卻又永遠無法分出最後勝敗的、荒謬的遊戲。影片中的露西雖然依然是作為正面人物登場,然而,當她和吸血鬼對話的時刻,卻也說出了這樣的話:“任何人也不能使我取代我對托馬斯的愛,上帝也不行!”這樣,與茂瑙影片中的勞倫相比,露西犧牲自我的目的也就變得世俗化了許多,也許赫爾佐格明白,70年後,男女間至死不渝的愛情要比做一個偉大的殉道者更能喚起一個人視死如歸的激情。

吸血鬼百年電影

吸血鬼(vampire),是西方世界裡著名的魔怪, 在西方有著大量的關於吸血鬼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