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洪生資制度》

《詠懷·洪生資制度》是三國時期阮籍寫的一首五言詩。

作品信息

【名稱】《詠懷·洪生資制度
【年代】三國
【作者】阮籍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詠懷
洪生資制度⑴,被服正有常⑵。
尊卑設次序,事物齊紀綱⑶。
容飾整顏色⑷,磬折執圭璋⑸。
堂上置玄酒⑹,室中盛稻梁⑺。
外厲貞素談⑻,戶內滅芬芳⑼。
放口從衷出⑽,復說道義方⑾。
委曲周鏇儀⑿,姿態愁我腸。

作品注釋

⑴洪生:如同說“鴻儒”,有“學問”的大儒生。資:憑藉。制度:指古代的各種禮法章程。 
⑵被服:穿戴。 
⑶齊:一律。這裡指一律遵照。紀綱:指封建社會所規定的那些禮法綱常。 
⑷容飾:儀容服飾。整:端莊、嚴肅。 
⑸磬折:形容鞠躬彎腰的樣子。磬,古代的打擊樂器,形曲折。圭璋:兩種玉制禮器名。《禮記·禮器》孔疏云:“諸侯朝王以圭,朝後執璋。” 
⑹玄酒:古代祭祀用的水。 
⑺稻梁:意同膏梁,泛指豐美食品。以上二句是形容這個儒生在廳堂上用白水待客以示儉,內室盛排魚肉稻梁,以窮奢極欲。 
⑻外厲:外表上講究。厲,修煉。貞索談:冠冕堂皇的談吐。貞,同正。索,純。 
⑼芬芳:指德行高尚。 
⑽放口:隨口亂說。衷:內心。 
⑾復說:改口又說。以上兩句的意思是:有時隨口亂說,倒是說出了幾句發自內心的話;但過後覺得走嘴了,於是就又立刻改口發起仁義道德的高論來。 
⑿委曲周鏇:矯揉造作,裝模作樣的樣子。儀:情態,儀容。

作品鑑賞

阮籍的《詠懷詩》,解者常嘆其旨意遙深、難以情測,但這首詩卻無論是語言還是旨歸,都言近意明。它通過生動的描繪,揭露了“洪生”虛偽的嘴臉,表明了自己對禮法之士厭惡和憎恨的情感。
司馬氏在奪取曹魏皇位的過程中,為掩飾其犯上篡權的醜行,虛偽地提倡以禮法治天下;於是,善於鑽營的小人,無不把自己打扮成禮法之士。如何曾,就以維護禮法者自居,借“居喪無禮”為名,欲使司馬昭放逐阮籍,“無令污染華夏”(《晉書·何曾傳》);如鍾會,也曾以嵇康“言論放蕩,非毀典謨”為口實,鼓動司馬昭殺之“以淳風俗”(《晉書·嵇康傳》)。這些都是典型的“禮法之士”的偽善嘴臉。但正是這樣一些人,卻也乾出過非毀禮法之事,乃至無君無父。阮籍這首詩,正是對這些“洪生”的形象的揭露。
“洪生資制度”一句是總起全詩。“洪生”本是鴻儒之意,這裡是指那些假禮法之士。他們總是標榜自己的行動都是遵禮守法的。“資制度”是憑藉、按照禮法制度之意。以下七句就是把他們“資制度”的行為具體化。“被服”句寫其穿戴上也遵循禮法規定。“尊卑”二句是說他們平時遵守著尊卑高下的等級次序,處事接物也遵照著禮法綱常。“容飾”二句寫他們朝見時也容飾整潔,神色莊重,手執圭璋,行禮有儀。“堂上”二句是寫他們在祭祀時的表現。“玄酒”,是古代祭祀時用的水。《荀子·禮論》曰:“饗,尚玄尊(盛清水的酒杯)而用酒醴,先黍稷而飯稻梁。”所以這二句詩是說洪生在祭祀時也按照禮法以玄酒、稻粱作祭品。從以上的八句看,“洪生”似乎是無可指責的,他們的一切行動無不遵禮合制,他們的形象也無不道貌岸然。但這只是詩人的欲抑先揚,欲擒故縱,接下來,詩人筆勢一轉,以鋒利的筆觸揭示其內心的醜陋。
“外厲”二句說他們在外高談禮法,言論純正,但在家中卻不見高尚的言行。“滅”字用在此頗有份量,揭示其在“戶內”無一點“芬芳”可言,出語辛辣有力。如果說“外厲”二句是說他們的言行不一,則“放口”二句就進一步揭露了他們即使在語言上也真假不一:當他們隨口而言時說的倒是真心話,但隨即又假正經起來,口發道德仁義的虛偽高論了。這四句,形象地刻畫了“洪生”變幻詭譎的偽善面孔。
最後,“委曲周鏇儀”一句總收全文:原來以上所寫的“洪生”的一切言行,無不是在矯飾作偽,只是一種“委曲周鏇”的假象!“姿態”句是詩人抒發的感慨。不過“愁”字在這裡倒並不是為“洪生”發愁,其寄託的感慨是十分深刻的。當時的所謂“禮法”實在是“坐制禮法,束縛下民”,而“禮法之士”也無不“欺愚誑拙,藏智自神。……假廉而成貪,內險而外仁”(《大人先生傳》),由此而弒主篡權,國家喪亂,詩人之愁當是為此。
這首詩在藝術上除上文分析時已說到的外,尚有以下幾點:首先,人物描寫的多面化。全詩從外貌到內心,從語言到行動,多方面地塑造了“洪生”的形象。其次,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八句從正面描寫“洪生”之岸然道貌,接下四句從反面刻畫他的虛偽嘴臉,一反一正,形成強烈的反差和對比,極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全貌。而且後四句中每兩句中又相互對比,具體而微地描繪了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使“洪生”的滑稽模樣可笑而又可卑,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作者簡介

阮籍 (210-263)三國魏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縣)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為人志氣宏放,博覽群書,尤好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愛飲酒,能長嘯,善彈琴。文學藝術才能超群。與嵇康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蔑視禮教,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與司馬氏多所牴牾。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詩多五言,對當時黑暗現實多所譏刺,辭語隱約,主要是五言《詠懷詩》82首。原有集13卷,已佚。明代曾出現多種輯本,張溥輯有《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作品今存賦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餘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