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軼事》

《西線軼事》

篇幅近於中篇的《西線軼事》,是徐懷中的作品。是新時期軍事文學的開拓之作。它描繪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壯麗畫面,而尤其注重表現新一代軍人的獨特形象。

基本信息

簡介

《西線軼事》西線軼事

篇幅近於中篇的《西線軼事》,是新時期軍事文學的開拓之作。它描繪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壯麗畫面,而尤其注重表現新一代軍人的獨特形象。它摒棄了以往作品津津樂道地描寫戰爭過程、戰鬥故事等既定模式,避開炮火硝煙這一眼就看得見的“戰爭之樹”的“樹冠”,而用力描寫“戰爭之樹”的“樹根”,即透過硝煙炮火,把筆觸伸展到戰場之外,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去揭示和顯現發生戰爭的特定時代,表現強烈的時代感和歷史縱深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說一改以往軍人形象塑造中追求高大完美,“神化”、“淨化”的傾向,注重塑造具有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多邊立體化的當代軍人形象。

作者簡介

徐懷中(1929),出生於河北省峰峰。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在50年代即創作長篇小說《我們播種愛情》和電影文學劇本《無情的情人》等作品,形成重人性、重抒情的風格。新時期以來,又有《阮氏丁香》《沒有翅膀的天使》《一位沒有戰功的老軍人》《那淚汪汪的一對杏核兒眼》等作品問世。其中, 《西線軼事》榮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特色

西線軼事西線軼事

《西線軼事》是一部軍事題材小說。但作者在談到創作這部小說的經過時,卻反覆強調,他“有意避開正面去表現敵我態勢,作戰經過,也不過多去寫勝利告捷,鮮花喜報。”這些都不過是以往某些軍事題材文學藝術的老套子。作者認為,“炮火硝煙只是戰爭之樹的樹冠,是一眼就看得見的。而一棵樹,據說在地面下的根部和樹冠一樣大小,如同它的倒影。”

因此,作者試圖“透過硝煙炮火,把筆觸伸展到戰場之外,伸展到社會生活的‘根部’,來顯現發生這場戰爭的特定的時代,給人以歷史縱深感。作者的這段創作獨白,或許可以說是這篇軍事題材小說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注釋,也是讀者閱讀這篇小說的最準確無誤的索引。

《西線軼事》長達三萬五千字,實際已屬中篇規模。之所以仍稱為短篇,恐怕因為它作為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首篇而被固定下來的。在這長不長短不短的篇幅中,作者不是驅使著自己筆下的戰士去表演這一場戰爭,而是寫在這一場戰爭中鍛鍊成長的青年人。雖然也寫到一些戰爭場景,但主要的筆墨卻是用於六女一男七名戰士的日常生活和瑣事軼聞上面,細緻入微地揭示出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和純潔美好的品質,並透過他們身上的時代烙印反思逝去的歲月,進而審視現實和未來。作者有聲有色地真實可信地概括了屬於這一特定時代的青年和屬於這一群青年的特定時代。對於如何去把握有著時代烙印的新一代軍人形象,作者在這篇小說中作了大膽而成功的嘗試。

人物形象

西線軼事西線軼事

作為戰爭題材作品,一般情況下當然自應流瀉著革命英雄主義激情。但在以往的某些同類作品中,這種激情太政治化、太絕對化了。英雄人物也多是一些豪言壯語和偉烈事跡堆砌起來的僵硬的雕像。“水至清,則無魚”。這種淨化到通體透明的英雄,實際上已經洗刷掉人的多彩的本色。不管作者有著多么良好的意圖,但讀者並不因此而買帳。在《西線軼事》中,徹底地摒棄了如作者所說的這種“通用糧票”式的英雄。他對筆下的人物並不急於去作“淨化”處理,而是充分顯示人物的多邊立體化。他甚至不曾預想過有哪一位戰士可以計入英雄行列。作者所追求的是每個戰士身上所固有的普通而真實的本色,按照人物各自特有的性格邏輯,去完成人物形象塑造。

小說中一個嶄新的藝術形象——劉毛妹,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這是一個在十年動亂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心靈上不可免地刻有時代的創傷。他苦悶、迷惘、偏激、冷漠,對社會抱有和懷有某種不滿和埋怨,甚至有點玩世不恭。他對入黨問題也有他消極的看法,以至生前沒有提出入黨的要求,死後人們尊重他個人的意願,認為不必一定追認他為共產黨員。但這僅僅是劉毛妹立體性格的一個側面。另一面,他又是在社會主義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屬於不那么容易被摧折之列的;嚴酷的生活現實錘鍊成他格外清醒的意識和格外深透的思考,他懷有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冷漠的外殼裡埋藏著熔岩般的熱情,因此,在神聖的祖國受到侮辱面前,他爆發出平時不易顯見的光彩和熱心:冒著彈雨給總機班當人梯;挺身而出接替犧牲排長指揮戰鬥;在身、嘴部負重傷情況下依然唔唔有聲地報告連隊的方位。他英勇犧牲後,人們發現他“大大小小掛花四十四處,這個數字,正好是烈士的年齡乘二”至此,一個具有本色的平凡而偉大的立體性格的戰士形象終於立於讀者面前。他留給讀者的不是單向的啟示,而是多方位的思考。

面對這樣的一位“非常”烈士,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都感到某種遺憾,感到一種未了的責任,以及對現實和未來一些問題的焦慮,同時萌生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感。這無疑是劉毛妹這個典型的藝術力量之所在。作者曾說過,在他創作《西線軼事》之初,並沒有打算在劉毛妹身上多花筆墨,可是這個人物站出來了,就會循著他特定的命運的軌道,和特定性格邏輯走下去!走到哪裡,有時是不完全為作者所預料的,作者不能違背人物本身的規律去任意擺布他,分派他扮演某種他不能適應的角色。劉毛妹性格的諸多側面,是他命運多舛的歷史決定的。其任何一面,包括那些所謂消極面,作為性格立體化來說,都有某些不可代替的積極意義。如果砍去其一面,就不成其為完整的立體形象而是一個皮影兒了。劉毛妹的誕生,被文學評論界普遍認為是文學畫廊里的前所未有的新的藝術典型。《西線軼事》也被譽為軍事文學的斷代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