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學史(第3版)》

《西方史學史(第3版)》

《西方史學史(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博學·史學系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第3版(2010年2月1日)
叢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博學史學系列
平裝:393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309070606,7309070607
條形碼:9787309070606
商品尺寸:22.8x16.6x2cm
商品重量:522g
ASIN:B003BXU0BC

內容簡介

《西方史學史(第3版)》系統闡述起自古希臘迄至現當代的西方史學,縱貫西方古典的、中世紀的、近代的和現當代史學的發展歷程。古典部分,闡述古代希臘羅馬史學及其對後世的深刻影響;中世紀部分,闡述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前的史學,並對其作出歷史評價;近代部分,闡述西方各國史學的發展演變,涉及各種史學流派與思潮;現當代部分,闡述20世紀的西方史學,主要是西方新史學的發展進程及其在當代的新趨勢。《西方史學史(第3版)》留意考察西方各個時期的史家、史著、史學思潮和流派等,以揭示西方史學的新陳代謝,突出史學思想的發展變化。
《西方史學史(第3版)》結構嚴謹,脈絡清晰,敘述暢達,深入淺出,便於廣大讀者閱讀,可供高等院校歷史學專業與相關係科教學使用,也可供歷史研究者和歷史愛好者參考。
《西方史學史(第3版)》先後被教育部列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並被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定為“推薦教材”。

作者簡介

張廣智,1939年9月生,江蘇海門人。196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本科,1967年復旦大學歷史系西方史學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現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著有《克麗奧之路——歷史長河中的西方史學》、《西方史學散論》、《超越時空的對話——一位東方學者關於西方史學的思考》、《影視史學》、《世界文化史》(古代卷主編)、《20世紀中外史學交流》(主編)、《現代西方史學》、《史學:文化中的文化》(後兩本與張廣勇合著,均為第一作者)等書,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評論文章180餘篇。

目錄

前言
導論
一、承上啟下,指點門徑
二、發展階段與重大轉折
三、西方史學史之史
四、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九十年
五、如何研究西方史學史
第一章古典史學(Ⅰ)
一、城邦社會與城邦文明
二、“童年時代”
1.遺產的傳承
2.神話與史詩
3.史學的故鄉
三、西方史學的創立
1.希羅多德的生平
2.希羅多德的《歷史》
3.希羅多德的敘事方式
4.西方“史學之父”
四、西方傳統史學范型的確立
1.修昔底德與《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2.西方政治軍事史傳統的開創者
3.史學的求真與致用
4.兩種不同的史學范型
五、公元前4世紀至前3世紀的史學
1.色諾芬
2.修辭學派與其他史家
第二章古典史學(Ⅱ)
一、從城邦到帝國
二、從模仿到奠立
1.廣采博收的羅馬文化
2.史學之濫觴
3.拉丁史學的發展
三、史壇雙擘
1.李維與《建城以來史》
2.塔西佗的史學思想
四、光輝的延伸
1.波里比阿
2.史家群體
五、西方古典史學的傳統
1.求真探索精神
2.人文主義觀念
3.寬宏的歷史眼光
4.注重歷史對現實的借鑑作用
5.重視史著的表述與史家的修養
第三章中世紀史學
一、黑暗時代
二、早期教會史學的興起
1.早期基督教的命運
2.神是如何走進史學的
3.奧古斯丁的神學史觀
三、歐洲各國史學
1.法國史學
2.英國史學
3.德國史學
4.義大利史學
四、拜占庭史學
1.一座“黃金橋樑”
2.一位卓越史家
3.一門國際顯學
五、中世紀史學的歷史地位
1.對中世紀史學的批評
2.對中世紀史學的理解
第四章近代史學(Ⅰ)
一、近代文明的曙光
1.社會發展和公民人文主義
2.社會及學術活動的兩重屬性
3.人文主義史學的特徵
二、義大利史學
1.古文獻、器物的蒐集整理與文獻學
2.人物傳記的風行
3.公民人文主義與城市史學
三、法國史學
1.歷史寫作形式與內容的擴展
2.民族史寫作的勃興
3.對歷史認識的理論反思
四、德國史學
1.轉瞬即逝的人文主義史學
2.路德派的歷史編纂
3.天主教派的歷史編纂
五、英國史學
1.走出編年史的傳統
2.莫爾與《國王理查三世的歷史》
3.培根與《國王亨利七世統治時期史》
六、尼德蘭等國史學
1.尼德蘭民族和宗教史學
2.伊拉斯謨的《新約》研究
3.西班牙與葡萄牙史學
七、博學時代
1.博學派的緣起與特徵
2.玻蘭達斯派的貢獻
3.聖摩爾派的成就
第五章近代史學(Ⅱ)
一、科學進步與社會嬗變
二、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
1.啟蒙運動
2.理性主義史學
三、法國史學
1.孟德斯鳩
2.伏爾泰
3.狄德羅與“百科全書派”
四、英國史學
1.休謨
2.羅伯遜
3.吉本
……
第六章近代史學(Ⅲ)
第七章近代史學(Ⅳ)
第八章現代史學(Ⅰ)
第九章現代史學(Ⅱ)
第十章現代史學(Ⅲ)
結語
參考書目
後記
第二版後記
第三版後記

序言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西方史學史》,是十年前出版的同名書的第三版。如今,新版的修訂工作,經各方努力,通力協作,總算告竣。在這本“‘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付梓之際,作為一直主持該項工作的我,有些話還得向大家交代一下。
本書緣起於1996年國家教委實施的“高等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其後,由我開設的《西方史學史》課程也被列入復旦大學“本科面向二十一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計畫”。因此,編纂一本西方史學史便成了實施上述兩項計畫的“主幹工程”。經努力,此項“工程”終於如期完成,作為國家教委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西方史學史》的初版於2000年問世。
回溯十年前本書初版問世後的情景,如今還歷歷在目,令我感奮不已。用現在的一句時髦話來說,書上市後“一炮打響”。不是嗎?2000年伊始,新書甫出,即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不久便重印,以後又逐年不斷加印。不久,本書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並被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定為“推薦教材”。
稍後,本書又有幸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於2004年出了第二版,銷量繼續走俏,繼續得到讀者的厚愛。為了回報廣大讀者,我對第二版作了許多修訂工作,擴充了內容,新增若干章節,同時配置了近百幅插圖,以增添視覺印象,讓大家更喜歡閱讀。據不完全統計,兩版合計共印了十五六次,其發行量已大體覆蓋需用此類教材的全國各高等院校。
這令我感到十分驚喜,當然也讓我感到欣慰。

後記

三年前,我申報的西方史學史課程改革項目,經國家教委專家組評審與國家教委主管部門的批准,被正式列入“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稍後不久,由我執教的西方史學史課程亦被我校列入“本科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計畫”,並作為重點課程來建設。當然,實施這兩項計畫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需要付出長期的和艱辛的勞動,但其主幹工程卻是相同的,那就是需要及時地編寫出一部具有先進性、適應性和有特色的西方史學史教材。
三年來,我為此作出了最大限度的投入。寒往暑來,數易春秋,為寫作這本教材,排除雜務,無暇他顧,始終未敢有絲毫的懈怠。這期間,我又始終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復旦大學教務處和復旦大學歷史系等領導部門的及時指導與鼎力支持,復旦大學出版社也給予了多方面的幫助。特別要提到的是,80年代中期,我參加了由歷史學家張芝聯先生任主編的國家教委教材西方史學史的編撰工作,受到了諸多前輩學者學術思想的滋潤,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實踐經驗。
此外,近三年來復旦大學歷史系及相關院系的同學們,對我在課堂上採用新編的西方史學史大綱,試講新教材,並聽取他們的意見時,總是給予熱烈的回應,這就給我增添了莫大的信心。我的博士生陳新,更是在寫作學位論文的繁忙時節,騰出時間參與本書部分章節的寫作,其中第三、四章,第六章二、三、四節及第七章一、二、三、四、六節,均出自他的手筆。在這部書稿即將出版之際,我對各級領導的幫助、師長的教誨以及學生的支持與配合表示由衷的謝意。
說起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的學科建設,晚近以來已有了長足的進步,不說別的,僅本書附錄所載前人與時賢所編的西方史學史一類的書為數確實不少,那是各有千秋的。拙撰這本新教材,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嘗試,一種凝聚著我多年來學習與研究西方史學史心得的嘗試。雖不能說書中所述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長期準備的,但它決不是率爾操觚的。

文摘

2.奠立時期:20世紀60年代前期
從60年代初開始,中國的西方史學史學科建設進入了它的奠基階段,其契機源於一次重要的會議。1961年4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高等院校文科教材會議,此次會議的一個突出貢獻就是明確提出,既不照搬蘇聯,也不照搬西方,而是要建設自己的教材的任務,會議確定由耿淡如師主編《外國史學史》。是年底,又在上海召開了該教材的編寫會議,與會者除耿淡如師之外,另有一批享譽國內學界的治西方史學的名家,如齊思和、吳於廑等。於是,“史學史熱”由此興起,中國史學界開展了關於史學史問題的大討論①,有力地促進了史學史(也包括西方史學史)的學科建設。
在筆者看來,中國的西方史學史學科地位的奠立應具備以下一些條件,而這些在60年代初都大體齊備了,它們是:應當充分認識到西方史學史的重要性,並應把它列入高等學校歷史系的教學計畫,這一點在上面所說的那次會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見,此後在不少高校中得到了貫徹;教材的編纂與起步,耿師在上述會議前後即為編寫部定外國史學史教材作了許多前期的準備工作;研究生的招生與培養也在起步,經教育部批准的以西方史學史專業方向為培養目標的研究生招生計畫在1964年得到了實現;不可或缺的是,西方史學原著的移譯增強了,西方史學學術研究水平提高了,如在1961年之後的兩三年中,耿師、齊思和與吳於廑等都寫出了至今看來仍頗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吳於廑主編的《外國史學名著選》,更是為那時的西方史學史的學科建設推波助瀾。他們是中國的西方史學史學科的奠基人。如果沒有後來的“文革”,以當時那種發展勢頭,上述諸項,當會取得更多的成績。
3.停滯時期: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文化大革命”中止了一切學術文化的研究工作。在那個“萬馬齊喑”的時代,就更說不上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了。事實上,“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把原本正在奠基中的脆弱的中國西方史學史學科建設摧毀了,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的學科建設,還要等到新時期到來,才能再現光華、譜寫新篇。
4.發展時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
回顧近30多年的中國西方史學史之史,如果細分,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1978-1983年為復甦階段,其主要的工作是撥亂反正,重新評估西方史學。(2)1983-1990年為活躍階段,大規模地引介西方新史學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徵。在此,需要指出的是,1983年在中國史學編年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正如論者所指出的:“1983年是一個轉變之年,是史學理論這一領域覺醒和建設的開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