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西北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地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工程學、電子科學和科學技術史、自然辯證法、科技管理等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

基本信息

概況

6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西北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1913年7月1日創刊,原名《學叢》,是我國創刊較早的綜合性大學學報之一。其間,經歷了《西大校刊》(1924)、《西安臨大校刊》(193712)、《西大學報》(193603)、《西北學術》(194311)等刊物的發展,大多系文、理合刊。

1957年9月正式分為《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和自然科學版兩種版本,季刊。其間於1959年底停刊。1962年校慶期間出版了校慶專輯系列後再度停刊。1974年元月再度復刊後,一直延續至今。1993年改為雙月刊,92頁,大16開本,2002年增為128頁,雙月25日出版。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主編負責制,1989年至2002年底趙重遠主編。姚遠自1990年任編輯室主任、1992年至2002年底任副主編,2003年任主編。現有專職編輯人員5人(包括1名專職主編),兼職外語編輯1人。編輯中有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2人,編務1人。近兩年學報的辦刊條件逐涉得到了改善,為每個編輯配備一台電腦,為編輯工作自動化打下了基礎。

榮譽

1992年12月在全國第一屆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委、新聞出版署援予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將;1995年11月在國家教委科技司組織的全國高校優秀學報評比中,獲全國重點高校優秀學報一等獎;1996年12月,在陝西省高等學校期刊評估檢查中,由陝西省教委、陝西省新聞出版局授予優秀期刊一等獎,編輯部被同時授予陝西省高校優秀編輯部獎狀;學報編輯部黨支部亦於1998年被學校黨委評為優秀黨支部;繼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獎之後,又於1997年3月在全國第二屆優秀期刊評比中,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委、新聞出版署授予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1999年在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獲得一等獎,被陝西省教委和省出版局評為陝西省高校優秀學報一等獎和陝西省“十佳”學報;2000年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輯委員會頒發的《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

辦刊宗旨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主要反映本校理、工科各系所科研成果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它以貯存和傳播科技信息、繁榮科學文化、促進學術交流、發現和培養人才、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為社會使命。辦刊宗旨為:立足世界科學發展前沿,展示大西北科技文化風采;兼顧理論探索與套用開發,崇尚學術爭鳴和創新求實。本刊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地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工程學、電子科學和科學技術史、自然辯證法、科技管理等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

我們嚴格按照辦刊宗旨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刊登內容符合專業分工範圍,版本記載齊全規範,按期出版,完成了報導計畫。選題與組稿完全符合辦刊宗旨並體現了西北大學的學科特色。所出版的增刊,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理了出版手續。

1995年以來,每年均按學校總體工作要點和學報辦刊宗旨,事先制定報導計畫,確定年度報導重點,對擬新設的欄目,擬出版的專輯、增刊,擬重點扶持的新興學科和學術帶頭人等做出安排。報導計畫上報學校主管校長,年終將完成報導計畫情況分別向主管校長和省新聞出版局主管處室匯報。

近年來,學報編輯部從編輯質量、建立校外審稿協作網,以及推行編排工作標準化和規範化入手,在體現辦刊宗旨、提高學報質量、擴大西北大學的對外影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逐漸獲得社會承認。本刊現為陝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理科理事長單位和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常務理事及副理事長單位,本刊主要負責人亦為陝西省優秀自然科學論文評審委員會委員和陝西省出版專業高職稱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

管理、制度、改革與效益

在我國改革初期,西北大學即被國家教委列為6個改革試點單位之一,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使學校獲得了很大發展。現為國家“211”工程建設單位和陝西省“九五”規劃重點建設單位。按照學校總體改革的要求,學報編輯部也隨之進行人事、分配製度的改革,並建立了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

通過“三定”、“一聘”,即定編輯、定崗位、定職責和工作量,及實行聘任制,實行編輯工作量的量化計算和考核,實行分配製度上的褒獎先進和懲罰落後。在改革中,也完善了與改革相配套的制度建設,將編輯工作實踐中的經驗以制度的形式規定下來,並依“法”相沿,以“法”為依,依“法”管理。在改革中,先後形式的制度主要有:《西北大學編輯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聘任考核辦法》(代學校擬定)、《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委員會工作條例》、《學報編輯部崗位職責》、《學報編輯部考核辦法及評分標準》、《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審稿制度》、《校對管理辦法》、《主編(副主編)崗位職責》、《學報編輯部考勤暫行辦法》、《學報編輯部廉潔自律的暫行規定》、《學報自然科學版收取版面費實施辦法》等等。

在改革中,順利地由季刊改為雙月刊。之後又改為雙欄版式、標準大16開版本,通過挖潛節版,每期新增約4萬字,並擴大了個人交流贈閱數量。改刊後,實際約需經費12.9萬元,學校拔款7.5萬元,編輯部通過發表費、訂戶費等自籌4~5萬元。此舉使學報發稿量比過去增加將近一半,加之增刊所發稿件,大大緩解了稿件積壓現象。

努力提高學術質量和編輯質量

開展編輯科研,提高編輯學術素養,進而為提高學報編輯質量奠定基礎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近年來狠抓了編輯科研,通過協調組織,近年來共牽頭主編或參與撰寫了10部專著,公開發表了10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15篇論文被陝西省高校學報研究會評為優秀論文,4篇論文被國家新聞出版署期刊司和國家教委條件裝備司評為優秀編輯學術論文一二等獎.

編輯部自選的國外編輯出版研究、高校科技學術期刊史研究課題獲得了陝西省教委專項科研基金和中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科技期刊學研究會基金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的資助。關於國外編輯出版的研究,僅本刊編輯部即完成了有關美、日、前蘇等國編輯學研究成果的譯文20多萬字,其中大多屬於首次引進。這一研究既提高了編輯的外語水平,又借鑑了已開發國家編輯工作的經驗,並促進陝西省高校和全國高校學報分別舉行了國外編輯出版研討會,在全省和全國同行中引起極大反響。關於高校科技學術期刊發展史的研究,涉及到1949年以前全國高校創辦的1500餘種期刊。《光明日報》、《陝西日報》、《西安晚報》、陝西電視台等新聞媒介曾專發訊息,報導了西大學報有關期刊史研究的成果。

1997年9月由本刊編輯為主撰著出版的《中國大學科技期刊中》(50萬字),被譽為我國第一部科技期刊史和填補空白的開拓之作。該書出版一年多來,《中國報刊月報》、《編輯之友》、《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編輯學報》、英、日和我國台灣合辦的《中國科學史通訊》,以及陝西電視台、《陝西日報》、《西安晚報》等10餘種權威報刊或新聞媒體發表了10餘篇書評和報導,給予高度評價。國內編輯出版界名流邵益文、翁永慶、魯星、楊煥章、胡心如等致函指出過去“這方面一片空白”,是“出版研究中的薄弱環節”,作者“完成了一個大工程”。現在,各刊已有10餘次摘引或引用。英國劍橋東亞科學史圖書館及國內外10餘家圖書館予以收藏。日前,已被陝西省教委授予優秀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除此之外,一些編輯還單獨開展或全面開展了本專業方面的研究,其中1項化學方面的合作研究獲得省部級一等獎。

1997年我們還在學校的支持下,在學報開設的“西大學人譜”專欄所積累的史料基礎上,集體編寫了《西北大學學人譜》(第2版,50萬字),首次摸清了西大建校80年以來歷任十幾位校長、500多位教授、120多位兼職教授和曾在校任教的10多位院士和學部委員的基本情況;2002年我校百年校慶期間又出版了《西北大學學人譜》(續集)。這不僅擴大了西大的學術影響,而且也使編輯對自己的作者隊伍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使編輯在“編研組長”中得到了提高。

編輯部在管理中,將開展科研和提高編輯素質作為一項重要考核內容。在考核比重上:政治思想、編輯態度占10%;編輯工作量占40;信息反饋、外界反響占20%;編輯失誤占10%;編輯科研則占到20%。在開展科研提高編輯素質的同時,編輯部狠抓了編排標準化和規範化工作。首先組織編輯參加了20餘人次的各種編排標準化、規範化學習班、研討會,認真學習和領會國家各項編輯出版標準;重點學習和落實了《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科技期刊編排格式》、《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法定計量單位》、《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編排規範》、《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等標準。其次是在學習的基礎上,起草了《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徵稿和編排規範》,並與印刷廠、作者協調,落實到具體工作之中。除此之外,一些編輯還參與了《實用科技寫作教程》、《科技期刊編輯學導論》、《科技交流與寫作》的撰寫,還發表了40餘篇研究編排標準化的學術論文。這些工作,為提高編輯的學術素養、質量意識、標準化意識,以及進而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和編輯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立足於學科前沿,瞄準潛在獲獎項目,努力提高基金論文刊載比例和獲獎成果刊載比例

為此,我們將“立足科學前沿”寫入辦刊宗旨,並制定了相應的措施:一是積極擴大特約稿件的比例,每期由主編掌握和預留一定版面,對來訪的世界知名學者主動約稿,如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科學的發展——從古代中國到現代》、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所長何丙郁教授的《從科學史觀點談奇門遁甲》、日本學者大橋由紀夫的《印度天文學撮要》等稿件都是採用這種形式特約發表的;二是走出去,專訪或利用各種學術活動場契約稿,如北京大學王選院士的《北大方正電子出版系統最新技術發展》等稿件就是這樣特約發表的;三是主動向各學科帶頭人和潛在獲獎項目主持人約稿,每期學報均占有一定比例。如地質系劉良教授與武警黃金第十四隊支隊周新春高工等合作,在陝西省洛南縣駕鹿金礦床的找礦、勘探過程中,發現了16個類型40種成分特殊、在自然界十分罕見的含氧金礦物,我們及時約稿,並分別在1997年4期和1998年2期刊登了40種含氧金礦物成分特徵及期初步分類;地質產狀、礦物組合與成因探討,並如期獲得了1997年度冶金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還有一些具有潛在社會效益的重要選題也及時予以發表,如李昭淑教授《延安市潰壩災害研究》即及時於1995年第1期發表,陝西省省長和副省長很快批示予以褒場,並責成有關部門作專題研究解決,陝西省水土保持局也發出專文落實冶理;四是大力扶持學術新秀,每隔數年舉行一次西北大學青年教師優秀學術論文徵文、評獎和出版青年科學專輯的活動,1995年的徵文評比,收到論文93篇,評出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5篇,由學校分別給予800元、500元、300元等不同金額的物質獎勵,其餘論文經申請批准頁碼翻番,大部分在1995年5~6期發表,這極大地激勵了青年教師的撰稿熱情;五是實行向省部級基金論文傾斜的政策,除特約基金項目論文外,對國家基金論文實行隨到隨登、外稿則要求一般為省部級以上基金論文,1997年第5期還特辟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暨校慶專輯”,集中發表基金論文,從而大大縮短了此類稿件的出版周期,也使學報的基金論文比例接近或達到50%以上。根據對1997年1214種中國科技期刊(含本刊)的統計,西北大學進入各項基金資助產生的科技論文前50名高校之列,其中學報的貢獻率起碼占到50%左右。刊載獲獎成果論文的比例也有了較大提高,1995~1998年全年省部級以上獲獎論文比例達到45%以上。
著眼社會效益,積極配合文摘刊物和資料庫,努力提高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

我們努力使全體編輯樹立起一種觀念,那就是:學術性期刊提高社會效益的重點不在擴大訂閱數,而在於“借帆行船”,通過眾多的文摘刊物和資料庫、網路擴大自己的影響,藉此使自己學報的隱型發行量成倍增加,甚至逾十萬(幾十種文摘刊物的總發行量)、逾百萬(網站數量)。為此,我們採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免費按期向國內外數十種文摘刊物或文摘員贈學報,一些編輯也主動擔任重要文摘刊物的文摘員,按時送稿,我們還發動各秒資料室資料員收集和匯總國內外文摘刊物摘登本刊文情況,及時在學報匯總補白髮表;二是嚴把學報中、英文摘要寫作質量關,使之符合ISO和國家有關標維,給文摘刊集和資料庫的使用創造方便,爭取不經修改直接摘登,藉此提高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三是大量壓縮單位交流數量,而大幅度提高真正需要本刊的個人交流數量,除向學報審稿人、作者、校友寄贈外,學校還提出了向國內外名譽教授、院士、重要學科帶頭人免費寄贈的要求,並每年增撥1萬元經費專用於個人交流;四是通過將中、英文摘要上網和全文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介入以電磁波和光波為載體的信息交流,以擴大影響和被引率,為此轉變觀念破除光碟版會給學報訂閱量帶來厄運的思想,積極地、全面地向光碟版編排規範靠攏,適應電子編排型式,結果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較前有所提高。另外,也有1989年以來的1000餘篇論文的英文摘要被編入CUJA光碟版,分別在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和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發行。

堅持實施以上措施數年來,學報幾乎達到了被數十種文摘刊物或資料庫全文摘引的程度。截止1998年底,有國外4種文摘和國內20餘種權威資料庫或文摘固定收錄本刊文摘。速度最快者,學報出版僅一月,就收到國內外讀者的索要函。根據科學技術部計畫發展司委託項目——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1997年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報告,以及根據對1995,1996年所發論文在1997年被1214種中國科技期刊(含本刊)引用情況的統計,本刊進入全國高校科技論文被引頻次最高的前50名期刊之列(第42名),影響因子(0.241)位居全國綜合性同類型大學學報第一名,位居全國綜合性科技學術期刊第四名,僅次於《中國科學》A,B和《科學通報》。又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對SCI的統計,西北大學1992~1996年論文在1997年被引證數據居全國高校第35位。本刊自被列為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316種(後增為582種)核心期刊以來,特別是自1995年以來,連續數年被列為中國被引頻次最高的500種科技期刊之列。其中1997年元月公布的1995年12月的統計資料表明:本刊位列全國科技期刊第196位,比上年的265位提前69位。在其中的67種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中,本刊位居第22位,並位居全國同類綜合性大學自然科學學報第10位。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根據SCI和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含本刊)的統計,西北大學的地球科學、化學、生物學和工程技術學科也進入全國科技論文產出力的核心區域,在全國590餘家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中位居第13位(地學)、第30位(化學)、第43位(生物學)、第71位(工程技術),這其中亦含有本刊較大比例的貢獻率。國外不少圖書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或個人來函索要西大學報,並要求訂閱和建立交換關係。現學報已與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簽訂了對外發行契約,並且已與國內200多個單位,國外近百多個單位建立了期刊交換業務。學報除在國內擁有讀者外,還是日本、美國、西德、英國、愛爾蘭、奧地利、荷蘭、澳大利亞、比利時、阿曼、蘇丹、巴基斯坦、法國、泰國、朝鮮、加拿大等國家年有讀者。校圖書館及各系資料室,用學報與國內外各種期刊進行交換,為我校節約了大量外匯和資料費用。特別是化工系資料室,一度用300~700冊學報交報各種資料,換回了近千種1萬多冊圖書、期刊。校圖書館每期用100冊學報與國外近百家大學、科研機構、圖書館進行交換,截止1999年換回了價值20餘美元的資料,有力地促進了科研和教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