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聲十里出山泉》

《蛙聲十里出山泉》

《蛙聲十里出山泉》是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公認的傑作,是齊白石91歲時為我國著名文學家老舍畫的一幅水墨畫。

作品簡介

《蛙聲十里出山泉》局部蛙聲十里出山泉》局部
現代畫家齊白石作。紙本水墨,縱129厘米,橫34厘米。

創作背景

《蛙聲十里出山泉》作於1951年,已收入《齊白石全集》中。過去曾有許多評論文章對此進行評論,但多從畫內與畫外的關係方面找原因、尋論據,有人把這幅作品與宋代畫院的考題相提並論,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評說常見於文人墨客的趣談之中,都難真正尋求到這幅傑作的藝術真諦。

詩情畫意是中國畫的優良傳統,我們的前賢曾經運用這種方法取得了高超的成就。詩情畫意不是輕易可得到的。在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中,詩情畫意榫鑿相吻,水乳交融,充滿了濃郁的藝術魅力。

對於蛙聲十里出山泉有一首詩:螢火一星沿岸草,蛙聲十里出山泉。 新詩未必能諧俗,解事人稀莫浪傳。

作品賞析

《蛙聲十里出山泉》局部《蛙聲十里出山泉》局部
《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僅這幅畫的創作就非同一般。它是一個文學家和一個書畫家在藝術領域對高層次藝術理論的共同探討。一次,老舍先生到齊白石先生家做客,他從案頭拿起一本書,隨手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有意從詩中選取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想請齊白石先生用畫去表現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這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它涉及到藝術上一個深層話題,亦是一個難題。齊白石了解後,據說經過幾天的認真思考。可見白石老人已經領悟這不是一般的課題,而是讓他去觸及藝術領域中的更深層課題,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而對這樣的考驗,白石老人憑藉自己幾十年的藝術修養,以及對藝術的真知灼見,經過深思熟慮,終於完成了任務,把‘蛙聲’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通過酣暢的筆墨表現出來。當老舍先生打開齊白石的畫看完之後,高興得拍案叫絕。只見老人用簡略的筆墨在一遠山的映襯下,從山澗的亂石中瀉出一道急流,六隻蝌蚪在急流中搖曳著小尾巴順流而下,它們不知道已離開了青蛙媽媽,還活潑地戲水玩耍。人們可以從那稚嫩的蝌蚪聯想到畫外的蛙媽媽,因為失去蝌蚪,它們還在大聲鳴叫。雖然畫面上不見一隻青蛙,都使人隱隱如聞遠處的蛙聲正和著奔騰的泉水聲,演奏出一首悅耳的樂章,連成蛙聲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詩人的素養、畫家的天才、文人的氣質創造了如此優美的意境,把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準確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達到了中國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境界。”還有一種說法是:畫青蛙,只畫幾隻蝌蚪逆水而遊動,旁邊是山石。據說這是老捨出題,有好多畫家參與,最後公認齊白石的最好。為什麼呢? 原來,欣賞藝術作品(包括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都離不開鑑賞者的生活經驗,人們依據作品所寄託的意象,也就是畫面的形象,喚起生活積累,展開聯想和想像,從中就會感受到一種藝術美,將畫面還原成生活現實。具體來說,由畫面上那幾隻蝌蚪,我們想到,蝌蚪是青蛙的卵變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談情說愛的日子,他們不停鳴叫,這就是“聽取蛙聲一片”。所以說,沒有青蛙就沒有蝌蚪,換句話說,有蝌蚪必定有青蛙。

專家評價

認真分析齊白石先生在藝術領域達到的境界,主要表現在他不是直接去描寫那些鼓腮鳴叫的青蛙,這說明白石老人對待詩與畫的表現功能是掌握和運用得十分準確的。在對‘遠山’、‘山澗’、‘急流’、‘蝌蚪’的處理上,齊白石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駕馭得遊刃有餘。由於齊白石對‘時’、‘空’領域的熟練掌握,才在畫面上表現那樣勝似閒庭信步。

畫家簡介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於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於北京,終年九十三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齊白石近、現代中國畫家、篆刻家

齊白石(1863-1957)近、現代中國畫家、篆刻家。原名純芝,後名璜,字渭清,又字蘭亭,號瀕生,別號白石山人、寄園、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幻仙奴、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塢老民、借山吟館主者、借山翁、星塘老屋後人、湘上老農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