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二娘》

《薛二娘》

《薛二娘》是老舍前期創作的抗戰京劇之一。後來,收入通俗文藝集《三四一》,於一九三八年八月出版。《薛二娘》創作於1938年3月至6月,那時老舍連續創作了四個抗戰京劇劇本,分別為《新刺虎》、《忠烈圖》、《薛三娘》、《王家鎮》。其中《薛二娘》描寫薛二娘反對丈夫認賊作父,充當漢奸,欺兄賣嫂,英勇不屈而被燒死。

(圖)《薛二娘》《薛二娘》

簡介

《薛二娘》反映了北方鄉間民眾抗敵的故事,宣揚愛國主義精神。這齣戲是老舍依照京劇折子戲的短劇,在當時情況下,日寇入侵,兵荒馬亂,短劇易於排演,便捷宣傳。也由於老舍先生初涉劇壇,“要寫得整,不敢多和角色,”他計畫“等練習稍勤,有些把握,”再寫大戲。京劇寫了一位英勇不屈的婦人因為反對丈夫認賊作父,充當漢奸,欺兄賣嫂,而被活活燒死的故事。

藝術特點

這個抗戰京劇,藝術上很有特點,人物較少,事件簡明,矛盾集中,頗似話劇獨幕劇,在簡單中求生動;略用小說寫法,都是用對話引起更多的圖象。老舍在國難當頭之日,運用老百姓喜歡的京劇形式,創作出這一抗戰京劇,雖然傖促間藝術上不太成熟,但舊瓶裝新酒,並試圖改造“舊瓶”外觀的嘗試,寫有缺點的正面人物,如主人翁薛二娘因反對丈夫認賊作父而被燒的情節簡單明了,卻給人很大的震撼力,符合老百姓的審美要求,老百姓是喜歡的京劇形式。

寫作背景

《薛二娘》是由於聽從民族的召喚,為了抗日的需要而寫的其中一部京劇。也正是在這種抗戰的氛圍中,也把老舍引到話劇創作之中,開始了他前期話劇的創作階段。老舍認為寫有正面人物並號召各類人物團結抗戰,反映出民眾抗日的熱潮,認識到全民抵抗的重要性,值得大書特書。

作者簡介

(圖)老舍老舍

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並以筆為武器,進行多種文藝形式的創作。長詩《劍北篇》用大鼓體寫成,《王家鎮》、《忠烈圖》用京劇形式寫成,《殘霧》、《歸去來兮》、《面子問題》用話劇形式寫成。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