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托的仁慈》

《蒂托的仁慈》

《蒂托的仁慈》是二幕正歌劇,梅塔斯塔西奧腳本,後經馬佐拉修訂,莫扎特譜曲。

簡介

蒂托的仁慈》在作曲順

《蒂托的仁慈》《蒂托的仁慈》
序上是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 1719年9月6日雷奧波二世加冕時在布拉格首演。是受此加冕典禮的委託而作,布景為古羅馬。台上除了有飾演宮廷元老、使節、衛兵、官員及民眾的合唱團員外,主要有六個角色,但戲份大部份集中在男主角薩克圖斯及女主角維泰莉亞身上,而其中薩克圖斯的妹妹和她的戀人都由女中音反串。

莫扎特在本劇里為展現其音樂戲劇家的創作技巧,處處可見其神來之筆。例如第一幕的三重唱《我來了!等一等!》維泰莉亞在唆使薩克圖斯去焚宮及殺君之後,才獲悉蒂托王要娶她為妻,莫扎特以快板旋律戲劇性地描繪維泰莉亞的驚慌失措,安尼歐和普布里歐誤以為她在驚奇喜悅的不同情緒反應。又如第一幕的尾曲,當皇宮燃燒起火時,謀殺者薩克圖斯的反悔自責和維泰莉亞的冷靜沉著,剛好和其它角色的束手無策及舞台後合唱團的喊叫聲形成對比,與諧歌劇的激動步調不同,本曲最後壯麗結構的重唱以莊嚴的緩慢速度,悲劇般地向前推到第一幕終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在本劇里為單簧管演奏家安排了特殊的樂器助奏兩首詠嘆調。一首是薩克圖斯的詠嘆調:《我就要去了,親愛的》以巴塞單簧管助奏,另一首是以巴塞管助奏維泰莉亞的詠嘆調:《不再能盼望用鮮花打扮》。由於莫扎特深深被這兩種樂器的性能及低沉和醇厚音色所吸引,因此和這兩種樂器的演奏家成了好朋友。

這部歌劇曾大獲推崇,當年9月6日首演後便一直持續演到9月30日,由於歌手情況漸入佳境,觀眾的掌聲不絕於耳,尤其最後一場演出更是欲罷不能,很多歌曲曾應要求再唱一次。莫扎特覺得這種榮譽受之無愧,因為他說他己盡了力。後來直到1840左右才漸漸失寵,但最近又重新被認為是莫扎特的傑作。

莫扎特死後,他的夫人及姐姐曾多次在歐陸大城演唱本劇,用以提升本劇的知名度。19世紀初的三十年代,曾把本劇首次搬上倫敦舞台。但後來仍為人們所淡忘,塵封於圖書館的書架上,從未真正進入歌劇院的戲目里達一個世紀之久。

劇情

  維泰莉亞的父親原是羅馬皇帝,但被蒂托王之父所推翻。蒂托王即位時,維泰莉亞原

《蒂托的仁慈》《蒂托的仁慈》
希望能當上皇后,但蒂托王卻想與住在羅馬的一位外國女子結婚,維泰莉亞便唆使熱戀她的年輕貴族薩克圖斯率眾去焚燒皇宮及暗殺蒂托王,雖然薩克圖斯認為這樣的背叛摯友蒂托王是傷天害理的,但仍禁不起維泰莉亞一再以愛情脅迫,只好答應。不久,蒂托王宣布選定薩克圖斯的妹妹瑟薇麗亞為其新皇后,但她卻向蒂托王吐露己有愛人他就是安尼歐。蒂托王被她的真誠所感動,只得祝福他們有情人成眷屬。最後蒂托王決定娶維泰莉亞為妻,維泰莉亞知道後便十分心急地要阻止薩克圖斯的焚宮及暗殺行動,但一切都太遲了。

接著訊息傳出,叛亂後的國王毫髮未損,御衛隊隊長普布里歐從另一叛徒口中得知薩克圖斯是主謀,就將他逮捕了,薩克圖斯最後被宮廷元老院判處死刑。蒂托王不敢相信他的好友會謀殺他,在簽下執行令前,他給了薩克圖斯辯護的機會,但薩克圖斯始終三緘其口,寧可自己承擔一切罪罰,而不牽連維泰莉亞。後來,薩克圖斯的妹妹瑟薇麗亞和安尼歐一起要求維泰莉亞以未來皇后之身拯救薩克圖斯,維泰莉亞感到良心不安,向蒂托王坦承都是她的罪過,希望能免薩克圖斯一死。蒂托王終在這第二位叛逆者面前彰顯仁慈的天性,宣布大赦,免除所有背叛者的罪行,並強調說:“真正的悔悟,比長久的忠誠更有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