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內容
◎在風景怡人的約克郡鄉間享受陽光、草原和動物的陪伴,獻給所有熱愛自然和生命的人
◎暢銷全球30年的自然寫作經典,累計銷售1000萬冊以上
◎ 《時代周刊》、《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等權威媒體強力推薦
◎溫馨風趣的人與動物故事,放射生命與愛的光芒
◎溫暖、歡樂,無處不幽默,少數幾本能讓英國女王開懷大笑的書。
◎知名插畫師友雅工筆描繪動物眾生相,隨機贈送精美卡片和書籤
“活潑的生命完全無須藉助魔法,便能對我們述說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實面貌,比起詩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把追車當做一門藝術的狗,策劃群貓暴動的精靈古怪的老貓……動物們的溫馨感人喜劇在輪番上演著。大自然懷抱中的鄉野風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動物,構成了一副絢爛的芸芸眾生的畫卷。
年輕的鄉村獸醫哈利,每天開著一輛冒黑煙的老爺車“南征北戰”。和惡犬貼身肉搏,隨時準備應對母馬的“無影腳”……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慘痛”遭遇層出不窮。在這裡他遇上有生以來最困窘的時刻,也享受到最溫暖動人的真情。作者以輕鬆幽默的筆觸,記錄鄉間行醫的點點滴滴,滿溢著獸醫生活的笑與淚,樸實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哈利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並讚頌著生命的奇蹟。他善於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發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把他的熱愛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傳遞給讀者。讓我們能夠同樣感受到生命、愛與歡笑。
作者簡介
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蘇格蘭人。一個多才多藝的獸醫,也是個善於說故事的高手,被英國媒體譽為“其寫作天賦足以讓很多職業作家羞愧”。
平實而不失風趣的文風和樸素的博愛主義打動了千千萬萬英美讀者,並啟發了後世的獸醫文學。多部自傳體小說相繼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後被BBC拍成電影和系列熱門電視劇Allcreaturesgreatandsmall。出版界公認他是少數幾位能在大西洋兩岸英語世界都長期暢銷的作家之一。
1979年獲頒大英帝國勳章並謁見女王,1982年獲頒皇家醫學院特別會員,1983年則獲頒利物浦大學榮譽獸醫博士。一系列暢銷書為他帶來了非凡的榮譽和財富,但是吉米·哈利依然安之若素,堅持在鄉間從事獸醫工作,執業長達五十多年。1995年因癌症去世。
媒體評論
“這本成功的新作,充滿著奇妙的人和動物。……即使生活進行的並不順利,這本書仍能使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充滿快樂。”
——《紐約時報》
“隨處皆是金玉良言和仁慈善心”。
——《時代周刊》
“哈利擁有真正的寫作天賦。……令人愉悅的作品,是對生活本身的一種禮讚。”
——《出版人周刊》
“動物的魔力…在每一章中都會使得你暗自發笑或開懷大笑。他是個說自己故事的好手,而他在優美鄉間工作的樂趣極具感染力”
——《每日通訊》
“讀這本書就像去造訪一個美好的地方,那兒住著可愛的朋友。”
——ThePlainDealer
讀者評論
本書以情動人,通過故事教給我們如何尊重和善待與己共存的自然生物。本書也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我一直都很喜歡小動物,家裡養過許多?小動物。國小的某年夏天,我甚至養了一屋子的螳螂,為了養活螳螂順便又養了一屋子螞蚱,很多時候自己靜靜地看螳螂們捕食、交配、產卵,孵化,看來年一屋子的小螳螂密密麻麻的爬……我很小的時候就養過雞養過鴨養過小麻雀,卻從沒有機會接觸體型稍大的動物,僅有的一次就是養了只狼狗,不足半年就在打狗風潮中送走了,導致客死異鄉,無緣再見,唯有那份感情,每每想起,難免傷感,怪自己沒能力將它留下。自從有了孩子,家裡不再出現小動物的身影,即使偶爾帶流浪貓狗回家,也會很快找個好人家送走,從不敢在家中留宿。去年我在學?附近撿了兩隻狗和一隻貓,因為家裡養了女兒,養不了小動物,所以,我媽媽給它們找到新的家,據我所知現在生活穩定。我娘家樓附近住著一群野貓,我媽和附近一些愛狗愛貓的居民自發照顧它們,雖然無法給它們安全的家,卻能讓她們不再忍飢挨餓。不過,可悲的是,貓群里總有新生命不斷出生,也總有熟識的貓不斷失蹤……
從小到大,我對動物都很有感情,所以很喜歡讀這類書。此次看到這樣一本關於人和動物的書,帶我領略了約克郡的春天,再次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友好,感覺很親切。本書的主角是動物,每一個動物在作者的筆下都充滿靈氣,?人喜愛。作者的字裡行間留露出善良和博愛,只有真正滿懷愛心的人,才能以平等的眼光去對待和幫助那些弱者動物們。像書中介紹的小羊、小豬,我聽過見過但從未接觸過,對於這些動物的習性,只能通過簡介的方式獲得,因而我很羨慕那些能與動物自由親密相處的人們。動物對人類的要求並不高,但一旦成為朋友,卻很忠實,萬物有靈也有情,人與動物的感情難得,有緣得遇且珍惜,莫輕棄。
現在想來很感謝我的媽媽,在養小動物一事上由著我在家裡胡鬧,不僅從不限制,還幫我收拾殘局。相比之下,對於自己的女兒,我未必有這樣的耐心。孩子?活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離自然和動物越來越遠,很多我們小時候常見的動植物現在都難以見到,很多時候,孩子只能通過書籍等渠道,間接地了解自然萬物,欣賞自然之靈美。
萬物有靈且美,有緣得遇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