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華祝三多圖》不僅是任伯年已知的單件最大尺幅、最具代表性風格的作品,也是在畫史的各個方面都可以作為最高成就的巨製。《華祝三多圖》作於任伯年精力最旺盛、技法正純熟的盛年時期。此一時期他剛剛擺脫了老師任熏的影響,得力自陳洪綬的細筆人物最具自己的風貌,山水樹石則開始向疏朗的一面轉變,《華祝三多圖》正是使人物、山水、花鳥三者的畫風相互交融,在考慮位置經營的同時不斷轉換筆下的各種技法,以致疏中有密、密中見疏,這也正是我們在後來徐悲鴻、傅抱石的繪畫中所能見到的影響,再想想任伯年是在如此大尺幅的絹本上做到這點,又不禁叫人佩服。從題材上來說,《華祝三多圖》是為上海富商方仁高七十大壽所作,“三多”即指多福、多壽、多子,眾人常常以壽桃或者其他清供圖代替繪之,而任伯年卻選用古代典故,把壽星比作古代的帝王堯,這不僅是十九世紀海派文化的產物,更說明了任伯年的繪畫天才如何在海派的商業環境中遊刃有餘。
價值
一件偉大的作品總少不了好的來源與引用,《華祝三多圖》曾是上海大收藏家錢鏡塘的收藏,也是錢家兩千多件任伯年畫作中最為出彩的一件。此作自1947年即在上海美術館籌備處展覽出版,後又歸原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李宇超所有,期間出版著錄不計其數,並曾在2005年創造出中國書畫拍賣的最高成交記錄,因此,大凡講述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也好,談及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也好,都恐怕繞不開這件任伯年的皇皇巨作《華祝三多圖》。
估價
今年春拍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成交,帶動近現代大師傑作紛紛現身藝術品市場,行情直漲。記者從西泠印社拍賣得知,今年春拍他們將推出任伯年的一幅巨作,並有望破億成交。
《華祝三多圖》曾在2005年以2700多萬元的成交價創出當時中國書畫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
“三多”母題
首先尚待知悉的是此圖為誰而畫。任氏款題云:“華祝三多圖。仰喬先生封翁大人開八榮慶。伯年任頤寫。”我們從中可得知關於受畫人的三項信息:“仰喬”是其字,古人不會直呼名諱,而多是用表字、別號代替;“封翁”指因子孫顯貴而受封典者;“開八”是指七十一歲,當然關於年齡的界定也並不太嚴格,一般壽辰皆稱整數,故通常亦可指稱七十壽辰。檢民國四年(1915)《鎮海桕墅方氏重修宗譜》(張美翊纂修,六桂堂木活字本),可發現原籍鎮海的滬上富商方仁高最符合上列條件,茲將相關論據分列如下:
方仁高官名喬,字仰喬。
他生於嘉慶十六年,卒於光緒十六年,轉換成公曆其生卒年即1811-1890,享年八十歲。
他未有功名,或因其子做官故同時代人有美稱“封翁”、“封君”者。
他的三個兒子曾在光緒六年(1880)大張旗鼓地慶賀其七十壽辰。
將以上的四項與任氏的款識提供的信息對照,大致可以斷定任伯年此畫作於1880年,乃應方氏諸子之請為乃父方仁高祝七十大壽而作,是年任伯年四十一歲,系鬻畫海上時期的作品。鎮海桕墅方氏自方亨寧(字建康,1772-1840)來滬經營糖業起家,長子方仁高年少時即跟隨父親左右,仁高以糖業為根本,在上海、寧波、杭州開設多家錢莊。在幾代人的銳意經營下,鎮海方氏成為叱吒上海灘的金融商業家族集團。因此,訂購如此大幅作品自然是與方仁高在上海商界的地位相稱的。
此圖典故出自《莊子·天地》篇,其大意是堯赴華巡視,華的封人祝堯多壽、多福、多男子,堯以此為三患而推辭。莊子旨在表達的是道家無為的思想,而此“三多”在後世則被附會為祝壽、吉祥之辭。問題在於為甚么在此圖並未迴避上古聖王——堯的形象,這是否可認為將受畫人比作堯即帝王,而帝王形象在此之前是否有為民間祝壽圖所用?
就此種種疑問,從宮廷的脈絡去考察,可知“華封三祝”多是古代朝廷專用的祝辭。如南北宋之際的劉一止誇讚皇帝便有“罄華封三祝之勤”之語,南宋陳造在《謝太上皇帝清安降赦表》有云:“臣外持使節,大識王言,俯與編民效華封三祝之請,更資汗簡紀嵩岳萬歲之呼”,明代李東陽《元日早朝》詩有云:“華封三祝更堯年”,均是其例。直到乾隆年間(1736-1795)的《欽定千叟宴詩》中,臣下恭維皇帝“華封三祝”云云仍不一而足,說明直到十八世紀末期“華封三祝”尚為稱頌皇帝令德專用之辭。此外從圖畫方面看,曾有一件國外回流的明代宮廷緙絲《華封三祝圖》,畫面雖然表現的是群仙祝壽,但其上卻繡有“華封三祝”篆書。大致可推論,自十二世紀至十八世紀這一祝辭不論在文字還是圖畫中均為皇家所專有,或許未有明文禁止民間使用,但應是廣為人們心知肚明的。
與宮廷相對應,民間繪畫、瓷器、玉器中,通常用桃子、佛手、石榴分別指代多壽、多福、多子,似乎刻意迴避《莊子》典故中的帝王形象,僅取“三多”之吉祥寓意。在任氏此畫以前,似乎很難找到直接用堯的形象表現“華封三祝”的畫作或者瓷器等工藝品。那么,官私兩方在採用“三多”為祝辭與祝壽圖上大抵形成了兩套體系:“華封三祝”及其隱含著帝王令德的寓意為皇家專用,而民間大約為了避開其帝王典故,抽出其中“三多”單純的吉祥寓意。二者興起於何時雖難以確知,總而言之在很長時期內分別在宮廷與民間同時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