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醫學》

《華夏醫學》

《華夏醫學》雜誌是由國家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桂林醫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藥衛生綜合性學術期刊。它力求及時、準確地反映國內醫學領域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中的新成果、新發現、新學說、新動態,介紹國內外的最新醫學學術進展。本刊為雙月刊。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華夏醫學》《華夏醫學》

《華夏醫學》雜誌由桂林醫學院主辦。雜誌社機構健全,編輯人員業務素質高。李國堅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雷迅教授擔任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和主編。雜誌社嚴格按《期刊管理條例》高標準配備政治與業務素質好、作風正派的編輯人員。現有符合學術期刊編輯要求,又具備醫學專業理論、臨床和科研知識的副編審職稱以上的專職編輯人員5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1人,3人參加過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在職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學習,為編輯工作奠定了較強的文字功底。同時聘請了留學回國的專家學者擔任外文編輯,從而保證了外文文獻的編審質量。要求編輯人員既要成為編輯工作的行家,又要主動汲取多學科知識擴大知識面,促進知識更新,並具有計算機套用能力,從而加強了人才的“軟體”建設。

提高《華夏醫學》的辦刊質量,雜誌學術委員會和編輯委員會由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專家學者組成。除本院的專家學者外,還聘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共81人,分別擔任學術委員會、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委員。雜誌社聘請了著名腫瘤與病毒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毅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顧問。

在學院黨政的正確領導下,本刊得到廣大作者、讀者專家學者的殷切關懷與幫助。雜誌社全體同仁為提高辦刊質量、辦出特色,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努力實現編排規範化、編輯加工與情報加工一體化,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兩次榮獲廣西優秀期刊獎。

雜誌特色

《華夏醫學》是經國家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桂林醫學院主辦,以醫藥衛生科技工作者、醫藥院校師生為服務對象,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藥衛生綜合性學術期刊,1988年創刊,原為《桂林醫學院學報》,1998年經國家科委批准更名為《華夏醫學》,並同時組建雜誌社,1994、1996年,連續兩次榮獲廣西優秀期刊獎。《華夏醫學》是《中國期刊網》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上網期刊,同時全文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並被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列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

《華夏醫學》堅持“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國家有關宣傳與出版工作的各項政策法規,追求思想性、科學性、創新性、探索性、實用性與可讀性完美統一的原則,遵循學術民主、百家爭鳴的方針,全面、系統介紹國內外醫藥衛生領域的最新學術進展,促進學術交流,辦出特色,多出精品,為廣大作者、讀者熱忱服務”的辦刊宗旨。刊物力求及時、準確地反映國內外醫藥學領域基礎研究、套用研究中新成果、新發現、新學說、新動態,介紹國內外最新的醫學學術研究進展。主要內容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研究、護理、診療新技術、高等醫學教育研究、醫院管理等。

《華夏醫學》的封面、封底及版式設計精美,嚴格按高標準雷射照排膠板印刷;封面封底均使用高質量彩色膠印,期刊高雅端莊、新穎大方,讓人賞心悅目。

雜誌資料

刊期為雙月刊,採用A4標準開本,120頁碼。
國內統一刊號:CN45-1236/R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8-2409
郵發代號:48-103委託桂林市郵政局向國內發行,歡迎單位和個人通過當地郵局訂閱。
每冊定價:10.00元,全年定價60.00元
廣告許可證:4503004000043雜誌社具有廣告經營資格,可利用雜誌封底為醫藥衛生機構設計、製作和發布國內醫藥廣告。

主要欄目

論著、臨床研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診療新技術、短篇報導、綜述、講座。

編輯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仇小強
副主任委員(以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陳重陽蔣就喜羅偉生梅銘惠王昌明王潮臨鄭剛鄭明慈
委員(以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陳森洲馮波高中度黃文新李寧寧劉承偉
劉陶文錢小虎王風肖軍肖泉楊麗莎
尹友生曾思恩張建義朱開梅
編輯委員會
主任委員雷迅
副主任委員(以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鄧德靈耿宛平劉永明莫碧文秦小雲孫莉
楊連粵尤劍鵬
委員(以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白祥軍陳旭董時純杜振宗段小群顧生玖
黃大明黃健蔣雷鳴金偉李家萱李莉
李敏李勝聯李西融梁天龍林健敏林中
劉愛忠劉開祥龍健中糜賢鳳莫萬彬莫曾南
歐維琳彭燕一錢暢秦明群邱維加宋劍非
談志強唐乾利湯偉光王伯鈞王小燕吳曙粵
吳遠向秋肖穎鋒徐慶葉元曾錦榮
張天禹張獻共周煒周嫣
主編雷迅
副主編(以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鄧德靈莫碧文

投稿須知

《華夏醫學》《華夏醫學》

1《華夏醫學》是經國家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桂林醫學院主辦,面向醫藥衛生科技工作者、醫藥學院校師生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藥衛生綜合性學術期刊。該刊連續兩次榮獲廣西優秀期刊獎。刊物講求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統一,力求及時、準確地反映國內醫學領域基礎研究、臨床研究、預防醫學研究、藥學研究中的新成果、新發現、新學說、新動態,介紹國內外的最新醫學學術進展。主要欄目有:論著、臨床研究、調查研究、診療新技術、經驗交流、短篇報導、綜述、講座等。《華夏醫學》為雙月刊
2來稿應附單位介紹信,聲明資料屬實,無一稿兩投,無署名爭議,無泄密。對可能會認為是重複發表的報導,應事先予以說明。如已在國內外會議宣讀,請在文稿上註明。凡系基金項目文章請在首頁腳註明項目名稱編號,並附上項目批文複印件單位蓋章證明屬實,基金項目文章本刊予優先發表。
3來稿務求選題新穎,設計嚴密,數據可靠,論點鮮明,層次清楚,文字精練,書寫工整,引用資料請給文獻出處。論著、臨床研究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表和圖、參考文獻的篇幅)不超過4000字;綜述、講座5000字以內;文摘500字以內。簡化字限用國務院第1次公布的方案,勿自造異字。
4文稿請用16開單面稿紙正楷書寫或電腦列印稿,標點符號也占一格。不收複寫或複印稿。本刊致力於編輯和排版的現代化建設,歡迎廣大作者網路供稿(網址:www.hxyx2010.com,E-mail:[email protected]),並請附列印稿1份。
5為減少排印錯誤,外文辭彙均須列印,中文句中的外文首字母,除專有詞外一律小寫。阿拉伯數字、標點符號(包括括弧、連字元、破折號等)也須寫清楚,並注意英文字母的大小寫與上下角字。加減號、比例號、等號前後各空1個字元。根據國家標準中《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請作者注意以下規定: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x(英小斜)表示,不用x(英大寫);標準差用s(英小斜),不用SD;標準誤用sx(英小斜),不用SE或SEM;t檢驗用t(英小斜)。F檢驗用F(英大斜);卡方檢驗χ2(希小斜),相關係數用r(英小斜);自由度用υ(希小斜);機率用P(英大斜);樣本數用n(英小斜)。以上符號均用斜體,望作者注意。
6題目應簡明確切地反映論文特定內容,一般20字左右,不宜超過30字。中英文題必須一致。
7作者署名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6人。文章中每位作者應該是論文學術內容的構思者或設計者,實驗數據的採集並能給予解釋者,能對雜誌社提出的審改意見進行修改者,能在學術界就論文內容進行答辯者。對論文有貢獻的其他人可寫在腳註或致謝項中。綜述作者不超過2人。為使全國科技論文統計時能準確、及時、全面地收錄我刊科技論文情況和提高論文分析質量,請投稿時註明第一作者的單位、科室、技術職稱、職務、出生年月、性別、籍貫、何年、何院校、何專業畢業、所獲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有何研究成果及聯繫電話、電子信箱等。稿件內容包括作者排列順序(多科室作者須連續排列,不能並列)需徵得全體作者同意。
8來稿請附英文文題和作者單位的譯名以及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為了適應國際間學術交流及文獻檢索的需要,凡在我刊發表的論著、臨床研究類論文均應按結構式摘要格式撰寫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限200字內,英文摘要限150詞內。結構式摘要分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部分,可以連續排列,但需標明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字樣。各部分的撰寫要求分述如下。
目的(Objective)簡要說明研究的目的及提出問題的緣由,表明研究的範圍和重要性。
方法(Methods)簡要說明研究課題的基本設計,使用了什麼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組對照,研究範圍及精確程度,數據是如何取得的,經何種統計學方法處理。
結果(Results)簡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結果和數據,有什麼新發現,說明其價值及局限。敘述要具體、準確,並給出結果的置信值、統計學顯著性檢驗的確切值。結論(Conclusion)簡要說明經驗、論證取得的正確觀點及其理論價值或套用價值,是否可推薦或推廣等。
9關鍵字限定在5個以內,儘可能用《漢語主題詞表》(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和北京圖書館)及《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研究所,1984年)或最新的專業辭彙。中英文應一致。
10文章第1頁為文題、中文摘要和關鍵字頁,第2頁為英文摘要、關鍵字。正文從第3頁開始。
11層次系統應儘量減少,寫法如下:
第1頁中文題目
(空一行)
作者
單位科室地址郵編)
(空一行)
摘要
關鍵字
第2頁英語題目/作者(漢語拼音)//
科室,單位,地址(郵編)
英文摘要
關鍵字
第3頁
正文××××(縮進兩格)
1××××(一標頂格寫;序號後不用黑點)
1.1×××(二標頂格寫;序號後不用黑點)
1.1.1××(三標頂格寫;序號後不用黑點)
一級標題占一行,二級標題占一行。
12度量單位請使用國際單位制(法定計量單位),如:pg,ng,μg,mg,g,kg;μl,ml,L;μm,mm,cm,m;s,min,h;℃;nmol,μmol,mol;kPa等,縮寫字後不加黑點。參閱:《醫學中法定計量單位的使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13表和圖凡用文字已經說明的問題,儘量不用表和圖。如必須用表和圖,則文中不須重複其數據,只須摘述其重點。表和圖的設計應正確、合理、易懂,使每張表和圖都“自明”,即單看錶和圖就能大體了解實驗內容。同一數據不要用圖和表重複表達。表內無需劃縱線來區分各類數據,一律採用三線表。圖稿的寬度以15cm為宜,高度可在10cm左右。用白紙單面墨繪,設計應美觀,線條應光滑。圖字與圖分開或用鉛筆寫在圖上。統計顯著性用*P>0.05,**P<0.05,***P<0.01三擋表示。作者必須按照作圖數據,認真、正確地繪製。曲線一般應經曲線擬合,儘可能使之“直線化”,直線應根據回歸方程繪圖。作圖數據同時交雜誌社以備核對。
黑白照片必須層次清晰,反差適度,並在背面用鉛筆註明文題、圖號及圖題。
14參考文獻僅限親自閱讀過的主要者列入,按照文中首次出現的次序編寫,在右上角方括弧註明,如[1-2],[5-8]。論著的引用文獻擇其主要者,一般10篇左右;綜述25篇以內。應引用公開發行的新的研究著作和成果,近5年的參考文獻應多於60%,勿引譯文、文摘、轉載、內部資料。儘量不引教科書。
引用參考文獻的題錄及外語拼寫和標點符號容易出現錯誤,請按下列順序仔細核對:
原文作者、題目、刊名、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卷、期、起止頁。如有錯誤,將退回作者修正。
[期刊]序號作者(三位作者,將其姓名均寫上,之間用逗號隔開;3位作者以上,只寫前三位作者,後加“等”或“etal.”).題目.刊名(外文縮寫按IndexMedicus格式),年,卷(期):起頁-止頁.
[書籍]序號作者姓名.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頁-止頁.
[專著中析出文獻]序號作者姓名.題目.見:主編.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頁-止頁.
15雜誌社收到稿件後按順序編號。雜誌社如認為稿件內容需修改時,將於3個月內通知作者修改。修改後的稿件應附帶原稿以及對審者提出的意見和看法(不論同意與否),一併送回雜誌社。修改時間超過3個月者,再送回則按新稿處理,重新登記收稿日期。投稿後6個月未獲用稿通知時,作者有權另投他刊。
16文稿的著作權除《著作權法》另有規定者外,屬於作者。文責由作者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來稿請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
17來稿刊登後對第一作者贈當期雜誌1冊。
18為了方便廣大作者,目前開放網上投稿(網址:http://www.hxyx2010.com),作者登入後請先註冊,然後按提示操作上傳word文檔稿件。另建議作者同時將A4紙列印稿郵寄到我社(地址:廣西桂林市環城北二路109號,郵政編碼:541004,《華夏醫學》雜誌社,聯繫電話:0773-2805467;0773-2295196;0773-2295266),並請註明作者(如系以單位或其他集體名義撰文,請註明執筆人或聯繫人姓名)的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繫電話、傳真號、電子信箱和網址。
19本刊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 《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的入編期刊,凡在本刊刊登的稿件,均視為同意全文入編,不願入編者,請在來稿中註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