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衡陽至韶州謁能禪師》

《自衡陽至韶州謁能禪師》是唐代詩人宋之問創作的一首禪詩。此詩三十句一百五十字,是著名文人所創作的有關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一首罕見的長詩。

作者

宋之問

詩詞正文

謫居竄炎壑,孤帆淼不系。別家萬里餘,流目三春際。
猿啼山館曉,虹飲江皋霽。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閉。
嶺嶂窮攀越,風濤極沿濟。吾師在韶陽,欣此得躬詣。
洗慮賓空寂,焚香結精誓。願以有漏軀,聿薰無生慧。
物用益沖曠,心源日閒細。伊我獲此途,游道回晚計。
宗師信舍法,擯落文史藝。坐禪羅浮中,尋異窮海裔。
何辭御魑魅,自可乘炎癘。回首望舊鄉,雲林浩虧蔽
不作離別苦,歸期多年歲。


注釋

①能禪師:即禪宗六祖大師,法號慧能。

②江皋:江岸,江邊陸地。

③石囷(qūn):圓形石倉。

④擯(bìn)落:排斥棄絕。

⑤魑魅(chīmèi):謂能害人的山澤之神怪。喻指壞人或邪惡勢力。

作品評析

宋之問被貶於嶺南之作,成就最高,這一首“謁能禪師”的詩,是宋之問貶往欽州,路過韶州拜謁六祖時所作。這是一篇罕見的、由著名文人所作的有關六祖大師住世時的長詩,是研究六祖大師的珍貴文獻之一。宋之問文才雖高,但人品下劣,於佛法上雖有常識,卻毫無洗心之效,對禪宗更是門外漢,遠不如後來的白居易等。他雖然拜謁了六祖大師,受到了某些啟發,但也僅屬“窮途之哀鳴”而已。雖然他有“吾師在韶陽,欣此得躬詣”的參叩過程,願意“洗濾賓空寂”,“聿薰無生慧”。但終歸是為了“御魑魅”,“乘炎癘”,使自己在絕境中尋找一線生機而已,而且全都是耳聞的一點佛教語句常識而已。至於他對六祖大師的認識,也僅有“宗師信舍法,擯落文史藝。坐禪羅浮中,尋異窮海裔”的朦朧,連皮毛都談不上,枉自見一次六祖大師,當然不能為他“消災延壽”了,終於在第二年被朝廷“賜死”。

作者簡介

宋之問(656—712)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台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宋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並稱戶部“二妙”,與沈佺期齊名,並稱“沈宋”。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後數遭流放,卒於欽州貶所。宋之問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