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能力是成功的保證》密切聯繫青少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對能力這一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提供了許多具體而實際可行的建議。書中還有專門章節以較大篇幅詳盡介紹能力這一心理素質的測評及培養訓練的原則、途徑和方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教師、家長及青少年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具有很好的套用價值。《能力是成功的保證》以成為廣大教師、家長及青少年學生的忠實朋友為宗旨,行文通俗流暢,深入淺出,親切生動。書中引用了反映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優良心理素質的事例,或引人入勝,或動人心魄,對青少年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量。目錄
第一章什麼是能力?第一節能力=知識、技能嗎?
一、什麼是能力?
二、能力=知識、技能嗎?
第二節一般能力
一、觀察力
二、記憶力
三、想像力
四、思維力
五、注意力
第三節特殊能力和創造力
一、特殊能力
二、創造力
第二章能力的發展
第一節能力發展的一般特點
一、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
二、能力發展的差異
第二節影響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一、石頭不能孵小雞——遺傳素質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物質前提
二、能力是“吃”出來的——環境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外部條件
三、黑色的布有多少種?——社會實踐活動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
第三章超常兒童與低常兒童
第一節超常兒童勤塑造
一、什麼是超常兒童?
二、超常兒童的表現
三、超常兒童形成的原因
第二節低常兒童能教育
一、什麼是低常兒童?
二、低常兒童的主要特點
三、低常兒童形成的主要原因
四、如何教育低常兒童
第四章能力的測量
第一節你的智商有多高?——智力(一般能力)測量
一、最早的智力量表
二、智商(IQ)
三、能力測量的基本要求
四、幾個經常使用的智力量表簡介
第二節特殊能力測量
一、成就測量
二、能力傾向測量
第三節你能有所創造嗎?
-創造力測量
一、創造能力的測量
二、創造個性的測量
第五章一般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第一節觀察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觀察力的培養
二、觀察力訓練內容示例
第二節記憶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記憶力的培養
二、記憶力訓練內容示例
三、記憶力訓練答案
第三節想像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想像力的培養
二、想像力訓練內容示例
第四節思維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思維力的培養
二、思維力訓練內容示例
第五節注意力的培養
一、明確活動目的
二、積極進行思考
三、培養直接興趣
四、養成注意的習慣
第六章特殊能力與創造力的培養
第一節特殊能力的培養
一、動作能力的培養
二、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三、數學能力的培養
四、音樂能力的培養
五、美術能力的培養
第二節怎樣培養創造力
一、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創造個性的培養
前言
我們共同面向著21世紀。2l世紀是一個競爭的時代。這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人才素質的競爭。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心理素質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開展素質教育必然成為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提高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就作為基礎教育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被提上了教育改革的議事日程。
什麼是人才的心理素質?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成才取決於其智慧行為中的兩種心理機能系統的相互作用。其中,認知性機能系統在智慧活動中,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認識的具體操作。人們把具有這類機能的諸多心理要素統稱為智力因素,它們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智力因素對成才起重要作用。非認知性心理機能系統在智慧活動中,不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認識的具體操作,而對智慧活動起始動、維持、強化、定向、引導和調節作用。人們把具有這類機能的諸多心理要素統稱為非智力因素,它們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對成才起決定性作用。
上述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人才心理素質的全貌。我們說未來社會對人才心理素質的要求,就是要使我們的青少年一代具備上述這些優良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最近,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受到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感到心理素質的重要,渴望對心理素質及其培養問題有具體的了解,要求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來正確解決好這個問題。
目前,一些較好的關於素質教育的讀物相繼問世。但是,有關係統全面培養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專門讀物似乎還是一個空缺。為此,我們編寫了這套青少年心理素質培養叢書。叢書共十個分冊,力圖向廣大教師、家長及學生全面系統地介紹青少年心理素質培養的理論和方法,以促進我國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廣泛而深入地開展。
這套叢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科學性。叢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遵循心理科學的理論體系,從現代心理學角度,科學而準確、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了各種心理素質的概念、特性、形成、發展和功能等基本知識,特別注意吸收了國內外心理科學的有關最新研究成果,對教師、家長及青少年學生樹立科學的心理素質觀,具有指導意義。
二、實用性。叢書密切聯繫青少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對各種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提供了許多具體而實際可行的建議。特別是各分冊都有專門章節以較大篇幅詳盡介紹各種心理素質的測評及培養訓練的原則、途徑和方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教師、家長及青少年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具有很好的套用價值。
三、可讀性。叢書以成為廣大教師、家長及青少年學生的忠實朋友為宗旨,行文通俗流暢,深入淺出,親切生動。書中引用了反映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優良心理素質的事例,或引人入勝,或動人心魄,對青少年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量。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願這套叢書對青少年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有所幫助。相信青少年朋友將以優良的心理素質迎接21世紀的挑戰!
沈德立
1998年10月於
天津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
精彩書摘
第一節能力=知識、技能嗎?一、什麼是能力?
在心理學上,能力是指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進行的個性心理特徵。
首先,能力是個性心理特徵之一。所謂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人進行心理活動時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有的人活潑開朗,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斤斤計較,有的人不拘小節;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則大公無私;有的人雷厲風行,說乾就乾,乾就乾好,有的人則優柔寡斷,磨磨蹭蹭,效率低下……這都源於個性心理特徵不同。
其次,在個性心理特徵中,只有那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任務順利完成的因素,才能稱為能力。活潑開朗、沉默寡言等心理特徵,雖然和活動的能否順利進行也有一定關係,但在一般情況下,它們並不是直接影響活動的基本條件,因而不能稱為能力。節奏感和曲調感對於從事音樂活動是至關重要的;準確地估計比例關係對於從事繪畫活動是必不可少的;觀察的精細性、記憶的準確性、思維的敏捷性則為完成許多活動提供了基本保證,缺乏這些心理特徵,就會影響有關活動的效率,就會使這些活動不能順利進行,因而這些心理特徵就是保證有關活動順利完成的因素,也就是我們談的能力。
二、能力=知識、技能嗎?
有些人誤以為能力就是知識、技能、能力水平高低,要看其知識水平如何,技能掌握得怎樣。事實上,能力與知識、技能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儘管能力水平高低與知識水平、技能的高低之間有某種聯繫,但不能據此認為能力就等於知識、技能。
能力與知識、技能之間的區別表現為四個方面:
首先,能力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而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它既是人類的心理活動的結果,又是個體心理活動的對象和內容。例如,數、理、化各科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前人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前人心理活動的結果;同時,這些知識也是我們每個人心理活動的對象和內容,在學校要學習它,到社會上要用到它。所以,知識是一種經驗,與能力相去甚遠。至於技能,它是一種經過練習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動作系統,它以外在行為的形式被人所掌握,被人所運用。如騎車、游泳、打球、跳舞等,如果人掌握了從事這些活動所需的相應技能,那么其動作組織體系往往就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顯然,技能也與能力不同,能力是內隱的,而技能則是外顯的動作體系。
其次,知識、技能的掌握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如練習打毛衣,可能三五天就能學會;學習用未知數解題,兩三個小時便能學會。但要形成某項能力,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比如,你現在已經具有的記憶能力,是在出生後與環境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第三,能力與知識、技能的發展趨勢也不相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知識經驗越來越豐富,技能水平也越來越高級,但一個人的能力卻隨年齡的增長有一個從形成、發展到高峰,然後逐漸衰退的過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朋友的文學知識面越來越寬,逐漸了解了許多文學知識,不但了解了中國文學,還熟知外國文學,且在一生中,這方面的知識還會不斷積累。但人吸收文學知識的能力則不單表現出一味提高的趨勢,而是發展到某個年齡段(20-34歲)到達高峰,然後自然下降、衰退。如少年時耳聰目明,年老後則眼花耳聾;老年人嘮嘮叨叨,說完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也正是因為其記憶力衰退所致。
第四,能力與知識、技能的概括化程度不同,遷移範圍的寬窄便有很大區別。能力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徵,從形成上來看,它是在個體身上固定下來的概括化的東西。而一個人的知識、技能雖然也有一定的概括性,但與能力相比,兩者概括的性質不同。技能是由於練習而鞏固了的行為方式,它是相應行為方式的概括化的結果,而能力則是調節行動和活動的相應心理過程的概括化的結果。由於兩者概括化的性質不同,它們遷移的程度也不一樣,前者遷移的範圍較窄,後者遷移的範圍較廣。例如,學會打籃球的人,至多也只能將其相應的能力遷移到有關的球類運動中去;而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後,則幾乎可以在人的一切活動領域都能有所體現,諸如學習、從事體育活動、購買服裝,甚至是切菜做飯等等。與此相似,知識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對相應經驗的概括,它只能遷移到與其相似的場合中去,如學習加減法的規則,只能在生活中有關數量關係方面的問題上有所套用;而在反映客觀現實過程中所獲得的記憶力、分析和綜合能力,一旦成為個人的特點,它就可以遷移到不同場合中去,在極廣的範圍內起作用。
能力和知識、技能雖然不同,但它們又是互相聯繫、相互轉化的。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必要前提。沒有最起碼的感受力、記憶力,就無法接受感性知識;沒有一定的比較、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難以領會理性知識。智力落後兒童之所以跟不上普通班的教學,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智力落後於正常兒童的水平,缺乏這種必要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也會影響掌握知識、技能的快慢、深淺、難易和鞏固的程度。此外,理解力強的人在學習中總能深入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質,發現矛盾,提出問題,深入鑽研;而記憶力好的人則過目不忘,隨時提取,準確無誤。另一方面,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會導致能力的提高。在學校教學中,教師把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他們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而學生在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同時,也發展了自己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同樣,學生在實驗、實習、參加生產勞動時,在掌握技術的過程中有關能力也得到發展。
然而,掌握知識的過程和發展能力的過程卻可能不一致。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方法得當,就會促進能力的發展,使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加變得越來越靈巧。如全國勞動模範魏書生老師,利用六步教學法教學生自學語文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了解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分析綜合能力不斷提高,使知識掌握的過程成了能力形成的過程。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方法不當,就會妨礙能力的發展,甚至使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加變得越來越笨拙。如有的老師和家長一味強調分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學生沒有時間分析、總結、思考,久而久之,則頭腦就會越用越僵化。這說明,發展能力並不是在掌握知識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實現的。
總之,能力與知識、技能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割裂其間的聯繫是不對的,但簡單地把能力看成知識、技能也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