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結髮夫妻》這部新編歷史劇正是茅威濤女士力推的一部“實驗越劇”。田沁心導演擅長將當代戲劇觀念和東方藝術審美結合,注重肢體表達和詩化語言融合表演,通過意境深遠的舞台空間,用獨特視角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來詮釋作品。
此劇從劇本立意、舞台美術、表演形態等方面創新和嘗試剖析了該劇所呈現的“中國戲曲視覺審美的再發展”元素:以平民化語境為敘述基礎,結合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一貫的精緻、唯美,輔以柔美的舞蹈與部分說唱劇風格,聚焦普通人的婚姻、愛情與家庭話題,更貼近了現代觀眾;唱腔設計,注重回歸越劇本體,讓越迷們很享受;在舞台美術方面,既借鑑了國外舞台對空間結構的時尚探索,又保留了中國戲曲舞台許多傳統元素,最終呈現出了唯美與精緻、傳統與現代、活潑新穎的舞台美術結構方式和新的越劇形態。
劇情介紹
在田沁鑫這部新作《結髮夫妻》里,沒有偏執的道德批判,也沒有哭天喊地的怨憤,而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地重新審視著“貧賤夫妻”這種普通人的生活。有網友評價“婚姻中夫妻感覺好還是不好,茹人飲水,冷暖自知”,而越劇《結髮夫妻》這一對夫妻,加上兩個風趣搞怪的人物“七嘴”和“八舌”和一個時而媒婆時而巫婆的“呆婆”,以雷人搞笑的台詞,後現代風格解構,一部“苦情傳統戲”竟然如此時尚輕鬆,真是始料未及。尤其是結尾,這對冤家夫妻告誡觀眾,“看了我們的故事,今晚回去別吵架了,明天?明天再吵?那我們可管不著囉”,逗得觀眾開心至極,笑嘻嘻地離開了劇場。
舞台視覺晶瑩剔透,服裝絢爛多姿,表演亦莊亦諧,喜劇效果連連,舞台橫空一道橫樑,樂隊擺在橫樑上,梁下幾個玻璃盒子,演員沒戲份的時候就排排坐,有戲份的時候就被叫出來演戲,“我們要聽崔氏訴訴苦……”一台戲下來,崔氏唱腔時而傅派,時而王派,呂派、張派、袁派……整個是越劇精粹大展示,觀眾謂之美不勝收,稱浙江小百花越劇走出如此新潮和生動的一步,難能可貴。
導演田沁鑫表示,這只是一部“山野小戲”,演員最大限度地親近觀眾,讓觀眾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夜晚。有評論表示,從《宰相劉羅鍋》《趙氏孤兒》《一六九九·桃花扇》《明——明朝那些事兒》《結髮夫妻》到《關聖》,近十年來,田沁鑫一直沒有放棄中國傳統藝術當代化呈現的嘗試,這種“傳統即時尚”的堅持,視覺衝擊力強烈,每一部作品都會吸引很多觀眾坦言會成為自己認識戲劇的一個新開始。
演出介紹
《漢書·朱買臣傳》記載:“朱買臣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本劇由此發端:崔氏女對又貧又懶又迂又沉湎於做官迷夢之朱買臣,忍無可忍,逼休另嫁。然畢竟二十載結髮夫妻,曾經相濡以沫,別後惦念憂忡,重逢憐憫施捨……
後夫阿旺乃市井屠夫,頗是粗俗,為此崔氏日益憔悴。飽肚暖身,卻無端傷懷寒心;痴人痴夢,怎一個得意忘形?夢中,朱買臣高官厚祿,返回故里,不棄前嫌,歡情重續。
直待夢醒,朱買臣果然錦衣榮歸……夢耶?非夢耶!
結髮已斷,偏又聚首;覆水既傾,怎能收回?
李太白詩云:
雨落不上天,覆水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劇評
《結髮夫妻》是田沁鑫導演的第一出實驗戲曲作品。對於熟悉話劇舞台的田沁鑫來說,戲曲特別是南方劇種的舞台似乎是一條尚未觸摸卻也極具吸引力的橄欖枝。
《1699桃花扇》是田沁鑫的一部著名的崑曲舞台劇作品。我們似乎從裡面看到了崑曲時尚的腳步正在緩緩走來,而對於我等後輩來說,好像還沒有戲謔成分濃重的《結髮夫妻》來得有意思。《1699桃花扇》有次在中央音樂學院演出,一個作曲系的朋友看了15分鐘出來了,很誠實的告訴我實在看不懂聽不懂,不能再偽善地欺騙自己愛好文藝的心了。但是這一出由浙江小百花劇團演繹的實驗越劇卻更貼近大眾口味一點,個人覺得也的確很有實驗的分量。
對於生長在江浙一帶的筆者來說,越劇實在算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紅樓追魚,西廂碧玉簪,都是父輩祖輩做飯唱,吃飯唱,散步唱,連抹桌子也唱的生活元素。筆者從小陪外祖母看老式戲台上演的越劇,台上簡單的一桌二椅,台下悠閒的搖頭哼唱,已是一件賞心樂事。然而,地方劇種的突破就在於找到廣闊的共鳴性與更多的觀眾,讓沒有地域文化共鳴的觀眾也投入到這一場或許只有江浙人才熱愛的盛宴當中去。 田沁鑫大約是做到了。
從《結髮夫妻》的文本來說,它的唱詞和白口吸取了杭州、紹興以及其它地方的語言特色,將浙江的語言文化特色發揮的很透徹。
田沁鑫導演相關知識
田沁鑫,國家話劇院才女導演,中國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新銳導演。田沁鑫的主要舞台劇作品均為編導合一,尤其關注人文精神,其作品具有鮮明的文化風格和藝術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