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述
紅旗渠是河南省林縣為解決本縣缺水困難動員全縣人民,使用簡陋的工具,克服重重困難,經過近10年的艱苦奮鬥修築而成的引水工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紅旗渠,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為紀念這一引水工程,國家郵政總局發行了這套郵票全套4枚。第1枚為“愚公移山”,體現林縣人民艱苦奮鬥、克服重重困難的精神。後3枚郵票圖案反映了紅旗渠工程的主要部分,紅旗渠上的桃源橋,是一座七孔石拱橋,橋面下設渠道,交通與過水兩用。郵品樣板
郵品資料
郵票名稱:紅旗渠
郵品類型:編號郵票
郵票志號:編號49-52
全套枚數:4
全套面值:0.32元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總局
發行日期:1972年12月30日
設計者:楊白子、許彥博
雕刻者:孫鴻年、高品璋
全張版式:56(7×8)枚(背面刷膠)
印刷版別:影雕套印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編號/票圖名稱/面值(元)/票規格/齒孔度數/發行量(枚)
(49)/愚公移山/0.08/27x40mm/P11/7700000
(50)/青年洞/0.08/27x40mm/P11/7700000
(51)/桃園橋/0.08/27x40mm/P11/7700000
(52)/人間天河/0.08/27x40mm/P11/7700000
郵品特點
雕刻版和影寫版各又有優缺點。雕刻版雖是比較理想的印製工藝,但它難於表現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層次,而影寫版則往往在深調處呈現不規則的水紋,破壞畫面的細微效果,採用雕刻版和影寫版混合套印的方法,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兩種印刷方法的長處,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償,藉以得到更為理想的印刷效果。“紅旗渠”這套郵票以雕刻版的線條和點子,作出松樹山石的輪廓形象和主要層次,輔以影寫版的色彩和層次的細部變化,產生了英姿挺拔、瑰麗多彩的印刷效果。但是這樣混合套印的手段是把兩種性能截然不同的印刷方法結合在一起,在工藝上,特別是在印刷套印準確度上難度是很高的。中國河南省林縣的紅旗渠,全長2000公里,號稱“人造天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區灌溉系統。1960年2月動工興建,到1969年7月初步建成,參加修渠的幹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原糧,1.5公斤蔬菜,在艱難的施工條件下,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沒有經濟、物料自己籌,不會技術乾中學,知難而進,堅持苦幹10個春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硬是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鑿通了211個隧洞,,架設152個渡槽,修砌渠道1500公里,開鑿長達70公里的總乾渠、渠高4.3米,寬8米,引水量18.3立方米/秒,從分水嶺向下,分鑿三條幹渠,沿渠還修建中小型水庫338座,提灌站250多處及水電站52座,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壘築成寬2米、高3米的牆,可以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和哈爾濱連起來。全縣形成引、蓄的水利網。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縣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