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概況
在輸掉一場大學聯盟比賽、威望徹底垮台之後,籃球名教羅伊·麥考密克(馬丁·勞倫斯)面臨著信任危機。同時,羅伊向來的火爆脾氣也讓人倍感頭疼,聯盟要求他表示出順從和屈服才讓他重新執掌球隊,不服的羅伊只好等待法庭來裁決。羅伊等到的裁決結果是一份來自高中球隊"熔煉工"的潦草傳真。這次輪到他這個教練降級了,任務就是執教一隻屢戰屢敗的高中球隊。儘管羅伊本人十分不情願,但是他知道這一次只可成功,不許失敗,因為成功才能幫他挽回點顏面,重新回到原來的職位。但是當羅伊真正開始執教這支隊伍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當初他的構想是多么的天真和簡單。教慣了大學專業隊的他發現這些高中生似乎對籃球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他們基本上沒掌握多少運動技巧,對籃球的基本理論知識也是一無所知,完全是野路子出身。他的第一堂課時看著孩子們輸掉109分,而且似乎這還不是最壞的。
羅伊只能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教起,過人、搶籃板球、漏球、投籃,他似乎帶給這個球隊很多魔力,熔煉工球隊也在他的帶領下越打越順,而羅伊也在教授這些孩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籃球帶給他的那種久違的快樂。
背景資料
影片原名“控制憤怒”(Rage Control),指的就是羅伊教練的火爆脾氣。
電影在2004年4月26日加利福尼亞開機,同年完成拍攝。導演是擅長喜劇的斯蒂夫·卡爾,他雖然沒有什麼一鳴驚人的票房炸彈作品,但曾經執導的《奶爸別動隊》 、《下個星期五》 、《怪醫杜立德2》等片都賣座良好,同時也給觀眾留下了不錯的印象。誰知道他這一次會不會藉助馬丁·勞倫斯的一臂之力在票房上大有作為。
影片並不是憑空捏造出羅伊教練這樣一個火爆人物,事實上,馬丁·勞倫斯扮演的這位脾氣桀驁不遜的教頭在美國也是有原型的。這位籃球教練的原型就是在美國家喻戶曉的鮑比·奈特(Bobby Knight),他出名並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好教練,不是因為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帶領球隊贏得了800多場比賽,3次NCAA冠軍,9次BIG TEN冠軍和4次年度最佳教練,甚至不是因為那塊1984年奧運會的金牌,而是因為他出了名的壞脾氣,蠻橫、易怒,甚至有些暴力傾向,無論是在法庭外還是法庭內。他毆打球員、襲警甚至還向正在開會的報導他的記者開槍,簡直成了無惡不作的壞孩子,比好萊塢的西恩·潘的名聲可大多了。後來他被降職到執教德州理工大學,又創造了一個籃壇奇蹟。
幕後製作
經過了許多年的打拚,馬丁·勞倫斯終於成為票房大片的主打喜劇明星。 《絕地戰警》、《笨賊妙探》、《超級奶媽》這些影片中,他誇張的表演,多變的形象和看似笨拙的動作都帶給了觀眾太多的笑聲,觀眾相信他簡直就是為喜劇而生的。所以曾經成功製作過《新婚告急》、《兒女一籮筐》等影片的製片人羅伯特·西蒙斯在開始籌備《籃板球》的時候就想到了超級具有喜劇天賦的馬丁。他找到馬丁說,讓我們拍部你以前從沒拍過的類型的電影,不僅是在羅伊教練身上做文章,還要把你以前影片中的角色都涮上一涮。
嘗試一些過去表演上沒有的新東西是馬丁·勞倫斯十分歡喜的,但是他接下這部片子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籃球、籃球、籃球,他最大的愛好,在他看來,"在一部關於自己喜歡的運動的電影中表演完全不像是在工作","通過這部電影,我既能在銀幕下玩籃球,也能在攝影機前玩籃球,何樂而不為呢"。至於在影片中的另外一個角色,一個莊重嚴肅的牧師,相信已經習慣了一人扮多個角色的馬丁·勞倫斯也是手到擒來。
在談到導演的時候製片人羅伯特·西蒙斯說,"斯蒂夫的口味和普通的觀眾很像,我們知道,他一定會創造出一個氣氛來最大化地發揮馬丁的幽默",而導演自己則也難掩對《籃板球》的喜歡之情,"在和艾迪·墨菲合作過兩部影片之後,我已經想要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了,所以當他們找我來導這部影片的時候,我首先意識到的是這部影片的中心角色很適合馬丁,那也許還會幫他挖掘出一種新的喜劇表演方向"。
搶籃板球技術分析
搶占位置
搶占有利位置是搶籃板球技術的關鍵環節。要根據投籃的方向、距離、弧度判斷球未中反彈的落點以及觀察對手的動向,快速移動搶占有利位置。不論是進攻隊員還是防守隊員,在搶籃板球時,都應積極搶占球籃與對手之間的位置,把對手擋在身後。同時注意球的落點及對手動向,準備起跳搶球。 什麼是有利位置,不管什麼,搶到籃板球的位置就是好位置,這個其實是兩個過程,1,你在這個位置起跳能截到球,2別人從別的位置起跳受到你的阻礙或者被你先截到球,所以位置就要選最佳位置。球是運動的,所以最佳位置也不斷變化。但是有一點,就是球的落點是可以預測的,以射出點 和籃筐中心作直線,以及對籃板的反射線,落點的區域一般是射入線左右偏離十度左右,距離在一米左右,或者反射線偏離20度左右,距離半米左右,所以站位就可以選擇在籃筐下對出半米左右的圓弧運動,先站在反射線上,在球反彈的一瞬間,決定起跳方向,那樣的話70%能截到球。因為另外30%留給沖搶籃板,如果兩個高的從45度線且入,籃板很有機會搶到,所以這裡就是看誰的判斷快一線和跳得跟高更合理
起跳
在搶占位置的同時,要做好起跳的準備。兩膝微屈,上體稍前傾,兩臂稍屈置於體側,重心落在兩腳之間。注意觀察判斷球反彈的方向和落點,及時起跳力爭在最高點將球搶獲。
防守隊員搶籃板球,一般多採用原地上步、撤步或跨步雙腳起跳方法。進攻隊員搶籃板球則多採用助跑單腳起跳或跨一兩步雙腳起跳方法。 起跳的關鍵是要準確判斷球反彈的方向和落點,及時起跳,這樣才能在最高點搶到球。
空中搶球動作
起跳在空中搶球時,應該用背或肩擋住對手,雙手在頭上張開,根據進攻或防守的位置和球反彈方向,採用雙手、單手和點撥球等方法進行搶球。
動作方法
隊員一般位於防守隊員外側,處於不利於搶籃板球位置。因此,進攻隊員搶籃板球要突出一個“沖”字。當同伴或自己投籃時,近籃的進攻隊員首先要準確判斷球的落點,運用身體虛晃的假動作,擺脫防守隊員的阻擋,繞、跨、擠到對手的前面或側前方,搶占有利位置,藉助跨步或助跑起跳補籃或搶籃板球。
影片點評
好萊塢現在體育題材的影片實在是太多了,光是籃球題材的就有《卡特教練》和《喬丹傳人》 。而且這些影片走的大都也是勵志路線,在經過這兩年體育題材影片的辛酸苦痛、汗水淚水的輪番轟炸後,估計這次的《籃板球》觀眾也不會給與太高的期待值。
影片的故事內容並沒新奇到哪裡去,估計片方也就是希望靠馬丁·勞倫斯的表演來給這部稍顯平庸的影片增色,把觀眾都拽進電影院裡。有專業化傾向的影片其實有個最難把握的地方,那就是到底能有多專業,會不會讓人挑出硬傷、貽笑大方,《籃板球》的目標觀眾群當然是那些放暑假的孩子們,畢竟愛玩籃球的他們不好糊弄。
影片看點
劇本馬丁化
導演史蒂文•卡爾出身於MTV導演,因對嘻哈音樂風格的出色把握而晉身大銀幕領域,其首部作品為艾斯•庫巴主演的《下一個星期五》,該片憑藉950萬美元的投資博得了5700萬的票房,隨後他又攜手著名黑人笑彈埃迪•墨菲推出了《怪醫杜力德2》和《奶爸安親班》兩部喜劇力作。
但凡喜劇明星,大多是苦出身,黑人演員更是如此,馬丁•勞倫斯也不例外,為了分擔老媽撫養6個子女的重任,馬丁走上了喜劇的道路,經過多年的打拚,憑藉著《絕地戰警1&2》、《笨賊妙探》、《臥底肥媽》等片的歷練,馬丁在好萊塢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那片雲彩,並如願地邁入了2000萬美元俱樂部的門檻,但馬丁對於既往的銀幕形象並不滿意,角色的類型相對固定,不是警察就是小偷,動作的戲分削弱了應有的搞笑力道,在喜劇這片天地里他急需拓展自己的表現空間,《籃板球》提供給了馬丁一個如願以償的機會,而且他的好友埃迪•墨菲也建議他拍攝一些老少鹹宜的家庭類喜劇,去和孩子們打成一片,這樣才樂趣多多。對於馬丁來說,拓展與嘗鮮只是一方面,他還有三個更重要的原因接拍本片:1)籃球,2)籃球,3)籃球,他認為有了摯愛的籃球運動參與其中,拍戲的過程就像是在遊戲,工作的煩惱一點兒也沒有了。此外,劇本的創作過程被製片方笑稱為“馬丁化”的創作過程,這一過程的首要步驟就是把馬丁和編劇強•盧卡斯、斯科特•摩爾關在一個房間中,讓三人一頓神聊,從而有利於編劇掌握馬丁的喜劇節奏,達到最大限度量體裁衣的目的。
角色大不同
曾經的少年夢想,曾經的青春激盪,整部影片的拍攝讓劇組內的所有成人集體回味了一把青春期固有的氣息,無論是劇本創意的最初還是在演員的挑選過程中,影片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賦予每個隊員以鮮明的個性,從而碰撞出足夠的搞笑噱頭,小小籃球隊,脾氣各不同,從試鏡的1500名孩子當中選出適合的角色人選,可真是一個累眼累心的過程,最終,這個團隊建成了:個人英雄主義的隊長基斯;理想遠大但就不知如何在場上得分的“一個愛”;戴著碩大運動眼鏡的高勾斯;圓胖可愛的法茲;身高僅有4英尺過於機動靈活的拉爾夫;脾氣火爆的假小子“大麥克”;6英尺2英寸的笨拙害羞的“大錘”韋斯,其中,全片的笑料主要圍繞著兩個個性最為突出的球員展開:脾氣火爆的“大麥克”和書呆子氣十足的韋斯,前者是隊中唯一的女性,後者擁有著隊中最高的海拔,片中的二人居然還產生了莫名的情愫,當然了,青春的故事從不缺乏愛情的點綴。
泰迪熊模式
今夏的好萊塢運動題材潛藏著一股泰迪熊般的趨幼潮流,從拿英式足球說事兒的《足球老爹》到即將上映的玩轉橄欖球的《新少棒闖天下》,隊員是清一色的未成年,只是勵志的雄心未改,每名隊員個性十足而又稟賦不足,組合到一起就成為了十足的魚腩隊伍,於是在一個同樣有個性又同樣落魄的成人教練(有可能還是隊中某人的老爸)的調教下,球隊走向了勝利,教練又尋回了自我,此般“泰迪熊模式”在本片中同樣適用,好萊塢一窩蜂扎堆的做法卻是讓人覺得有些不爽,而且導演斯蒂夫•卡爾通過《怪醫杜力德2》向我們證明了他喜歡發掘主演的多方位表演能力(可能亦有省錢的意圖在內),比如埃迪•墨菲就得一人分飾多角,片中的馬丁•勞倫斯也難逃此劫,除了教練之外還扮演了賽前禱告做得激情似火的牧師唐,看來,審美疲勞是在所難免了,因此,有的媒體評論本片的架構類似於吉恩•哈克曼主演的《火爆教頭草地兵》,但劇情張力不足,而且將影片中的孩子們與《足球老爹》中的置換一下,你也不會找出太大的區別,事實上,在片中扮演拉爾夫一角的史蒂文•安東尼•勞倫斯也是《足球老爹》中的隊員,不信,你去瞧瞧。
中外籃球題材影視作品
自1891美國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籃球至今已117年時間,作為全世界影響最廣泛的運動項目也是08北京奧運最受關注的項目之一,籃球在人們心中已經早脫離了一項競技運動的範疇,籃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牽動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每個熱愛籃球的人的喜努哀樂,而籃球題材的影片也成為最熱門的題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