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陶瓷詞典》

簡明陶瓷詞典 內容簡介

中國陶瓷歷史悠久,當今對陶瓷的研究和鑑賞已形成一種新潮。然而關於陶瓷的工具書卻甚少,為滿足廣大陶瓷愛好者和欣賞者的需求,編寫了本簡明手冊。其中收條目除著重陶 瓷器的器形、紋飾、窯口外,還酌量收錄了部分陶瓷製造工藝技術等方面的詞目,並對名瓷珍品配以照片。

簡明陶瓷詞典 本書前言

瓷器是我國的創造,陶器為人類所共有。從商代的原始瓷器算起,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制瓷歷史,而中國陶器的出現則早在一萬年以上。對於中國陶瓷器的研究和欣賞,本世紀已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一種新潮。但迄今為止,在國內還沒有一部可以查閱的簡明工具書。1981年,應上海辭書出版社之約,即著手《簡明陶瓷詞典》的編撰工作,中間幾經周折,對於某些和考古資料 密切相關的條目,又隨著考古的新發現而數易其稿。

《簡明陶瓷詞典》以陶瓷愛好者、初級研究人員、有關教師和學生、以及陶瓷廠的廣大職工為主要對象。所收條目除著重陶 瓷器的器形、紋飾、窯口外,也酌量收錄了部分陶瓷製造工藝技 術等方面的詞目,同時為了滿足陶瓷欣賞者的愛好,還收集了名瓷珍品百件,並配以照片。由於這是一本簡明詞典,因此選詞以一般常用者為準,未求全面。釋義內容力求符合科學、尊重歷史,對有爭議的學術觀點,不輕下結論,儘可能地多提供一些知識。但限於編者的水平和條件,在選目和釋文等方面或有訛誤之處,希望讀者及時指正。

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上海博物館組織上的全力支持。黃宣佩、陳文平、陸明華諸同志為此書出了力,統此致謝。

編者 
1987年國慶節

簡明陶瓷詞典 本書目錄

前言
凡例
詞目表

正文
歷代窯址分布圖

簡明陶瓷詞典 文章節選

青白釉觀音像

南宋景德鎮瓷製品,高25.6厘米。坐像,臉龐清秀。披巾及部分瓔珞施青白釉,余皆澀胎,以紅、藍、余等色繪彩,雖彩繪多剝落,然痕跡尚存,底坐有墨跡題記,其中"大宋淳祜十一年辛亥(1251年)"數字清晰可辨,對研究南宋景德鎮的制瓷工藝具有重要價值。藏上博物館。


青地白龍紋尊

明宣德景德鎮窯製品,高14,口徑16、足徑11.9厘米。敞口,圓腹、圈足外侈,造型仿古銅尊,器腹刻劃龍紋,通體青地呈寶石藍色,留出白色龍紋,青白相映,給人以特殊的藝術感受,青地留白的工藝技術難度較大,為國內傳世罕見之品,藏上海博物館。

青花蓮瓣形盤

元代景德鎮瓷製品。高4.7,口徑29厘米,盤作八蓮瓣工,俯視如盛開蓮花。瓣內飾雲朵、八寶,盤心繪蓮池紋。青花濃艷,釉色青白,圈足小而厚,內無釉,具有樞府器製作風格,為元青花中獨一無二的器型,藏上海博物館。
青瓷龜形硯滴

文房用具,晉瓷的品種之一,其形作昂首爬行的烏龜,頸部劃螺旋紋,腹甲刻成蓮瓣,中空,背上有口,可以盛水。

青花塔式蓋瓶

元代景德鎮瓷製品。通高42.2厘米,肩頭貼塑獅首、象首各一對,間以四朵雲肩紋,腹部纏枝牡丹四朵,徑部飾仰蓮八瓣,蓋面繪荷葉葉脈紋,蓋鈕作七級塔式。青花色灰,且泛出鐵紅色。施青白釉,滿布細碎開片。1975年江西省九江元祜已末六年。(1319)墓出土,是早於至正型的有紀年斷代根據的元青花器。藏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館

青瓷蓮花形盅

五代越窯青瓷。1957年江蘇蘇州虎丘塔出土,通高13.05,口徑13.9厘米。器身由盅及托合成。盅敞口、深腹,外壁刻花蓮花紋三重。托侈口、淺腹、喇叭狀圈足。口、足部亦飾蓮花紋。胎呈灰白色,施青釉,光采瑩潤,造型優美。是五代越窯青瓷精緻作品。藏蘇州市博物館。

青白釉廣寒宮枕

元代景德鎮瓷品。高13.3---15.2、橫32厘米。枕面為海棠曲線花瓣形,其上刻劃錦紋,枕體塑或廣寒宮殿式樣,四周滿飾串珠紋,並圍以護殿欄桿。大殿內嫦娥居中,前有玉兔搗藥及侍女等形象,釉色青白。1973年山西省大同市郊出土,藏大同市博物館。

青花龍紋僧帽壺

明宣德景德鎮窯製品,高22.2,口徑13.5、足徑8.9厘米。口似僧帽形,附流,扁上加飾一如意形塊,長頸碩腹,圈足。口緣內飾二條行龍,口緣外及飾纏枝靈芝,頸部繪纏枝蓮龍紋,肩腥部為如意雲頭折枝蓮紋,腹部書藏文一周,脛部為仰蓮瓣紋,花紋布局疏密得體,青花色湧起疑重鮮麗,器形俊美雋秀,釉色肥厚瑩潤,是明代青花瓷中的精品,藏台灣省故宮博物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