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臨床輸血理論與實踐》

《簡明臨床輸血理論與實踐》

《簡明臨床輸血理論與實踐》醫學書籍,作者李志強,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於2010年2月出版。詳細介紹了輸血的相關知識。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輸血醫學是現代醫學中不可替代的一個重要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部分。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血液安全的戰略中明確指出:建立由國家協調的采供血機構並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僅採集低危人群中無償獻血志願者的血液;檢測每袋血液中是否含有輸血相關傳染病病原體,也包括血型定型、配合性試驗等:合理套用血液與血液製品,減少不必要的輸血。

目錄

套用篇
Ⅰ臨床輸血套用基礎
1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1.1血液的組成
1.2血液理化特性
2輸血免疫學基礎
2.1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
2.2紅細胞抗原與抗體
2.3紅細胞AB0、Rh血型抗原與抗體
2.4血小板抗原與抗體
2.5人類白細胞抗原及抗體
3血液成分製劑臨床套用
3.1全血輸注
3.2紅細胞製劑輸注
3.3粒細胞輸注
3.4血小板輸注
3.5血漿輸注
3.6冷沉澱
4治療性血液成分置換與單采術
4.1分.類
4.2適應證
4.3不良反應
5自身輸血
5.1概述
5.2保存式自身輸血
5.3稀釋式自身輸血
5.4回收式自身輸血
6輸血不良反應
6.1過敏反應
6.2發熱反應
6.3溶血反應
6.4細菌污染反應
6.5循環負荷過重
6.6枸櫞酸鹽申毒
6.7氨血症與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
6.8肺血管微栓塞
6.9輸血後紫癜
6.10血小板輸注無效症
6.11繼發性血色病
6.12輸血後出血傾向
6.13空氣栓塞
6.14低溫反應
6.15榆血後靜脈炎
7輸血相關性疾病
7.1輸血相關性病毒性肝炎
7.2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7.3梅毒
7.4巨細胞病毒感染
7.5瘧疾
7.6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7.7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
7.8成人T細胞白血病
7.9弓形體病
8特殊情況輸血
8.1妊娠期輸血
8.2小兒輸血
8.3老年人輸血
Ⅱ臨床輸血套用進展
1紅細胞ABO、RhD血型與疾病
1.1ABO血型
1.2RhD血型
2紅細胞Rh血型
2.1RhD血型抗原
2.2少見Rh血型抗體
2.3Rh血型抗原基因與蛋白
3紅細胞其他血型系統
3.1概述
3.2紅細胞其他血型系統
3.3紅細胞其他血型系統基因頻率與基因型
4新型血小板製劑臨床套用
4.1冰凍血小板
4.2光化學處理血小板
4.3凍乾血小板
4.4低溫保存血小板
4.5去除HLA血小板
4.6血小板膜微粒
5血小板抗原與抗體檢測新進展
5.1概述
5.2血小板血型血清學檢測
5.3血小板血型分子生物學檢測
6血小板膜糖蛋白與人類血小板抗原
6.1血小板膜糖蛋白
6.2人類血小板抗原
7人類血小板抗原基因頻率與基因型
7.1HPA-1基因頻率與基因型
7.2HPA-2基因頻率與基因型
7.3HPA-3基因頻率與基因型
7.4HPA-4基因頻率與基因型
7.5HPA-5基因頻率與基因型
7.6HPA-15基因頻率與基因型
8同種血小板抗原和抗體相關性疾病
8.1新生兒同種免疫血小板減少症
8.2輸血後紫癜
8.3血小板輸注無效症
8.4其他血小板減少症
8.5動脈血栓性疾病
9HLA-B27基因亞型與強直性脊柱炎
9.1HLA-B27的分子結構
9.2HLA-B27亞型及與AS相關性
9.3HLA-B27與AS的關在線上制
9.4HLA-B27及其亞型的檢測
10成分輸血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的套用
10.1造血幹細胞移植中供受者血型不合移植分類
10.2紅細胞製劑榆注
10.3血小板製劑輸注
10.4粒細胞輸注
10.5供者淋巴細胞榆注
11去白細胞血液製劑相關研究
11.1概述
11.2預防發熱性非溶血性輸血反應
11.3預防10乙A同種免疫和血小板輸注無效
11.4預防部分輸血相關病毒傳染
11.5其他相關性疾病
12發熱性非溶血性輸血反應相關研究
12.1病因與發病機制
12.2臨床特點與診斷
12.3治療與預防
13新型輸血相關性肝炎病毒感染
13.1庚型肝炎病毒
13.2TTV感染
……
實驗篇
管理篇
政策法規篇

精彩書摘

1.2.2滲透壓血液與組織間液、組織間液與細胞內液、血漿與血細胞間的物質交換都應通過生物膜進行.當生物膜兩側出現溶質濃度差時,濃度低側水分子更多地進入高濃度側,這稱之為滲透現象。倘若在濃度高側施加一定壓強以阻止水滲入,其壓強稱為滲透壓。
滲透壓主要取決於溶質顆粒的數量,與其種類和大小無關。血漿滲透壓絕大部分來自所含的晶體物質,由於這些物質分子小、顆粒數目多,故滲透壓高,稱為晶體滲透壓;而血漿蛋白部分由於分子量大、顆粒少,只產生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
在蛋白質中,白蛋白對膠體滲透壓的維持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由於生物膜並非理想的半透明膜,除水分外,晶體物質也可自由通過,膜兩側的晶體成分濃度相等,即晶體滲透壓相互抵消,故膠體滲透壓對體液交換起著決定性作用。正常人血漿滲透壓為275士7.5mmol/ks。
一般臨床上套用的等滲、高滲、低滲液體的概念是以血漿(或紅細胞)的滲透壓為標準而言的.若滲透壓高於275士7.5mmol/k8稱高滲溶液,低於此值稱低滲溶液
1.2.3酸鹼度血漿的pH值7.35-7.45。在安靜狀態下,人動脈血pH值比靜脈血pH值略高。這是由於靜脈血中含較高的C02濃度(HCO3)和酸性代謝產物。當運動時,有更多的酸性代謝物(HCO3,乳酸)從組織進入血液,故靜脈血pH值將會進一步降低至7.30左右。細胞內新陳代謝的酶促反應要求有最適宜的酸鹼度,而血漿的酸鹼度又直接影響血細胞酸鹼度,並可通過組織間液影響全身組織細胞的酸鹼度。因此,保持血漿的酸鹼度恆定極為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