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必讀50種》

管理必讀50種 特色及評論

《管理必讀50種》集中了管理類最偉大的50本著作。每本書除了簡介以外,還附有一段作者小傳和加里.哈默爾的評論,目的就是刺激你的胃口,鼓勵你去尋找原書(雖然很多情況下這並不容易)。《管理學五十本》也會有助於你更新知識,無論是關於某個思想家的偉大思想,還是在專業領域裡。
選出管理類最偉大的50本著作在20年前還是一件不費什麼心思的工作。唯一的問題就是找夠50本。時代已改變。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我們經歷了一場商業興趣和管理書籍的大爆炸。這些書籍通常會出現在暢銷書排行榜里,引起爭論,而且為部分作者贏得大量的金錢。同時,通過滲透而不是劇烈轉折的方式,它們也改變了管理者進行管理的方法。
在一個即時反應,行動導向,壓力重重的商業世界裡,書本改變了事物。它們改變了觀點,它們改變了行為,它們變更了期待和志向。沒有其它哪個領域裡,書籍會在傳播新方法和新觀念的過程中發揮如此核心的作用。現在,商業全球化和管理技巧通用化的程度在不斷增強,這一事實也有助於這些書籍在全球推廣開來,並逐漸改未來的管理面貌。
當然,書本不一定會把事情變得更好。一位作家描述的未來,對你或你的組織來說,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未來。即使我們已擁有全部的書籍,對於大多數總經理來說,他們依然無法策劃出完美的企業策略。他們也沒有利用最新技術成果,以達到在虛擬企業中進行工作。思想以及我們對思想的理解很少有雷同,而且許多思想最好是被忽略掉。
讓我們看一下"重造"(Reengineering)的狂熱浪潮,它在90年代初統治了整個管理類書籍市場。有人認為"重造"是通往公司天堂的道路,也有人認為它是對公司精力和時間的巨大浪費。不過,無論你的觀點如何,"重造"造成的影響卻毋庸置疑。當"重造"熱潮達到頂峰時,CSSIndex進行的一項包括了624家公司的調查中發現有75%的歐洲公司正在開展至少一項的"重造"項目,剩下的公司中的一半也計畫在不遠的將來開展此類項目。
詹姆士.錢匹(James Chamoy)和麥可.漢默(Michael Hammer)推廣了這個概念,他們預測到1993年,50%的大型美國企業會聲稱正在進行"重造"許多人已經�D�D�D和將會�D�D發現"重造"並不實際,不過,這不能否定它的影響,和它"重造",詹姆士.錢匹曾預測有2/3的出發者到不了目的地。最近一個調查則顯示出有十分之一的公司能夠在表現水平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他還指出大部分已完成的項目"只做到很少的改善"。
這場席捲全美的運動肇始於錢匹和漢默的暢銷書《重造企業》(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1993年)。這本書抓住了管理想像力,最近幾年間湧現出來的一些書籍也做到了這一點。真正激活管理書籍市場的無疑是《追求卓越》(In searth of Excellence),它的作者是兩名麥金西諮詢公司的諮詢員,托馬斯.J.彼得斯(Thomas J.Peters)和羅伯特.H.活特曼(Robert H.Waterman)。此書在1982年8月出版。有人認為,此書的出版是管理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追求卓越》現在已賣了六百萬本。但它的成功卻使每一個人都感到吃驚�D�D其中尤以兩位作者為最。出版前,彼得斯和沃特曼散發了15,000份影印本給對此有興趣的團體。他們的出版商被嚇壞了。看上去這兩位送出去的比他們可能賣掉的還要多。當這本書面世時,對那些通常漫不經心的評論家來說,一場海嘯開始了。這15,000本免費贈送的書籍後來被證明是一個走運的,非常出色的行銷手段�D�D�D收到的人是如此地被震動(或感激)以致他們衝出門去購買此書。這本書以既未想過、也未經歷的方式起飛了。不久前,位於新澤西州AT &公司總部附近的巴斯肯里吉書店一周還售出2,000本。
多虧本書的成功,托馬斯.J.彼得斯現在已經成為隨和、友善的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一名千萬富翁,足跡踏遍全球的大師,商業書籍的最終受益者�D�D�D�D而且,不要忘記,還是它的發起者。("我們都應感謝湯姆",一位商業書籍作家告訴我)。在《追求卓越》咆哮著衝上暢銷書排行榜之後,其它的也迅速跟進。很快商業書籍便哪裡都有了。機場的書店將哈羅德.羅賓斯的(Harold Robbins)的巨著移到角落,把他們的書架填滿了從顧問、學者、記者、退休的總裁那兒最新湧出的作品,騙子和不入流的作家也急於加入這股潮流。

管理必讀50種 內容簡介

每年都有幾百部商業理論和管理方面的書面世,可有多少本能給你以啟發?有多少本能指導你的工作?又有多少本是有價值呢?
《管理必讀50種》是直接將你帶到世界上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家面前,讓你聆聽他們的訴說。本書對每一位思想家的代表作進行了論述,加利・哈默爾點評。
從湯姆・彼得斯到彼得・杜拉克;從羅莎貝絲・摩絲・坎特到查爾斯・漢迪,兩大對立的管理體系代言人在本書中都得到公正的評判。本書不但可以迅速提升你對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的理解,也可以從中了解到這些理念的成因。
總之,用有限的時間,發掘無限的精神寶藏。

管理必讀50種 本書前言

《管理必讀50種》序言


最基本的管理書目

《管理必讀50種》對眾多書籍作了非常客觀地挑選。關於挑選的種種考慮,在大西洋兩岸都作過詳盡的討論。有一些書蘊含著偉大思想的萌芽;另一些則才華橫溢。一些書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即使存在明顯的缺陷;另一些在商業上是個失敗,但其內含的思想卻被證明十分重要,而且很有實際意義。
當然,除本書所選的50本書外,還有很多書值得一讀。為了使我們的良心得到舒解,我們在附錄中列舉了其它五十本著作,每一本都有個簡短的總結。為了查找方便,本書選擇的50本書和附錄都是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順序加以排列。
在這個書單里,非常明顯的是:實際管理者和婦女寫的書很少。實際管理者的書大部分是證明為什麼這個人選擇了商業作為自己的事業,而沒有選擇媒體。這些書籍擺脫不了自吹自擂和寫作糟糕的特點。我們選擇了很少的幾個實踐者,如:切斯特.巴納德(Cheser Barnard),A.P.斯隆(A.P.sloan),托馬斯.沃特森(Thonas Watson),亨利.福特 (Henry Ford),亨利.法約爾(Henri Fayol)羅伯特.湯賽姆勒(Robert Townsend)和里卡多.賽姆勒(Ricardo Semlet),但其中大部分的著作是由拔尖的美國商學院的學者們完成的。
那些對商業書籍持批評態度的人必會指出這樣一定會產生問題,人們通常會指責學者和顧問們脫離管理現實,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批評無疑是正確的。但許多這類書籍都有著廣闊的視角,並經過大量的調查,所以確實值得一讀。而一個總經理在一個特定組織中獲得的個人經驗則不可能為其他身處環境千差萬別的總經理們提供一個靈感的富礦脈。
女性作家的缺乏則是傳統偏見的反映,即:管理和商業書籍主要是由男性寫成,而且也主要由男性閱讀。也有例外。羅莎貝絲.摩絲.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tt),作為一個我們時代的領先女性管理學思想家,犁出了一條孤獨的壟溝。其它很少的幾個女性也成功地改變了管理的外貌�D�D�D�D在本世紀的前段時間,哈佛的瑪麗.帕克.福列特(Mary Parker Follett)曾有過輝煌的事業,但一直未被稱頌,直到今天,才獲得了較為廣泛的認同。
任何挑選過程都存在著不足、偏見和缺陷。但《管理必讀50種》所讚頌的50本書無疑都深刻地影響著全世界的管理者和組織。而且,正如我們已經意識到的,影響商業世界的東西也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


斯圖爾特.克雷那
1996年11月

《管理必讀50種》前言(摘錄)


領 導

管理和領導之間的界限是什麼?成為領導需要什麼?領導者是天生的?還是培養而成的?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一名領導者嗎?
當然,在管理者和領導者之間,在行政管理和建設者之間,有著一條嚴格的界限。我們常聽到的抱怨就是企業管理得過分,或領導得不足。商業的故事就是偉大領導者的故事。當管理技術(報告,預算,控制,回顧等等)已是高度地發達,我們對領導的理解卻越來越失真。領導在相當程度上,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如何"去做它。列舉領導者的特點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將官僚主義者轉變成領導者的任務則令人氣餒得多。這就是為什麼不可能人人都成為亨利.福特,湯姆.沃特森或者比爾.蓋茨。不過,志存高遠的領導者可以在這些書里找到靈感和指引。
馬基雅維里(Machiavelli)《君王論》(The prince)
福特(Ford):《我的生活和工作》(My Life and Work)
彭斯(Burns):《領導》(leadership)
本尼斯和納紐斯 (Bennis&Nanus):《領導者》(Leaders)
沃特森(Watson):《一個企業和它的信念》(A Business and Its Beliefs)

復 雜 性

公司的邏輯是什麼?它的邊界是什麼?規模和複雜性的優勢與劣勢各是哪些?規模和靈活性一定是彼此排斥的嗎?
現代最偉大的發明不是電燈泡、電話,或是微處理器,也不是相對論,DNA結構或者量子力學,它是現代大規模工業化企業。正是這個發明,超出其它任何東西,為這個世界上其比例還在不斷增長的人們,帶來了從未想像過的富裕。即使有人鼓吹虛擬企業和網路公司,但多事業部制公司和跨國公司仍舊存在。看看強生公司,3M公司或花旗銀行。現代企業的複雜性是令人頭痛的,而且也肯定會因此付出代價。不過,在過去的150年裡,因為我們能夠在將規模和範圍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能儘量養活成本,所以我們製造了一個經濟史上的金礦,規模之大史無前例,這些是怎么做到的,你應該向以下書籍提問:
韋伯(Weber): 《社會經濟組織理論》 (The Theory of S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斯隆(Sloan):《我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年代》(My Years with General Motors)
錢德勒(Chandler):《戰略與結構》 (Strategy and Struc-ture)
吉爾德,亞歷山大和坎貝爾 (Coold Alexandet & Compell):《公司層次的戰略》 (Corpprate-level Strategy)

管理必讀50種 本書目錄

序言 斯圖爾特・克雷那
前言 加里・哈默爾
介紹
管理必讀50種
1、公司戰略 伊弋爾・安索夫
2、組織內學習:行動前景的理論 C・阿基里斯和D・施翁
3、經理的職能 切斯特・巴納德
4、超越界限的管理 克里斯多弗・巴特列特和舒曼特拉・高沙爾
5、管理隊伍:他們成敗的原因 梅雷迪斯貝爾賓 6.領導者:掌管的策略 華倫・貝尼斯和伯特・納紐斯
7.領導 詹姆士・麥格雷戈・彭斯
8.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 戴爾・卡耐基
9.重造企業 詹姆士・錢匹和麥可・漢默
10.戰略與結構 阿爾弗雷德.錢德勒
11.走出危機 W.愛德華茲.戴明
12.管理的實踐 彼得.F.杜拉克
13.不連貫的年代 彼得.F.杜拉克
14.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 亨利.法約爾
15.動態的行政管理 瑪麗.帕克.福列特
16.我的生活和工作 亨利.福特
17.公司層次的戰略 麥可.吉爾、安魯.坎貝爾、馬庫斯.亞歷山大
18.為未來而競爭 加里.哈默爾/C.K.普拉哈拉德
19.非理性的年代 查爾斯.漢迪
20.激勵因素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21.質量的計畫 約瑟夫M.朱蘭
22.變革大師 羅莎貝絲.摩絲.坎特
23.行銷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
24.行銷中的改革創新 特德.列維特
25.君王論 尼科羅.馬基雅維里
26.企業的人事方面 道格拉斯.麥格雷戈
27.激勵與個性 亞柏拉罕.馬斯洛
28.管理工作的實質 亨利.明茨伯格
29.戰略計畫的興衰 亨利.明茨伯格
30.戰略家的思想 大前研一
31.沒有國界的世界 大前研一
32.帕金森定律 C.諾斯克特.帕金森
33.日本企業管理藝術 理查.帕斯卡爾/A.阿索斯
34.艱難的管理 理察.帕斯卡爾
35.追求卓越 湯姆.彼得斯/羅伯特.沃特曼
36.管理的解放 湯姆.彼得斯
37.競爭戰略:分析行業和競爭者的技術
麥可.波特
38.國家的競爭優勢 麥可.波特
39.企業文化與領導 Ed.h.沙因
40.獨樹一幟! 里卡多.賽姆勒
41.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彼得.聖吉
42.我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年代 A.P.斯隆
43.國富論 亞當.斯密
44.科學管理原則 F.W.泰羅
45.第三次浪潮 阿爾文.托夫勒
46.提升組織 羅伯特.湯賽德
47.跨越文化浪潮 馮斯.瓊潘納斯
48.孫子兵法 孫子
49.一個企業和它的信念 小托馬斯.沃特森
50.社會與經濟理論 馬克斯.韋伯

管理必讀50種 文章節選

《管理必讀50種》內容摘錄


經理的職能

"每一代人都曾錯誤地以為自己面對的問題是獨一無二的。只要重讀幾頁巴納德寫於六十年前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你很快就可以認識到,管理上的文本含義的變化(作為內涵的)比經理的職能,要快得多。在我們拜倒於新思想之前,重溫舊時代的智慧成果,有時的確是會有所助益的。

�D�D哈默爾

切斯特.巴納德
切斯特.巴納德屬於那種極為罕見的傑出人才:他既是管理理論家,也是成功的實踐家。在哈佛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就職於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起初只是一個統計員。他在這家公司一直做下去,並於1927年升任新澤西貝爾公司總裁。
巴納德繼續服務於這家公司直到他於1952年退休。他是一位興趣廣泛的人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財政部長特別助理,此外他還和別人合寫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後來充當了美國原子能政策的基礎。
長期以來,巴納德的著作一直受冷落,直到一位當代的商界領袖發現了這本《經理的職能》才突然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經理的職能》是巴納德關於管理問題的演講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該書語言陳腐,行文過於華麗,但其內涵確實很豐富。巴納德的同時代人林達爾.厄威克(Lyndall Urwick)說"自泰羅(Taylor)出版《科學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以來,恐怕還沒有那一部著作如此顯著地影響了認真的企業領導人對自己的工作性質的看法。"
事實上,《經理的職能》中許多觀點都在現代管理中得到呼應。例如,巴納德非常注意企業內部溝通的重要性。他告誡道,應當讓每一個人都了解企業內部都有哪些溝通渠道和如何利用這些渠道,只有這樣,全體人員才會統一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之下。他還進一步要求溝通渠道應當是直接和方便的。"最基本的職能是,首先,提供一個溝通系統;其次,推動和改進基本工作;第三,形成和定義企業的目標。"
巴納德認為,總經理的形象不應該是一味汲汲於簡單的短期目標的獨裁者。總經理應當下功夫研究企業的價值觀和未來的目標。但巴納德還強調說,應當把價值觀和未來的目標轉化為行動而不是滿足於唱高調�D�D"嚴格地說,企業的目標是根據你的整體措施而獲得其定義的,而不是其它任何書面形式"。
這一思想在彼得斯和沃特曼那裡得到了回應,在他們兩人合著的《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一書中,他們講道,《經理的職能》"可以稱得上是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論。"哈佛大學的肯尼思.安德魯斯(Kemmegh Andrews,1968)同樣注意到巴納德思想的廣泛性,在他為慶祝《經理的職能》出版三十周年的再版書所寫的導言中有這樣的句子,"巴納德的目標是遠大的。正如他本人在該書前言中所說的,他的首要目標就是提供一個正規組織內合作行為的全面理論。當個人意識到僅憑自己的力量無法達成目標時,合作就產生了。"
在巴納德的書中可以看到泰羅的《科學管理》的影子,但巴納德關於企業勞動中的道德因素的討論卻是他本人的首創(泰羅顯然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巴納德指出:"經理最重要的品質不僅僅是自己遵守一套複雜的道德戒律,他同時還要為他制定這樣的戒律。"
巴納德當時已經套用了如今被稱為整體論的思想,"在一個共同體中,個體和組織的行為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儘管巴納德的思想在今天得到了有力的回應,但他的思想畢竟是屬於另一個時代的。例如,他贊成公司對員工的個人控制,將員工對企業的忠誠看得高於一切等等。

超越界線的管理

"二十世紀前期進行國際擴張的許多公司,七、八十年代如夢方醒,發現貿易壁壘已經倒塌,顧客的需要集中一致,自己被遠遠地拋在一體化浪潮的後面。巴特列特和高沙爾詳實地記錄了這些公司為了'跨越國界'所作的探索。他們敦促公司發展稠密的橫向溝通網路,把知識傳向四面八方,在漂流在外的各組織單位之間樹立互惠主義的信念。這些具體的作法為'無邊界公司'這一概念的注入了明確的內涵"。

�D�D哈默爾

克里斯多弗.巴特列特和舒曼特拉.高沙爾
克里斯多弗.巴特列特,1943年生於澳大利亞。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教授。
舒曼特拉.高沙爾,倫敦商學院羅伯特P.鮑曼(Robert P .Bauman)講座"戰略領導"教授。他於1994年進入倫敦商學院,之前是INSEAD的工商政治教授、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學院的訪問學者。他的作品包括:《越國管理:課文,事例和閱讀資料》(transnational Management:Text,Cases and Read-ings,1990年)、《組織理論和跨國企業》(Organiza-tion Theory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與愛林諾.萬斯特尼Eleanor Westney合著,1993年)、《戰略進程:歐洲遠景》(The Strategy Process:Euro-pean Perspective,與亨利.明茨伯格Henty Mintzberg和J.B.奎因J.B.Quinn合著,1995年)

克里斯多弗.巴特列特和舒曼特拉.高沙爾對全球性經營所作的評述也許是最全面的。他們的作品觀點謹慎,具有長遠的歷史前瞻性。他們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的新世界秩序置於戰後工商的大環境中,從整體上進行深刻的、令人信服的闡述。巴特列特和高沙爾指出九十年代的特點是增長速度緩慢,許多重要工業生產能力過剩。根據他們的統計,汽車業的生產能力過剩達40%,大型化工藥品業達100%,鋼鐵業達50%,電腦行業達140%。
在這樣的環境中(《超越界線的管理》)書中對此作了詳細的描述),老辦法已無法奏效。例如,巴特列特和高沙爾指出,通過兼併已難以實現增長;過去為了尋求增長盲目兼併導致企業內部高度多樣化,現已危如累卵;不同的行業、技術和地域市場(許多分公司的構想是基於地域市場的考慮)之間各自為政的構想,已跟不上九十年代的步伐。巴特列特和高沙爾說,各自為政與市場最基本的要求�D�D�D一體化和建立一套連貫的價值分配體系背道而馳。巴特列特和高沙爾高興地看到,以阿爾弗雷德.P.斯隆(Alfred p.sloan)為主要擁護人的多事業部制已日暮途窮。但他們仍然承認:"多事業部制徹底打破了限制重重的職能組織並取而代之,在幫助公司實現規模壯大和經營多樣化上,它也許是唯一的、最重要的管理革新手段。"
他們認為,多事業剖制的缺陷在於:"傳統的智慧無法接受挑戰,現在知識的基礎無法動搖,數據資源無法重新構架。保守的認識,僵硬如同供奉的聖牛,逐漸窒息公司的生機,公司被圍在與日新月異的現實脫軌的、陳舊過時的知識和專業技術之中。"
他們筆下的"多事業部制"是一種教條。在詳細地闡述了它的組織結構之後,他們還說明了公司高層、部門經理及經營單位主管等各級領導的作用和職責,不同身分地位的員工相應的行為標準及各部門的作用,資源配置的結構和過程。一言以蔽之,公司內部的"遊戲規則"。十多年來,發生在市場、技術、競爭環境等領域的巨大變革已使這一教條陳腐不堪。堅持把過去成功的模式搬到今天的作法,不僅其可行性大打折扣,更是造成大企業面臨困境的罪魁禍首,至少也是幫凶。
巴特列特和高沙爾另闢蹊徑,他們認為脫胎換骨、重獲生機的組織形式能夠誕生,並正在誕生。但是這一切的基本前題是必須認識到跨國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各自繼承了不同的管理傳統,每個傳統都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巴特列特和高沙爾指出,跨國公司的第一種類型是"多國"(multinational)或"多省(州)"公司。它們的實力源自對當地市場的靈敏反應。它是各個分散經營的當地公司的聯合體(如聯合利華、飛利浦等),通過人事控制網路互相聯通(本國公司向海外派員,所派人員在海外公司身居要職)。
第二種類型是以美國公司(如本世紀初的福特)和日本公司(如松下)為典型代表的環球公司(global),它們的實力源自規模效益和成本優勢。擁有大規模的生產設備(通常集中於本國),製造出標準化的產品,海外機構則被視為使產品源源不斷流入環球市場的運輸管道,在戰略決策、資源和信息等方面受控於總公司。
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是第三種類型。它的競爭力來自它們能將知識和專業技術轉移至較不發達的海外。它是由各個協調經營的當地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受控於完備的管理系統,掌握在互相協助工作的員工手中。總公司由於對核心業務有較全面的掌握,態度有時會顯得狹隘固執。這種作法是許多美國和一些歐洲公司的傳統作法。巴特列特和高沙爾認為,全球競爭正迫使許多這樣的公司轉型為第四種類型的公司,我們稱之為"越國"公司(transnational)。公司既要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又要考慮到全球效益。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是技術轉移問題,力爭做到更好、更廉價、更迅速。
"越國"企業是一個網路工程,組成網路的各單位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工程既著重考慮了各地企業之間經營一體化的聯繫,也考慮了本部。子公司以前只是總公司的一支胳膊,現在一躍成為總公司的寶貴財富。發達的製造技術可以滲透到任何條件許可的地方。但必須時刻關注如何從各地的具體業務中發掘可以推廣至全球範圍內的商業機會。
巴特列特和高沙爾說,公司可根據實際需要在以上不同的組織形式中作出選擇,不必受過去組織模式的擺布走兩個極端�D�D�D要么集中經營,要么分散經營。
巴特列特和高沙爾還相信公司擁有自己的"組織心理學"�D�D�D"一套或明確或模糊的共享價值觀和信念。它們如同組織解剖和組織生理一樣能被行之有效地發展和管理。對於國際化經營的公司,這是一個尤其重要的組織特點"。在越國組織中,有三種技巧對形成組織心理學至關重要。一、所有成員都必須"對公司的使命和目標有清楚的理解";二、公司高級管理層應以身作則,以顯示對這些使命的承諾;三、公司人事政策應加以調整以"發展多維的、靈活的組織流程。"
在《超越界線的管理》之後,巴特列特和高沙爾將他們的理論作了進一步引申,提出一種新的組織模式:企業家組織。它擁有三個核心職能:企業家職能,關注外界,努力尋找商機,開創新的事業。一體化的職能,使公司能聯結利用分散的資源和能力,進而鑄成一個成功的企業。更新的職能,它使公司能不斷地對自己已有的信念和作業方式提出挑戰,從而不斷地使自己獲得重生,推動企業生命延續下去。
巴特列特和高沙爾指出,每項職能都需要一定的企業基礎和操作程式。能夠同時管理這三種職能的思維模式與以往的模式截然不同。在過去的50年裡,多事業部制緊緊地桎梏了管理思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