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要趁早》
作者是十位全國最頂尖優秀的學生。他們除了在學業上取得了讓人嘆為觀止的成績外,更值得稱讚的是,他們都很自信、主動,知道自己追求什麼,並能長期為之努力。
基本信息
- 名稱:《立志要趁早》
- 作者:俞敏洪 等 著
- 類別:圖書 > 勵志與成功 > 青少年勵志/大學生指南
- 價格:28.00
- 語種:中文
- ISBN:9787561347539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10頁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
最可讀·最權威·最實用,沒什麼不一樣,僅僅因為沒志向!十位國內最頂尖卓越的全優生,十位最富實戰經驗的教育專家,聯手打造最卓越的青少年成長勵志讀物,助你早立志,立好志。條件相差無幾,為什麼每個人的成長會天壤之別?調查顯示:96.3%的全優生在16歲前就自動自發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但高達69.4%的學生卻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研究又表明,對12歲~18歲的青少年而言,面對優秀的同齡人,他們最容易產生鬥志,並且從對方成功的軌跡中汲取屬於自己的方法。如何誘導他們對成功的渴望,發現自身興趣、特長所在,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
內容簡介
現在,他們用自己精彩的成長和成功故事告訴同齡人:要想優秀,必先立志,越早越好。而通過俞敏洪、李開復、徐小平等十位實戰教育家的深入總結,清晰提煉出他們成功的邏輯和關鍵。如果你是學生,你會從中獲得動力,堅信自己一樣可以很優秀,只要樹立正確志向。如果你是師長,你會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更有的放矢。
作者簡介
俞敏洪,知名教育家,著名的英語教學專家、企業家、青年精神導師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張洪偉,著名英語教育專家,北京新東方學校北美考試部主任。周容,新東方資深留學諮詢專家,北京新東方學校北美留學項目優秀教師曾幫助過數以千計的孩子走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校,人稱“哈佛媽媽”
媒體評論
人生的快樂就是實踐自己的理想,如果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明白這個道理,立下這個志向,成長一定會很精彩,人生也會有大不同。我是這樣走過來的,《立志要趁早》里的十個孩子同樣如此。——李開復沒有什麼力量比自動自發更強大。沒有什麼成長比主動追求更健康。看完這本書,肯定會有很多孩子想,他們能夠這么優秀,我為什麼不行?如果這樣,那么這本書的勵志效果已經產生。——俞敏洪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因為出名並不是一件你“要”就能“得到”的事情。所以,我想說:“立志要趁早”、“努力要趁早”,這樣,你離成功和“出名”,也就會比其他人略早,人生也就會比他人更快樂!——徐小平
目錄
序/要成功先立志郭文煊—要做強女人,不做女強人徐小平點評—陽光下的勞斯萊斯與美女模特李孟元—我知道自己要什麼包凡—點評—成功者不只是幸運趙—葦—驀然回首王輝耀點評—留學改變人生劉家彬—我的—路孤勇周容點評—留學高考同精彩劉禹琦—執著於夢陳向東點評—他的成功可以複製周雪瑤—跌跌撞撞的幸運兒薛涌點評_成功是玩出來的李峭寒—我信仰我心所向周成剛點評—優秀來自於主動追求袁瀚—我的電影沙雲龍點評—他的今天就可以成為我們的明天鄧瑋—踮起腳尖就能摸到那片天張洪偉點評—想到了,才能做得更好陳勵子—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俞敏洪點評—成功的前提:獨立精神和興趣培養周容—留學時間規劃張洪偉—高中生留美英語學習考試解析
前言
要成功先立志我總覺得留學事業對中國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一年又一年,新東方承擔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使命,將一批又一批學生送到國外。非常讓人欣慰的是,現在的留學,和我們當初的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的留學只是為了逃避貧困。九十年代,我們的留學只是為了能夠拿到國外大學的獎學金。不用自己花錢還能夠拿到學位、學到知識,真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的留學觀念真正進人了終生思考的軌道。能夠拿到獎學金到國外去讀碩士和博士固然再好不過,但更多的父母和學生開始思考中國教育和國外的區別,開始意識到中國的教育體系儘管很優秀,但如果和國際教育體系,尤其是歐美的教育體系結合起來,也許能夠更加有助於孩子們的成長和成功。這一思考的結果是,中國的父母越來越具備國際眼光,越來越願意擺脫中國高考的獨木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去接受更加完整、更加有創新意義的教育。而現在的孩子們,更是日益展現出他們獨立思考和奮發追求自己人生目標的能力。我在五年前就寫過一篇讚美80後的文章,專門陳述了我對80後的看法。我認為80後,90後及未來的00後,都凸顯了我們這些老一代人沒有的能力:他們更加有自己的判斷力,知道自己要什麼,哪怕那不是具體的目標,只是一種生活,一種狀態。總之他們的志向是明確且卓越的。此外,他們大多很獨立,願意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到桌面上來談,更加願意主張自己的權利,更加願意自覺地完善自己,更加願意遵守規則辦事。他們會終止中國文化和習俗中惡劣的東西,把更加陽光的思想引入日常生活和工作。所有這些觀點,無一不越來越被這些年輕孩子的實踐所證明。我們總是認為這些年輕的孩子們沒有思想,總是認為他們很自私,但事實證明我們總是錯的。汶川大地震災後支援活動中,活躍在前線的都是他們的身影;在各種事件中,我們總是看到他們在幼稚的年齡充滿著成熟的思考。就像這本書的十位小作者,他們都還那么年輕,卻已經是國內最優秀的中學生,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世界上最知名的高校,但學習優異並不是他們的全部,他們首先是立體的人,豐富的人——劉禹琦通過化學對人生積極的思考,周雪瑤對藝術的愛好,趙一葦對漫畫的喜歡,李孟元對電影的痴迷,劉家彬在學習中的孤勇,李峭寒對志願工作的熱心,陳勵子對文學創作的追尋,郭文煊對美麗的不懈證明,鄧煒傳遞奧運火炬的那份自豪,袁瀚對生活的不屈——他們的思想,他們對於世界的看法,他們對於理想的追求和執著,所有這一切都體現了新一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不僅僅為他們的同齡人提供了榜樣的力量,也可以讓我們更加放心地放手,讓年輕的一代更高更遠地飛翔。
精彩書摘
袁瀚—我的電影沙雲龍點評—他的今天就可以成為我們的明天他三歲練小提琴,五歲背古詩,八歲學國畫,長笛一練就是七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最好的高中;獲得全國化學競賽省級一等獎他去民工子弟學校支教,教小朋友們學英文他在哈佛領袖峰會上體會團隊精神,體會嚴謹不失激情的美國式教育他熱愛旅行,去內蒙古騎馬,去鳳凰看小橋流水的古鎮風物他嚮往獨立生活,即將前往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學習最愛的生物化學他,就是袁瀚十八年的電影結束了,不知道你能不能在其中看見一個完整的我,從小時候在爸爸媽媽呵護下成長的我,到自編自導自演自己未來的我。在一部部電影中,我成長了,我成熟了。我經歷的這些電影,有的平淡,有的激情,正是它們,讓我在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讓我成為我自己。 ——袁瀚我的電影我喜歡看電影,喜歡看電影的主角們如何在一個個困境中絕處逢生,如何一步步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看電影的時候,我會試著把自己帶入那個場景中,想像著如果主角是我,我會怎么做。其實我自己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部部電影呢?這其中有武俠片,有勵志片,有喜劇,有悲劇。無論是哪一部,我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電影的主角們在故事中肯定不是一路順風的,他們會遭遇一些挫折,有的創業上破產,有的遭遇失戀,有的遇到天災人禍,但是最終他們會克服這一切,然後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因為主角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總是不停地往前走,不會因為任何失敗或是困難停下腳步,不會後悔發生了什麼,而是不停地向前看。或許他們也知道,自己是主角,既然是主角,那么無論什麼困難,都只是成功的序曲。天道酬勤,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的,或許你暫時看不見,但那是因為付出得還不夠多。當然,我還能看到我身邊的一幕幕電影,我看著他們的事,也受到他們的影響。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我的家庭。我生活在一個簡單的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和我。從小到大,對我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我的父母。創造奇蹟的爸爸我爸是個直爽的男人。我佩服他這種說話大聲、自信,做事有魄力的性格,很有領袖氣質。可我卻做不到。我爸在外面應酬時,別人也都很尊敬他。不過在家裡,他很悲慘地被我媽定義為家庭主要勞動力,而我是小勞動力。我爸和我交流並不多,因為他總是很忙,也沒有時間像媽媽一樣天天在旁邊看著我。除了重要的考試後他會問問我的成績如何,然後說一句“下次繼續努力”,平時都不怎么管我的學習。儘管如此,我爸還是給了我很多無聲的教育。2003年的夏天,我和媽媽像平常一樣吃著晚飯,媽媽還在嘮叨爸爸又不回家吃飯時,一個電話打來,說爸爸出車禍了,車子完全毀了,人當時已經送到附近的醫院,可是受傷很嚴重,目前仍然有生命危險。我當時腦子裡只有震驚,完全不知道該用什麼態度去應對這樣的事情,媽媽聽完了電話,一開始也愣住了,然後就拉著我,向醫院趕去。一路上媽媽都在打電話,而我卻依然沉浸在那種不可思議中,怎么可能?這種天災人禍,怎么會發生在我家?我們去探望時,爸爸剛從急救室被搶救回來,整個身體被紗布和石膏裹住,我們能看到的只有戴著呼吸器的鼻子和嘴巴。我記得醫生說,生命危險是沒有了,但是爸爸受傷很嚴重,如果能在半年內下床就算很好了,想要完全恢復到以前的身體狀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媽媽聽完之後還是很放心不少,爸爸沒有生命危險我們已經很滿足了。可是躺在病床上的畢竟不是普通人,是我爸爸。他在病床上的時候就說,“兒子,你爸可不在乎這點小傷,說吧!你今年暑假想去哪裡玩,我帶你去!”我當時也就是嗯嗯啊啊地答應著,心裏面卻不大相信。三個月後,爸爸的身體好轉,可以拄著拐杖下床行走了。六個月後,我們一家去黃山,爸爸居然拄著拐杖和我們一起登了18公里的山道,登上了黃山之巔。原來爸爸也是他故事裡的主角,面對這些天災人禍時,只要心中懷抱著一份希望,堅定地去努力,奇蹟總會發生的。英明聰明的媽媽我媽對我的管理理念是:身體第一,學習第二。我媽最恨我晚睡覺。從國小三年級一直到今天,她從未比我早睡過。記得第一次她陪我到很晚是在國小三年級時,要寫一篇三百字的遊記,我想到頭疼都不知道該怎么寫,我媽就不停地催我趕快去睡覺。到了11點,我仍然一字未動,媽媽火了,讓我睡覺,她幫我寫。當然,能幸運地讓我媽幫我做作業也就僅此一次。那以後她告訴我再有作業不能在10點完成,就等著第二天被老師批評吧。原來她倒不關心我作業能不能完成,她關心的僅僅是我。從國小到國中到高中,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而我媽規定的睡覺時間,從10點推後到11點,再到12點。即使如此,我還是常常不能在睡覺之前完成作業。我當然也不會甘心第二天到學校說“我媽不讓我在11點後做作業,所以我沒完成。”說了老師大概也不信,於是我就會和媽媽理論。我跟同學們講起這個事情,問他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老媽。他們倒是紛紛對我表示羨慕,他們說自己父母要不就是拚命督促著自己學習,要不就是根本不去管。我媽媽對我的健康這么關心,確實是我的幸運。可是我也希望她能夠稍微了解一下我的心情,畢竟完成作業對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當然,我媽沒有放鬆對我學習的要求。學小提琴,學長笛,背古詩,一樣也沒有落下。小時候沒什麼自覺性的我,正是在老媽的督促下,才這么一步步地走了下去。我學的第一門樂器是小提琴。三歲時,我媽讓我學,她說她當年想學可是沒機會,所以希望我能學好。可是那時的我實在缺乏毅力,三分鐘熱度轉瞬即逝。雖然媽媽一再讓我堅持,我卻沒有聽她的話,半年之後終於放棄了。事實證明,媽媽是對的。四年級的時候,看見同學們個個都有一技之長,我既羨慕又後悔。特別是看到三歲開始學習鋼琴的表妹已經過了鋼琴十級時,我終於忍不住了,向媽媽主動要求重新開始學一門樂器。我們倆商量後選擇了長笛。第一天去老師家之前,媽媽告訴我:“上一次學小提琴,你放棄了。這次學習樂器,你可以堅持嗎?如果仍然是半途而廢,那我們就沒有開始學習的必要了。”在媽媽的要求下,我向她保證了我會堅持。這才開始學習長笛。萬事總是開頭難。第一步要練口型,每天五十次,第二步對著笛頭吹單音,第三步練指法。練習仍然極其單調乏味。但一方面小提琴的經歷不停提醒著我要去堅持,另一方面我媽媽也始終在我身邊陪我。每天的練習,她都在旁邊聽著,老師的話,她也都會用錄音機錄下來。在她的督促下,最難的開頭我總算堅持下來了。終於到學習練習曲了,開始我充滿熱情地去練習,老師布置的曲目都完成得很順利,但是熱情過後,我又覺得沒有興趣了。連續的幾次課,我都吹得勉勉強強,惹得老師生氣,媽媽也生氣。回家之後,我練得又是無精打采的。這么一段時間以後,媽媽找我談話,問我是不是又失去興趣了。我說我自己也不清楚,只是練得多了就覺得煩了。媽媽倒是沒怎么說我,只是不久之後,她帶我去聽了長笛獨奏音樂會。那一次音樂會,讓我開始重新認識我手中的樂器。從那位音樂家手中的長笛里流出來的聲音仿佛天籟一般清新、脫俗,仿佛可以把聽眾帶離這個喧囂的世界,進入一個夢幻般的仙境。他用的也是長笛嗎?我手中的長笛也可以吹出這樣的聲音嗎?我開始問自己。從那時開始,我吹長笛就不再是為了學習一門樂器,不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我想要吹出那種天籟般的聲音。於是這一次,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堅持了下去。媽媽帶我認識到了學習樂器需要的那種長久的動力,不是羨慕,也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演奏出那天籟般的聲音。到現在我練長笛已經有七年了,中間為了學業也有過不少次停頓,可是我知道這將會是相伴我一生的樂器。從我出生,父母就陪在我身邊,看著我第一次笑,走第一步路,看著我第一次走進幼稚園,第一次拿到三好學生獎狀。我所走過的每一步,旁邊都有他們呵護的身影,正是因為有他們在,我才能一步一步笑著長大。隨著我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決定,爸爸媽媽對我的影響也慢慢地小了。他們從以前主宰我生命中的一切,到現在常常因為意見不一致跟我發生爭吵,雖然最後還是讓著我。我長大了,他們也老了。既然選擇了出國,那將來可能也不一定有太多的機會見他們,所以趁現在還和他們在一起時我要好好對他們,多陪陪他們。即使出國了,我也會讓他們知道我一直想著他們的。我自己的電影我的生活就是我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角是我,觀眾也是我,但是編劇、導演呢?電影之一:家庭生活編劇:爸爸,媽媽導演:爸爸,媽媽演員:我小時候的我,在家裡,是一個悲慘的演員,一切都在導演、編劇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演出。小時候,他們為我安排了許多興趣學習班,我三歲去學小提琴,五歲開始每天晚上在陽台上背古詩給媽媽聽,八歲的時候又開始學國畫。那時候的我的確要感謝他們的安排,如果不是他們要求,小時候的我肯定不會用心去學什麼技能的,肯定就會在耍鬧中荒廢了。到了高中之後,我仍然在他們的要求下努力考進了南京外國語學校唯一的實驗班。課上到高二時,我發現我的同桌整天從早到晚都捧著書看,除了數理化,其他的課他一概不聽,專心看他的書,做他的題目。某天我終於忍不住問了:“你每天都不聽課,看什麼書呢?小說啊?這么好看?”“不是啊!”他看了我一眼,給我看了書名:《物理競賽題典》,“你就為了做題其他課都不聽啊?考試怎么辦?”“其他課聽不聽都那樣,考試前複習複習,通過就行了,7月份就物理競賽了,這次再拿不到保送就沒機會了。”“……”當時的我很無語。班上的同學們,雖然都是在努力,但每一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目標和理想,並且是向著這目標和理想努力的,有的同學主攻學科競賽,無論什麼課,都埋頭在數理化的世界裡;有的同學決心出國,於是乾脆請幾個月的假,獨自在家裡準備申請的材料,以及出國的考試;有的同學卻是準備走高考的道路,於是每一節主課、副課都認真聽講認真記錄,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一直都在走著別人安排的路,卻沒有去想過自己喜歡的、想要的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