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南極歷險》講述了:他,是首先登上南極大陸的少數幾個中國人之一;是第一個進入南極中心地區(南緯80度以南)的中國人。他,也是第一個進入阿拉斯加北極地區的中國人;第一個與愛斯基摩人廣交友的中國人;第一個攜夫人兩次在北極越冬的中國科學家;第一個對愛斯基摩人的歷史和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國人;第一個作為總領隊,組織率領中國首次遠征北極點科學考察隊,勝利到達北極點的中國人。到目前為止,也是對北極考察次數最多(九次)、在北極居住時間最長(總共三年多)的人。是發表和出版有關南極、北極的科普文章(數百篇)和科學專著(50餘部)最多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一個兩度與浙江電視台合作,分別拍攝南極、北極記錄片的人。
除此之外,他還在國內和美國以南極、北極為題材,對學生和普通民眾演說數百場,是發表此類演講最多的中國人。
他,就是位夢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中國科學家。
你想知道他的傳奇故事嗎?
作者簡介
位夢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美國探險家俱樂部國際成員。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位夢華曾對中國大陸的重力場及其與地震活動和深部物質分布的關係進行了綜合研究,論文發表在《地震地質》上。後來又對唐山地震前後重力場隨時間的變化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討了用重力變化預報地震的可能性,論文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刊物《JGR》上。一九八一年,位夢華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進修,對美國密西西比灣地區的重力變化進行了觀測和研究,論文以中英文發表在《科學通報》上。上述研究成果曾經引起國內外地質和地球物理界的關注與重視。
一九八二年,位夢華從美國去了南極,是最先登上南極大陸的少數幾個中國人之一,並與美國同行一起,對羅斯海灣海底構造進行了人工地震推測和研究,並對羅斯島的重力場進行了觀測和記錄。
編輯推薦
《南極歷險》為《科學家兩極歷險叢書》之卷一《南極歷險》,本輯將會有怎樣的傳奇故事發生呢?趕快跟隨《南極歷險》來探個究竟吧!!!絕對震撼、絕對好玩、絕對大開眼界!暑假到了,讀這套數,也許真有機會讓位夢華博士帶你到北極玩玩。他可是一進南極、九赴北極喲。一二十年後,說不定你就成了他——一位執著的科學家。
序言
人類是怎樣來到這個星球上的,至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聖經》上說,人是上帝造出來的;科學家則認為,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人類學家推測說,大約一千多萬年以前,非洲大陸氣候炎熱而潮濕,為大面積的熱帶雨林所覆蓋。在這些茂密的森林中,生活著一種猿類,叫做臘瑪古猿。到大約八百萬年之前,氣候開始乾燥起來,熱帶雨林逐漸消失,變成了茫茫的草原。原本生活在森林裡的臘瑪古猿,面臨著兩種抉擇:有一些臘瑪古猿繼續生活在熱帶雨林里,哪裡有森林它們就到哪裡去。它們的後代到現在還是猿類,就是我們在動物園裡看到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另外一些臘瑪古猿走出了熱帶雨林,到草原上去生活。草原非常開闊,它們要找東西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香蕉,剛想吃,來了一頭獅子,它們必須趕快逃走,又捨不得把香蕉扔掉,只好用前肢抱住香蕉,用兩條後腿奔跑。這樣跑來跑去,就學會了直立行走,這就是我們人類進化的第一步。當然,我們的祖先從用四肢攀爬到學會直立行走,並非如此戲劇性,而是一個相當艱巨而漫長的過程,經歷了幾百萬年的艱苦探索,才終於站立了起來並開始使用工具。又經過了幾百萬年的實踐和磨練,到大約二百萬年之前,才學會了製造工具,終於進化成了人類,叫做原始人。在這之前的人類祖先,還只能稱做類人猿。由此可見,好奇和探索是人類進化和進步的原動力。
實際上,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好奇、探索、追求、發現的歷史。從整個人類到每個民族,從一個國家到每個個人,只有敢於拼搏,迎接挑戰,堅忍不拔,歷經磨難,才能進化與進步。否則的話,我們到現在還是大猩猩和黑猩猩。
然而,現在與原始社會相比已是天壤之別,人們出門坐汽車,遠途乘飛機,上班用計算機,回家看電視,真是養尊處優,過著神仙般的日子。那么,現在的人類還需要繼續探索嗎?回答是不僅需要,而且更加迫切。現在的人類社會,正處在從工業文明向科學文明過渡的關鍵時期,科學技術不僅決定著整個人類的發展與生存,也決定著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群體、每個個人的未來與前途。而好奇和探索同樣也是科學技術進步和發展的原動力。實際上,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是一個從好奇到探索,從發現到套用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並不是輕而易舉、一蹴而就,而是極其艱苦、非常複雜,常常需要漫長的歲月、終生的努力,甚至幾代人前仆後繼,還不一定取得突破。例如,有人曾經研究雪花為什麼如此美麗,傾其所有,終其一生,卻一無所獲。
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人類的基因和大猩猩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完全一樣的。可是,如果到動物園里去看看,就會發現,我們人類有說有笑,衣著華麗,而大猩猩們卻愁眉苦臉,赤身裸體,被關在狹小的籠子裡。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呢?就是因為他們的祖先膽小保守,貪圖安逸,躲在森林裡不敢出來。我們的祖先卻走出森林,迎接挑戰,終於進化成了現在的樣子。這就叫做:“一念之差,謬以千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由此可見,觀念決定一切。
我出版這套書,就是希望孩子們能樹立起以下的觀念:一是全球觀,二是科學觀。
什麼是全球觀呢?就是不僅要想到自己的家鄉,想到我們的祖國,還要想到地球,關心地球,愛護地球。生活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由於氣候嚴酷,交通不便,長期處於封閉狀態,與外界很少聯繫,幾千年沒有變化,非常落後而且原始,與西方人接觸之後,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從新石器時代躍變到了現代化。這就有力地證明了,只有開放才能進步。我們國家也是如此,改革開放三十年,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現在由於交通和通訊越來越便利,人類交流也就越來越容易,地球好像變得越來越小,人類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這就叫做“全球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個人,只有盯住全球,融入全球,才能發展和進步,這是人類社會不可阻擋的潮流和趨勢。所以,我們中國人,必須樹立全球觀念。
什麼是科學觀呢?就是要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掌握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意識。現在,人類社會正處在從工業文明向科學文明過渡的關鍵時期,科學技術決定著人類的未來和前途。鄧小平同志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個人,只有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生存和發展,立於不敗之地。因此,我們必須樹立科學觀念。
文摘
小的時候,我生活在農村,活動的範圍也不過方圓數十里,卻經常想入非非,總想走南闖北,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後來我學了地質,跑遍了大河上下、長江南北,到過許多地方,那時候,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還能來到南極。而且,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又從南極走向了北極,不僅完成了少年時的夙願,還大大超過了原先的預期。經歷是一種資源,苦難是一筆財富。其中最難以忘懷的是那些出生人死、驚心動魄、與死神正面交鋒、擦肩而過的危難時刻,以及那些刻骨銘心、艱苦卓絕、與朋友生死與共、同舟共濟的艱苦歲月。至今回想起來,就像電影似的仍然是栩栩如生,令人激動不已,時時衝擊著自己的心靈。遺囑與牙齒
人的命運是難以預料的,正因如此,算命先生才能有飯吃。
我一直活到四十多歲時,才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美國,但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還會到南極。一九八二年,我作為訪問學者,參加了一個美國科學考察小組,決定到南極去考察。那時候,我對南極還一無所知。
美國人一說到去南極,立刻談虎色變,看得非常嚴重,就像是生離死別似的。我卻付之一笑,滿不在乎,覺得到南極跟到別的地方一樣,只不過是跑一趟野外而已,而美國人之所以如此小題大做,大概是因為他們把生命看得過於值錢的緣故。然而,隨著時間的臨近,周圍的氣氛也愈來愈凝重,在我的心理上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有一天,北伊利諾大學地質系主任麥金尼斯教授把我叫了去,鄭重其事地遞給我一份詳細的表格,上面除了聲明這次去南極確係自願之外,還規定了如遭不幸,屍體的幾種可供選擇的處理辦法,並要詳盡地寫上由誰來處理後事,與死者的關係,以及詳細的地址和電話號碼。他嚴肅地說:“你好好想一想,然後仔細地填寫清楚,不用著急,過兩天再給我。”
回到辦公室,我細細地研讀那表格,寫得非常具體,有關遺體的處理提供了兩種選擇,一是運回國內,二是就地掩埋。直到這時,我才開始意識到,看來這次南極之行形勢嚴峻,確非兒戲,於是便認真地考慮起生與死的問題。
人總有一死,而且只有一次,但是想到死卻不知會有多少次。例如,生病的時候會想到死,痛苦的時候會想到死,困難的時候會想到死,危險的時候會想到死,憤怒的時候會想到死,沮喪的時候會想到死,遭受挫折會想到死,蒙受冤屈會想到死,甚至看見別人死了也會想到自己的死。總而言之,死和生一樣在每個人的頭腦中都是會經常出現的。不過,以前我從來沒有把死與法律聯繫在一起,但是,這一次必須……
目錄
作者自序危險之旅
遺囑與牙齒
瘋人院與候補者
洛杉磯驚魂
紐西蘭酒吧
最後的衝刺
天涯遇知己
生死訓練
生存學校
冰上訓練
海角驚夢
冰山巡禮
落人陷阱
絕處逢生
上帝的秘密
畢業典禮
曠野悲歡
風裡逃生
起飛的帳篷
乳白天空
冰上感恩節
企鵝來訪
恐怖谷
瑞克的憂慮
飛往乾谷
山崖的回應
冰湖的報復
暴風雪與惡作劇
爆炸案
傑克與曼托
大爆炸
誰之過
企鵝送行
食堂大戰
天堂與地獄
南極嬰兒
食堂大戰
失蹤的房客
不速之客
難眠的夜晚
搜尋冰下湖
冰縫逃生
皮特的故事
後記
十字架下的秘密
風裡逃生
從沙科爾頓小屋到企鵝村
十字架下的追憶
害人的秘密
豹海豹和南極魚
豹海豹
南極魚
白島與黑島
最後的懸念
地質學家的功績
約翰的秘密
冰封的記憶
挺進南極冰原
通往謎底之路
意外的收穫與驚喜
金剛石的來歷
三簽名
夢幻世界
魂斷天涯
馬拉克教授的深謀遠慮
山窮水盡
絕處逢生
絕密使命
人間際遇
告別南極
使館遭遇
老人聚會
最後的感慨
作者簡介
位夢華科普創作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