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示長安君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示長安君①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②。
草草杯盤共笑語③,昏昏燈火話平生④。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⑤。
欲問後期⑥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⑦。
作品注釋
①示長安君——寫給長安君看。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了長安縣君的封號。
②這兩句說:少年時候久經離別,想念的情意原是不輕的;如今老了,就是相逢,也免不了有些悲傷。愴(chuàng)情——悲傷。
③草草——隨便準備的。杯盤——指的是酒和菜。
④昏昏:昏暗,光線暗淡。這兩句是說,在不太亮的燈光之下,互相談談家常。
⑤這兩句說:自己正感傷兄妹們隔湖隔海地分別了好多年,如今又要冒著風沙到萬里之外去出使。
⑥欲——要。後期——後會的日期。
⑦這句說:我在北方寄信回來時,應該是見到鴻雁南飛的秋天(遼國在北方)。
作品賞析
1060年(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遼國,臨行前與妹妹話別,寫下了這首詩。
多年來,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隨夫遠宦,兩人離多會少,此番又是短聚,也不知後會何期。因而,詩中表現了作者的“愴情”之感。頷聯寫相聚閒聊的情景,最為親切生動,十分感人:“供笑語”表達了相逢的歡樂,“話平生”則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二者相互映襯,更添一層悲涼況味;“草草杯盤”、“昏昏燈火”營造了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更容易生髮悲愴之情;“草草”、“昏昏”是疊詞妙用,“草草”可見酒菜的簡單,歡聚中有些許不足,“昏昏”則烘託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將別的傷痛。而在頸聯中,“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詩人藉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湖海”久隔,“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詩人只把這番情景娓娓道來,言語淺顯尋常,只是一些家常閒話,情意卻非常親切真摯,道出了兄妹間真摯而又親切的感情。
李益有詩《喜見外弟又言別》:“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從內容上看,王安石的這首詩在結構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響頗深。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親王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王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1042年(慶曆二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1067年(治平四年)神宗即位,詔王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1069年(熙寧二年)提為參知政事,從1070年(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1076年(熙寧九年)罷相。後來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卒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