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幸福密碼》

《破解幸福密碼》是2010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畢淑敏。2009年下半年,畢淑敏應“百家講壇”邀請登台演講,錄製了20集關於幸福話題的講座。本書收錄了全部講稿,包括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播出的內容。畢老師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的角度,通過案例為我們詳細解答如何破解心靈鎖鏈——自卑、抑鬱、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這些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破解幸福密碼破解幸福密碼

2009年下半年,畢淑敏應“百家講壇”邀請登台演講,錄製了20集關於幸福話題的講座。本書收錄了全部講稿,包括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播出的內容。畢老師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的角度,通過案例為我們詳細解答如何破解心靈鎖鏈——自卑、抑鬱、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這些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

作者簡介

畢淑敏畢淑敏

畢淑敏 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心理諮詢師。 

著有《畢淑敏文集》十卷, 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鮮花手術》等暢銷書。 

獲國內外各種文學大獎三十餘次。 

作品以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書寫幸福與冷暖, 始終關注生命與死亡,感動萬千讀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

幸福有盲點,失去過的人才知其可貴

學會用荷爾蒙去尋找幸福

沒有內啡肽的激發,幸福不過是跛子

警惕嗎啡帶來的“偽幸福”

給快樂賦予意義,如同讓手指穿過婚戒

享受有節制的快樂,幸福面前不能“飲鴆止渴”

從容享受現在,不給生活開空頭支票

排除病態思維,體會此時此刻的歡愉

忽視身體的語言,我們創造了自己的疾病

第二章

放下包袱,持花而行

給健康打分,評價個體的狀態

改變自己所能改變的事物,接受自己所不能改變的事物

自我肯定,獲得恰到好處的安全感

天下沒有絕對的好事或壞事,就看你如何面對

珍視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隨時相信“我能”

控制情緒,不用“完美”苛求自己

拓寬心理容量,將別人的處境納入思考範疇

勇於表達自己,戰勝自我恐懼

增強心理彈性指數,讓壓力落荒而逃

啟動適度的自我防衛機制,跨越心理危機

恰切評估,對自己有正確的期望

適應改變,將幸福砝碼握在自己手上

所有抑鬱症的產生,都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

不要活在過往,生活從現在開始

第三章

從自卑走向幸福

自卑情結是幸福的最大敵人

自卑者主要的誤區,在於認為自己不配享有真正的幸福

我們的生命,不因別人的喜歡而存在

承認自卑,是邁開改變它的第一步

自我排查,找到自卑的根源

接納自卑,它會以意料不到的方式來幫助你

寫下自己的優點,學會自我鼓勵

找到新模式,覆蓋內心深處的自卑

第四章

封印悲傷,再建自我

悲傷是“喪失”後不可避免的生命體驗

我們正在經歷哪一種悲傷

悲傷只是生活的一面,我們要尋找它的幸福面

接受喪失的現實,開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接納不可逆轉的改變,從生活中尋找新力量

時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要有意識地縫合受傷的心

哀傷不必強求消失,讓其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第五章

適當應激,緩解焦慮

適當的焦慮,讓你保持清醒與活力

利用“應激”機制化解焦慮

A型性格的人是緊張焦慮的高發分子

B、D型性格的心理特徵與自我調節

給A型開方:放慢生活節奏,學會等待

緩解焦慮的生活法則:必須當心,切勿擔心

良好的社會支持網路,能有效抗擊焦慮和危機

C型性格的人是癌症的高發分子

第六章

幸福不是奢侈品

了解幸福的真相,構建自己的幸福體系

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感

自己幸福,也傳播分享你的幸福

附錄

社會再適應評定量表

後記 念叨著一種堅定的幸福

序言

自序

與心靈對接,與更多的人分享幸福

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執行主編王詠琴女士,最早在2007年的某一天,通過我的責任編輯邀請我上《百家講壇》,談談大眾的心理健康問題。我沒有興趣,此事便放下了。後來她幾次來電話約談,我都婉辭。但王詠琴鍥而不捨,又打來電話說這件事。我說,我正在準備環球旅遊呢,完全顧不上考慮《百家講壇》。她很有耐心地回答,那就等您回來再說吧。當我出發去環球航海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平安歸來。那時候,誰跟我說環球之後的事情,我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覺,漠然地不置可否。

航海回來

日曆也翻到了2009年。王詠琴又打來電話。我說,王女士,到此為止吧。沒想到這位王詠琴女士不急不惱,說,咱們打了這許久的電話,彼此還沒有見過一面呢。我知道自己碰上了很有主心骨的那種人,如果你不讓她徹底死心,估計這電話里你來我往的局面還會曠日持久。為了讓她徹底斷了念想,我答應了見面。坐定後,她開門見山地說,您一再拒絕我,我想知道理由。我說,理由很簡單啊,我從沒當過老師,從沒上過講壇。你想想看,到你們講壇上講課的人,哪一位不是當老師的出身呢。我這么大年紀了,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講課是我不擅長的事兒。王詠琴說,《百家講壇》的宗旨是百家爭鳴,並不是只有當過老師的人才能登上“百家”。我說,那也要看這個人願不願意登台。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到聚光燈下,眾目睽睽被聚焦,那讓人很不舒服。 王詠琴說,有些人期望上《百家講壇》。我說,既然有人趨之若鶩,您又何必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請一個不樂意的人呢!讓喜歡上的人講不就很好嗎!大家兩便。

寫作動機

王詠琴見這個理由說不動我,索性掉轉了一個方向,問,我很想知道您為什麼寫作?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我說,我是個當醫生出身的人,見過太多的死亡,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暫。我知道人非常孤獨,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當代人的痛苦更多地是由精神層面而來。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和更多的人分享快樂和思考,這就是我寫作最原始的動力。 王詠琴說,我們《百家講壇》的宗旨也正是如此。而且,買您的書讀,就算是便宜,也要十幾二十塊錢一本。可是,您若到《百家講壇》談談您的所思所想,觀眾除了掏一點點電費以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花費了,當然,他當年買電視還是花了一點錢的,不過不看您這檔節目,他也要看別的節目,所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樣說來,上《百家講壇》和您寫作的初衷是一樣的,都是分享啊。 我從來沒聽過這樣的算賬方法,一時間,有點發愣。說實話,她的話擊中了我。我在西藏阿里,面壁雪山,度過了11年。我經歷過那種滲入骨髓的憂傷,我知道與生俱來的渺小和孤獨感,將伴隨每個人的一生。為了對抗這種孤獨,人們聚集成群,發明了語言和文字,分享感受與心得。在茫茫虛空中與另外的心靈對接,以精神之水,相濡以沫。在天的盡頭,人容易憂鬱。在語言的盡頭,人有希望重生,然而,當眾講話,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據國外的研究,患有“發言恐怖”的人,甚至比害怕死亡的人還要多。我平日寫作,基本上是和鼴鼠相仿佛的工作,(我說的是埋頭在黑暗中挖掘,不是指的做間諜喔!)不喜歡站到大庭廣眾之下,被無數雙眼睛盯視。那會讓人懼怕和不知所措,並擾亂動搖了寫作的平和心境。

百家講壇

最終,這種算術法和與人分享的強大理由,說服了我,我開始了《百家講壇》的節目錄製。從2009年的2月到7月,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我幾乎沒有一天不琢磨《百家講壇》的事兒。說真的,我毫無自信,覺得自己做出了一生中最荒謬的決定,在年近花甲之時,去幹這么一件完全生疏的事情,捉襟見肘,顧此失彼。比如我準備講稿,生怕不夠用,總是多多益善,有時只講了三分之一,時間就到了,章法大亂。錄製節目的頭一天晚上,我必定失眠。平常我是個一沾枕頭就睡著的人,從來不吃安眠藥。《百家講壇》的任務,讓我輾轉反側惴惴不安。我對自己說,為什麼如此緊張呢?是怕講得不好毀了自己的形象嗎?這樣一問,反倒坦然了。我不是心理學的專門學者,也不是打算名滿天下的作家。我只是想把自己心中的一些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年輕的時候,在寂靜冰寒的岡底斯山度過,我深知精神的孤獨是多么淒冷的幻滅。我願在心與心之間架起一道小橋,哪怕只是幾塊墊腳的青石板也好,將我們瑣屑凌亂的生命連線。

選題思路

《百家講壇》給了我高度信任,讓我自由選擇題目。為什麼單單選了關於幸福的話題?在我內心深處,有一個關於幸福的結。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我原來是一個對幸福很迷茫的女人,讓我發生徹底轉變的,是我父母去世。當我父親病危的時候,由於部隊醫院的某項化驗設備壞了,必得把父親的血樣送到另外的一所地方醫院裡去查驗。我捧著裝有父親血液的玻璃管,急匆匆趕往城市的另一端。那家醫院的化驗科主任說,化驗單上標明是急件,我們馬上就開始做,你在外面等著結果吧。我在檢驗科的外面,魂飛膽破焦灼萬分地等待著……不知過了多久,主任出來了,把填寫好的化驗單交給我,然後疑惑地問,這個病人還活著嗎?我說,活著。他說,可是從這張化驗單上所顯示出來的這些化驗數據看,病況極為嚴重。以我們的臨床經驗,這個病人應該早就去世了。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我沒有跟他說這是我父親啊,拿著化驗單,飛也似的往部隊醫院趕,生怕在我送血樣的這一段時間父親已經遠行。匆匆忙忙趕回父親所住的醫院,先到病床前看望父親。我覺得非常有經驗的主任都那樣說了,我會不會已看不到父親了?!沒想到父親非常清醒,在病床上他微笑著對我說,我這一生非常的幸福,因為有了我的事業,因為有了你的母親,因為有了你們…… 第二天,父親走了。這是我父親留給我最寶貴的一份遺囑。我的母親,在臨去世前也說過同樣的話——我很知足,我很幸福……一個人的生命,即使在遭受無比痛苦的折磨,即使是面對死亡的威脅,他也依然可以感知人間的溫暖與幸福。人的精神是任何化驗單都無法呈現的,幸福無處不在,只要精神屹立,死亡也為之匍匐。很多東西,都會因為歲月流轉漸漸地褪去它們生動的顏色,唯有我們對幸福的追求,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意義,感受到人生價值的莊嚴。當我們一己的生命,和一個遼闊的宇宙相聯繫的時候,我們渺小的存在,就變得深厚和絢爛。我願從此以微弱跳動之心,做真誠美善之文字,以應答滄桑無序的人間。我在《百家講壇》一共講了20講,那1000多分鍾炫目燈光下揮汗如雨的錄製,對我的身心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好在堅持下來了。有時回想起,自己都有點佩服自己呢。由於種種原因,播出的集數不足這個數字,這本書收錄的是全部20講稿子的提煉濃縮部分,可作補充。以前從來沒有讀過我的文字的人們,倘若有時間,我建議你讀一讀。我相信也許有一兩句話會走入你的心扉,我們就開始成為了朋友。如果你以前讀過我的一些文字,我也建議你不妨讀一讀。因為有一些觀點的提出,比如訓練你的荷爾蒙,為你的荷爾蒙找到有意義和令人歡愉的分泌規律等等,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之前讀過我所有的作品(如果真是那樣,我受寵若驚。家裡人都不曾這樣認真對待我的文字),那我在向你表示深深感激的同時,建議你就不要讀了。這本講稿,不可能每一句話都有新意。

感謝語

我在此向《百家講壇》為我的節目錄製而辛勞的所有朋友、向曾經坐在台下聽我講座的所有聽眾、向這本書的責任編輯,致以誠摯的敬意和謝意!畢淑敏向你們深深鞠躬!沒有你們,是絕對不會有這本書的。寫完了這本文稿,如同面朝藍天放飛一隻鴿子。我目送它遠去,不知道它將會棲息在何處樹梢或是屋檐下。祝願這隻帶著鴿哨的白鴿,在新主人那裡,盤鏇著發出清音。我有一個祈願——祝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比未讀之前多了一點幸福感! 畢淑敏 2010年1月16日

後記

念叨著一種堅定的幸福

我喜歡絲綢和瓷器。不僅因為它們為中國歷史上最值得驕傲的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古代腳力最矯健走得最遠的商品,更因為它們獨特的俊美。任何一種人工的纖維,至今都無法抵達絲綢的高貴和精彩,就算表面上模擬得有幾分形似了,一貼到皮膚上,那感覺也全然不同,人的觸覺和天然的絲綢更熨帖。瓷器呢,簡直就是魔法師。來自大地的凡土,經過藝人的手和火焰的烘燒,成仙得道,變得光潔如水晶瑩奪目。總感到瓷器在用這造化,表達意味深長的哲理。 2009年國慶,我在江西景德鎮做了一個青瓷的瓶。初起,在那女師傅的攤子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樣品,讓我一時無法確定到底做個什麼物件好。看出我的猶疑,女師傅說,就做個瓶吧。我這時一眼看上了一個盤子的坯,問,做個盤不好嗎?女師傅說,盤也好。不過要是我,還是會選瓶。為什麼呢?我當然要問。瓶,代表平順安寧啊。你沒見中國古代的案几上,人們都擺瓶的。天天看到瓶,念叨著瓶,就是一種許願,人就會平安的。女師傅慈眉善目地說。面對古人這種飽含心理學暗示療法的理由,你還能抗拒么?於是,就動手來做瓶。

書摘

(自序)與心靈對接,與更多的人分享幸福(1)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執行主編王詠琴女士,最早在2007年的某一天,通過我的責任編輯邀請我上《百家講壇》,談談大眾的心理健康問題。我沒有興趣,此事便放下了。後來她幾次來電話約談,我都婉辭。但王詠琴鍥而不捨,又打來電話說這件事。我說,我正在準備環球旅遊呢,完全顧不上考慮《百家講壇》。她很有耐心地回答,那就等您回來再說吧。當我出發去環球航海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平安歸來。那時候,誰跟我說環球之後的事情,我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覺,漠然地不置可否。航海回來,日曆也翻到了2009年。王詠琴又打來電話。我說,王女士,到此為止吧。沒想到這位王詠琴女士不急不惱,說,咱們打了這許久的電話,彼此還沒有見過一面呢。我知道自己碰上了很有主心骨的那種人,如果你不讓她徹底死心,估計這電話里你來我往的局面還會曠日持久。為了讓她徹底斷了念想,我答應了見面。坐定後,她開門見山地說,您一再拒絕我,我想知道理由。我說,理由很簡單啊,我從沒當過老師,從沒上過講壇。你想想看,到你們講壇上講課的人,哪一位不是當老師的出身呢。我這么大年紀了,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講課是我不擅長的事兒。王詠琴說,《百家講壇》的宗旨是百家爭鳴,並不是只有當過老師的人才能登上“百家”。我說,那也要看這個人願不願意登台。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到聚光燈下,眾目睽睽被聚焦,那讓人很不舒服。王詠琴說,有些人期望上《百家講壇》。我說,既然有人趨之若鶩,您又何必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請一個不樂意的人呢!讓喜歡上的人講不就很好嗎!大家兩便。王詠琴見這個理由說不動我,索性掉轉了一個方向,問,我很想知道您為什麼寫作?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我說,我是個當醫生出身的人,見過太多的死亡,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暫。我知道人非常孤獨,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當代人的痛苦更多地是由精神層面而來。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和更多的人分享快樂和思考,這就是我寫作最原始的動力。王詠琴說,我們《百家講壇》的宗旨也正是如此。而且,買您的書讀,就算是便宜,也要十幾二十塊錢一本。可是,您若到《百家講壇》談談您的所思所想,觀眾除了掏一點點電費以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花費了,當然,他當年買電視還是花了一點錢的,不過不看您這檔節目,他也要看別的節目,所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樣說來,上《百家講壇》和您寫作的初衷是一樣的,都是分享啊。

我從來沒聽過這樣的算賬方法,一時間,有點發愣。說實話,她的話擊中了我。我在西藏阿里,面壁雪山,度過了11年。我經歷過那種滲入骨髓的憂傷,我知道與生俱來的渺小和孤獨感,將伴隨每個人的一生。為了對抗這種孤獨,人們聚集成群,發明了語言和文字,分享感受與心得。在茫茫虛空中與另外的心靈對接,以精神之水,相濡以沫。在天的盡頭,人容易憂鬱。在語言的盡頭,人有希望重生。

然而,當眾講話,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據國外的研究,患有“發言恐怖”的人,甚至比害怕死亡的人還要多。我平日寫作,基本上是和鼴鼠相仿佛的工作,(我說的是埋頭在黑暗中挖掘,不是指的做間諜喔!)不喜歡站到大庭廣眾之下,被無數雙眼睛盯視。那會讓人懼怕和不知所措,並擾亂動搖了寫作的平和心境。最終,這種算術法和與人分享的強大理由,說服了我,我開始了《百家講壇》的節目錄製。

從2009年的2月到7月,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我幾乎沒有一天不琢磨《百家講壇》的事兒。說真的,我毫無自信,覺得自己做出了一生中最荒謬的決定,在年近花甲之時,去幹這么一件完全生疏的事情,捉襟見肘,顧此失彼。比如我準備講稿,生怕不夠用,總是多多益善,有時只講了三分之一,時間就到了,章法大亂。錄製節目的頭一天晚上,我必定失眠。平常我是個一沾枕頭就睡著的人,從來不吃安眠藥。《百家講壇》的任務,讓我輾轉反側惴惴不安。我對自己說,為什麼如此緊張呢?是怕講得不好毀了自己的形象嗎?這樣一問,反倒坦然了。我不是心理學的專門學者,也不是打算名滿天下的作家。我只是想把自己心中的一些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年輕的時候,在寂靜冰寒的岡底斯山度過,我深知精神的孤獨是多么淒冷的幻滅。我願在心與心之間架起一道小橋,哪怕只是幾塊墊腳的青石板也好,將我們瑣屑凌亂的生命連線。

2010年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全民閱讀活動組織協調辦公室組織19家中央媒體和入口網站開展的2010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推薦活動,2011年1月27日在北京揭曉最終書目。經媒體推薦評議、專家審查、網路投票等多環節,最終《毛澤東箴言》《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拯救男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次發現叢書·手電筒系列》等50種圖書榮膺2010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