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漢宮秋》是一個末本戲,以漢元帝為主唱,他是一個從被蒙蔽到發現真相,處於難堪境地後更加悽愴孤獨的人物。但是,他的妥協決不僅僅是因為他軟弱個性等個人因素,使元帝陷入困境的也不僅僅是番王。實際上,作者的創作意圖從未把批判的矛頭鮮明地指向胡、漢中的哪一家,而是將《漢宮秋》作為命運人生觀的一種文學圖式,著意表現了一種困境,一種不可逆轉的沮勢,與一種興衰不定、生死無常的幻滅感。

簡介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漢宮秋》是以漢元帝為愛情主人公的末本戲。君王以愛情主人公的面目出現,突破了傳統封建道德觀念中君王以刑政教化為重的那個嚴肅、無情形象的禁錮。同時,渴望安定和平、幸福生活的生存意識的彰顯以及戲劇中“情”的詩化處理方式都增添了《漢宮秋》的魅力。
《漢宮秋》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代表作。
明人臧晉叔把它列在《元曲選》之首,清人焦循《劇說》更推崇其為“絕調”。
《漢宮秋》是一個末本戲,以漢元帝為主唱,他是一個從被蒙蔽到發現真相,處於難堪境地後更加悽愴孤獨的人物。但是,他的妥協決不僅僅是因為他軟弱個性等個人因素,使元帝陷入困境的也不僅僅是番王。實際上,作者的創作意圖從未把批判的矛頭鮮明地指向胡、漢中的哪一家,而是將《漢宮秋》作為命運人生觀的一種文學圖式,著意表現了一種困境,一種不可逆轉的沮勢,與一種興衰不定、生死無常的幻滅感。
在傳統的閱讀中存在兩大誤區:一是過分強調王昭君形象的歷史內涵;二是走進了民族矛盾的犄角,從而使對作家、作品的研究陷入了矛盾、尷尬的境地。筆者以為《漢宮秋》藝術魅力不僅在於它本身所能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意蘊闡釋,還在於作者對帝王形象的人性解讀以及生存意識的覺醒上。另外,作者對戲劇“情”的詩化處理方式也增添了《漢宮秋》的魅力。

劇情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元朝四大悲劇之一,《漢宮秋》的主角是漢元帝。作品通過他對文武大臣的譴責和自我嘆息來剖析這次事件。作為一國之主,他連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護,以致演成一幕生離死別的悲劇。
漢元帝因後宮寂寞,聽從毛延壽建議,讓他到民間選美。王昭君美貌異常,但因不肯賄賂毛延壽,被他在美人圖上點上破綻,因此入宮後獨處冷宮。漢元帝深夜偶然聽到昭君彈琵琶,愛其美色,將她封為明妃,又要將毛延壽斬首。毛延壽逃至匈奴,將昭君畫像獻給呼韓邪單于,讓他向漢王索要昭君為妻。元帝捨不得昭君和番,但滿朝文武怯懦自私,無力抵擋匈奴大軍入侵,昭君為免刀兵之災自願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單于得到昭君後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捨故國,在漢番交界的黑龍江里投水而死。單于為避免漢朝尋事,將毛延壽送還漢朝處治。漢元帝夜間夢見昭君而驚醒,又聽到孤雁哀鳴,傷痛不已,後將毛延壽斬首以祭奠昭君。《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流傳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名家雜劇》本、明顧曲齋刻《元人雜劇選》本、《元曲選》甲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曲大觀》本、《元曲四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取材於王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從西漢到元初,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它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大致情節是:西漢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宮人王嬙賜呼韓耶單于為閼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韓耶死,從成帝敕令,復為後單于閼氏。元帝時,漢強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主動實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體表現。

人物

昭君漢文帝出塞毛延壽單于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這是一段段時代的縮影,可以說是漢民族屈辱於邊塞少數民族的縮影。一代帝王沉迷於酒色之中,為女子而女子而流淚,白日不上朝。對邊塞少數民族的強大軍隊,手足無措,只得結親和好。 毛延壽是朝中庸官的代表。他們無德無能,只是嘴如蜜般甜,哄得帝王心花怒放。他們在朝中的地位自然也不會低。 為什麼朝中縱有千軍而在關鍵時刻卻一將難求? 一類是“滿朝中都做了毛延壽”,一類是“恐怕邊關透漏,央及家人奔驟。似箭穿著雁口,沒個人敢咳嗽”。這樣一朝官,多與少有何不同?昭君是和親的犧牲品,而又有多少女子為此而犧牲?她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幸福換得國家的安定。
(一)帝王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匈奴國強盛,控弦甲兵百萬。漢用婁敬之謀,兩國講和,以公主嫁匈奴國中,匈奴國實是漢朝外甥。漢朝沒有匈奴兵力強盛,結親和好。漢朝疆域廣闊,兵力竟然敵不過匈奴國,想來真是可悲。
某夜月昭君夜撫琵琶,被漢元帝無意間聽到,尋聲找去,發現在冷宮中竟藏著位絕世佳人。“將兩葉賽宮樣眉兒畫,把一個宜梳裹臉兒搽,額角香鈿貼翠花,一笑有顛城價。·······”這是漢元帝對她的描述,足見其貌美。接著漢文帝怒斥毛延壽----我責問那待詔別無話,卻怎么這顏色不加搽?點得這一寸秋波玉有暇。端的是卿沙目,他雙瞎?便宣的八百姻嬌比並他,也未必強加俺娘娘帶破賺丹青畫。”可想想,倘若不是見到了昭君,漢元帝會想到那畫中的醜小鴨其實是美麗的天鵝?不,不會!宮裡女子如此多,他怎麽可能去想?但在昭君面前,他這么罵是為了體現王者風度,話中也表現出他對昭君的喜愛。
“自從西宮閣下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痴如醉,就不臨朝。今日方才升殿,等不得散了,只索再到西宮看一看去。”“愛他晚妝罷,描不成,畫不就,尚對菱花自羞。我來到這妝檯背後,元來廣寒殿嫦娥,在這月明里有。”
這裡一則表現出王昭君相貌十分美麗,如仙子下凡。另一方面則表現出君王深深的沉醉於美色之中不可自拔。因美色而就不臨朝。
匈奴使者前來索要昭君,元帝手下卻無一元將領肯去破敵。無可奈何只得含淚送走昭君。一代君王連一弱女子都保護不了,去保護江山,難!
“看今日昭君出塞,幾時似蘇武還鄉?”
漢元帝親自送昭君上路,依依不捨,真是少有的多情帝王。此段唱描述離情糾集心中:“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鹹陽。返鹹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蟄;泣寒蟄,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漢元帝送走昭君後,思念不已。雁過長空,留聲淒絕,喚起漢主心中共鳴。夢中夢見昭君歸漢,醒來更感孤單。
葉落深宮雁叫時,夢回孤枕夜相思。
(二)臣子
開篇中毛延壽說:“因我百般巧詐,一味諂諛,哄的皇帝老頭兒十分歡喜,言聽計從。朝里朝外,那一個不敬我,那一個不怕我。我又學的一個法兒,只是教皇帝少見儒臣,多昵女色,我這寵幸,才得牢固。”這明擺是庸臣,可是他會說會做,把皇帝弄得團團轉,到頭來還是認為他最好,最“忠心”。也正是因為庸臣相伴女色相依,儒臣少見,才造成宮中無將抵外。這也是昭君等女子出塞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陛下,咱這裡甲兵不利,又無猛將與他相持,倘或疏失,如之奈何?望陛下割恩與他,以救一國生靈之命。”聽起來真是可笑。一朝文官武將,竟說兵甲不利,只等著紅顏女子去解救一國生靈。可悲又可笑。
“臣想紂王只為寵妲己(daji),國破身亡,是其間也。·······不是臣等強逼娘娘和番,奈番使定名奈取;況自古以來,多有因女色敗國者。”用歷史中女色而國破家亡來提醒漢元帝,有表現出自身也無奈而定出這種計策。為何關鍵時刻只是推拖而沒有一員猛將?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三)紅顏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昭君一出場就因不肯行賄,不屈與權貴。毛延壽一怒之下在美人圖上做手腳,結果昭君被打入冷宮,不曾被寵幸。一個偶然的機會,漢元帝發現了絕色佳人王昭君,大有相見恨晚之慨,當即許她為明妃。
然而幸福時光是短暫的。負罪外套的毛延壽將昭君的畫像送給了單于,單于十分喜歡。在毛延壽的極力慫恿下,單于向漢索要王昭君。
“妾既蒙陛下厚恩,當效一死,以報陛下。妾情願和番,得系刀兵,亦可留名青史。使妾與陛下閨房之情,怎生拋舍也!”這裡既表現出昭君願為國而和番,又表現出她對王的不捨,甚是感人。
“忍看主衣裳,為人作春色。”以及“今生已矣,尚待來生。”這些自白中,流露出深深地悲痛與哀婉。也流露出殉情以致殉情,寧死不肯跨入國門半步。
環佩魂,歸青冢月,琵琶聲斷黑河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