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刊本﹐系萬曆七年(1579)保定巡撫張鹵選刊並序﹐大名府刊刻﹐凡二十卷﹐收書十四種。第一卷為洪武《大明令》﹐分吏令﹑戶令﹑禮令﹑兵令﹑刑令﹑工令﹔第二卷為《大誥》﹔第三至六卷為《諸司職掌》﹐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五軍都督府之職掌﹔第七卷為洪武《禮制》﹐計進賀禮儀等十一項﹔第八卷為洪武《禮儀定式》﹐包括朝參等十三項﹐並附宣德四年﹑成化十三年﹑弘治七年﹑弘治十六年事例﹔第九卷為洪武《教民榜文》﹐計四十一條﹔第十卷為洪武《資世通訓》﹐包括士﹑農﹑工﹑商等社會階層的身分義務﹐計十四項﹔第十一卷為洪武《學校格式》﹐包括歷年學規總計四十七條﹐禮部條例十四條﹔第十二卷為洪武《孝慈錄》﹐包括服喪的五種制度﹔第十三﹑十四卷為《大明律》﹔第十五卷為正統時《憲綱》和洪武《稽古定製》﹐前者包括憲綱三十四條﹑憲體十五條﹔第十六至十九卷為《大明官制》﹐包括兩京及各省職官的設定和秩品﹐以及新官到任儀注等﹔第二十卷為《節行事例》﹐包括在外郡縣迎接詔敕﹑開讀禮儀等二十項。
鎮江丹徒縣刊本﹐原有嘉靖舊刊本。萬曆四十一年﹐知府康應乾補刻。凡十四卷。第一至第十卷﹐收錄《大明令》﹑《洪武禮制》﹑《諸司職掌》﹑《孝慈錄》﹑《禮儀定式》﹑《教民榜文》﹑《節行事例》﹑《稽古定製》﹑《憲綱》等九種﹐內容與大名府刊本同。第十一卷為弘治吏部條例﹐計六項九十八條。第十二卷為軍政條例﹐包括宣德四年條例三十三條﹐正統元年條例十四條﹐以及正統二年和三年條例。第十三卷為弘治問刑條例﹐計二百八十條。
不分卷刊本﹐選刊者不詳。其中除《大明令》﹑《御製大誥》﹑《洪武禮制》﹑《禮儀定式》﹑《教民榜文》﹑《孝慈錄》﹑《稽古定製》外﹐還有《御製大誥》續編八十七條﹐《御製大誥》三編計四十三條﹐《大誥武臣》計三十二條﹐及《皇明祖訓》。
此外﹐還有八冊明刻本﹑嘉靖刻本二十一卷﹑朝鮮版本三十卷等。北京圖書館藏有鎮江丹徒縣刊本和八冊明刻本。日本東洋文庫藏有大名府刊本﹐蓬左文庫藏有嘉靖丹徒縣刊本﹐市村文庫藏有萬曆丹徒縣補刻本﹐內閣文庫藏有不分卷本。1967年日本古典研究會將東洋文庫﹑蓬左文庫﹑內閣文庫所藏三種刊本彙編影印出版﹐書後並附有山根幸夫《皇明制書解題》。
相關詞條
-
皇明制書
皇明制書這本古籍是明朝正德以前法令和制度的匯集。收集多種明代前期的重要文獻﹐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和明代歷史的重要資料。有刊本多種﹐保存較完備的有大名府刊...
簡介 內容 -
制書
制書就是皇帝說的話。所謂“天子之言曰制,書則載其言。”在周代,帝王的命令叫命。秦始皇滅六國後,改命為制,制即成為用以頒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專用文書。《...
歷史沿革 制書辭書 -
御制皇陵碑
在明皇陵。碑高20餘尺,寬約6尺,有碑文二十六行,每行五十六字。文為楷書,額篆“大明皇陵之碑”。洪武十一年,命江陰侯吳良督工新造皇堂,先元璋嫌原皇陵碑記...
《御製皇陵碑》 內容 朱元璋《御製皇陵碑》 -
皇極驚世錄
《皇極驚世錄》是網路原創作者逆雪創作的網路修真小說,全書總計三十二卷,總字數2182255字。《皇極驚世錄》主要講述所有修煉者的最高境界是神之境界,而神...
基本內容 作品榮譽 內容介紹 章節目錄 -
皇明經世文編
《皇明經世文編》是一部明代文章的總集。全書共五百零四卷,補遺四卷,以人為綱,按年代先後為序,選錄了四百二十人家的文章。這本書的編輯過程採用了主編負責,集...
皇明經世文編 相關條目 陳子龍 徐孚遠 宋征璧 -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
中國明太祖朱元璋在其故鄉臨濠所建都城的宮城及父母陵墓前的石刻群。分別在安徽省鳳陽縣城西北隅和西南7公里處。明洪武二年(1369)九月,朱元璋詔以臨濠為中...
中都皇故城 鳳陽明皇陵 明皇陵石刻 遺址保護 -
皇明祖訓
《皇明祖訓》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編撰的明朝典籍。內容是為鞏固朱明皇權而對其後世子孫的訓戒。 初名《祖訓錄》,始纂於洪武二年(1369)﹐六年書成﹐九年又加...
來歷 淵源 內容簡介 目錄 全文 -
皇
“皇”是“煌”的本字。王,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最高統帥。皇,金文(發光的帽子) (王,最高統帥),是的變形,是“冒” 的省略,表示金屬護盔;在護盔上加...
漢字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
《明皇秉燭夜遊圖》
《明皇秉燭夜遊圖》作者 高啟 ,朝代明初,體裁為七言古詩,詩中描述了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以後的奢靡生活,藉此諷刺作者所處時代的當政者的安逸生活,含有針砭時弊的意義。
作品信息 原文 注釋 鑑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