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發智論
全稱《阿毗達磨發智論》,古印度迦多延尼子著,唐玄奘譯。20卷。顯慶二年(657)於長安大內順賢閣開始翻譯,五年於玉華寺譯畢。因此論為說一切有部的根本論書...
簡介 特點 -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毗達磨發智論(二十卷,亦名說一切有部發智論),據說是在佛滅後三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譯,二十卷。六足論義門少,發智論最廣,故後代論師以被六論為足,發智論為身。因之名曰發智身論。已上六足一身之七論,為說...
-
地論學派
地論學派亦稱地論宗。以傳習、弘揚《十地經論》而得名。
基本介紹 兩派簡介 相關論著介紹 代表人物 相關詞條 -
大毗婆沙論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梵文: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又稱《阿毗達磨發智大毗婆沙論》、《大毗婆沙論》、《鞞婆沙論》...
基本內容 -
內發論
內發論:一般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於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是由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
內涵: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
三論宗
三論宗是中國隋唐時代佛教宗派。因據印度龍樹《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百論》三部論典創宗而得名。又因其闡揚“一切皆空”、“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
簡介 源起 由來 理論概述 宗義 -
坐忘論
《坐忘論》是一部道家坐忘的理論專著,《坐忘論》認為,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可寶貴的是道。 《坐忘論》的宗旨,就是講述修道的“階次”。按修習次第,...
影響 作者 原文 坐忘論另篇 兩種《坐忘論》 -
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
《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二百卷,北印度五百大阿羅漢等造,唐玄奘譯。
-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毗曇心論簡稱《雜心論》,十一卷,尊者法救造。劉宋時代天竺三藏僧伽跋摩於元嘉十二年(435)譯出,由寶雲傳語,慧觀筆受。在此譯之前,已經譯過兩次︰一是...
簡介 各品的主要內容如次︰ 發展歷 《雜阿毗曇心》解釋 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