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登長城
---慕田峪段 余光中
東盡滄海,西走天涯
迢迢兩千公里的邊愁啊 難道
就憑這無情的花崗石磚
長方型的鄉心沉沉甸甸
一塊又一塊接了又疊
這么斜而又陡的砌起么?
砌城的手啊,多繭的,早已放手
守城的眼啊,少寐的,也已瞑目
不知道當年戎族的朝朝暮暮
是逆風北眺狼煙的邊警?
是回首南顧夢裡的閨情?
不知道再長的城牆再厚的磚
擋得住胡馬擋不住流年
不再是邊關遠寨了,不再
是鎧甲對抗弩箭的戰爭
縱雉堞嚴整,那許多前朝舊代
兩千年的患得患失,統統
從垛口的缺口無奈的流去
只留下你,烽火寂寂,戎樓空空
仍盤在萬山的脊上,一條
飛不走游不去的古龍
一面其長無比的巨碑,見證
我祖先的憂患和辛苦,多少血淚
紀念那許多守將與邊卒
倚也倚不斷千里的欄桿
磨也磨不穿頑固的玉璧
只留下這一條拉鏈的神奇
從戰國的那頭鎖到現今
“買一件紀念品吧” 那小販
倚在牆角招呼著遊客
招呼白髮登城的我
“不用了”我應他以苦笑
憑歷劫不磨的石磚起誓
我不是匆匆的遊客,是歸魂
正沿著高低迴轉的山勢
歸來尋我的命之脈,夢之根
只為四十年,不,三千里的離恨
比屈原更長,蘇武更遠
這一塊一塊專療的古方
只一帖便愈
作者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於江蘇南京,在秣陵路國小讀書(原崔八巷國小)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 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師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主題
體現表達了詩人的“鄉心”,體現了詩人的“鄉愁”,一種濃濃的愛國深情。
詩歌評析
該詩情深意切,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本詩先通過一系列的聯想,烘托出一種悲涼的氣氛,體現了詩人一種思鄉之切。
句子簡評
1.一條飛不走游不去的古龍
運用比喻:長城和古龍外表相似,體現了長城的源遠流長和氣勢之雄偉,表達了詩人對長城的讚美之情,對先人的一種懷念。
2.這一塊一塊專療的古方,只一帖便愈
運用比喻,將長城磚比為了一個個古方,只因為這次登臨長城而也了卻了自己魂牽夢縈無法釋懷的鄉愁,體現了詩人的思鄉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