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 元好問
詩詞正文
大茂維岳古帝孫,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奠位豈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一拂元都門。
《登恆山》是金朝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代表作品之一。
金 元好問
大茂維岳古帝孫,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奠位豈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一拂元都門。
《登恆山》是明代汪承爵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描寫了恆山於群山中獨尊的特點及作者登臨時的喜悅心情。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恆山,含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的恆山,即所謂“北嶽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確定為“五嶽”之北嶽恆山。位於山...
位置境域 主要山峰 埡口關隘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五嶽之中古北嶽恆山,從春秋戰國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境內,即今天河北省保定市的大茂山。明末清初時才被定為山西渾源天峰嶺(玄武山)。古籍記載一般為曲陽恆山(...
歷史 仙山福地 相關典籍 北嶽詩詞 山嶽崇拜五嶽之中古北嶽恆山,從春秋戰國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境內,即今天河北省保定市的大茂山。明末清初時才被定為山西渾源天峰嶺(玄武山)。古籍記載一般為曲陽恆山(...
歷史 仙山福地 相關典籍 北嶽詩詞 山嶽崇拜恆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 1982年,山西恆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曾...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生物資源 主要景點 人文歷史曾名曰常山、恆宗、元岳、紫岳。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約62公里。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揚名國內外。
景點介紹 歷史文化 景區特點恆山遊記。岳廟始建於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並於北魏年間重修,後經歷了宋、元、明、清幾代維修與擴建。在明代以前曲陽縣大茂山一直都被稱作北嶽恆山,明...
原文 注釋翻譯 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恆山,狹義的恆山,即所謂“北嶽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為“五嶽”之一,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位於山西...
歷史 仙山福地 相關典籍 北嶽詩詞 山嶽崇拜即河北省阜平縣東北的古北嶽恆山,文獻一般記載為北嶽在真定,常山有北嶽廟。真定縣為金朝析常山而設定。漢、宋避帝諱為常山(漢文帝、宋真宗均名恆)。漢宣帝神爵...
常山由來 常山衍生 歷史文化 常山衰落 常山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