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合璧》

一部有關於瘟疫的專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二卷。明·吳有性原撰。清·王嘉謨補輯。刊於1822年。王氏認為吳氏“《瘟疫論》一書,獨闡雜氣,創瘟疫之法門”,但“未免醇疵互見”,遂予刪訂重編,並匯集諸家有關瘟疫的學術研究與臨床經驗為補充,便於讀者參閱。

版本情況

現存幾種清刻本。

作者簡介

吳有性,明代醫學家。字又可,江蘇吳縣人。居於太湖綱庭山。精醫術,尤擅長溫病。明末崇禎年間,北方大疫,死者枕藉,人多以傷寒治法治之而不效。有性懷革新之思想,推究其病源,察其傳變。認為溫病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溫非暑,而是由天地間別有一種戾氣,或稱癘氣、雜氣,與傷寒不同。其病系口鼻內,伏於膜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其戾氣具有特適性、偏中性,乃指某種動物於某種戾氣有親和力,而其他動物則不病;對侵入的某一動物的一種器官有親和力,則不侵犯其他器官。而戾氣之侵入是否有發病之可能,則與機體之強弱相關。此論點於吳氏之著作《瘟疫論》中表達無遺。另又提出其特殊的“三消”、“達原”等療法,以治療瘟疫證。其學說為後世所推崇,亦是後代溫病學說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影響,故《四庫全書總目》謂其“推究病源,參稽醫案,著為此書,瘟疫一證,始有繩墨之可守,亦可謂有功於世矣。”現《瘟疫論》有多種版本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