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的三次長征》

《王震的三次長征》

《王震的三次長征》是曾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粵漢鐵路長岳段工會糾察隊中隊長。書中記述了他率領部隊三次長征的艱難歷程和傑出表現。本書記述了他率領部隊三次長征的艱難歷程和傑出表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王震的三次長征王震的三次長征

《王震的三次長征》是曾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粵漢鐵路長岳段工會糾察隊中隊長,湘鄂贛邊區赤衛隊支隊長兼政委,中國工農紅軍湘東獨立一師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兼第八軍代政委,湘贛軍區代司令員——王震同志的傳記,書中記述了他率領部隊三次長征的艱難歷程和傑出表現。
2007年適逢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2008年是王震同志百年華誕,《王震的三次長征》記述了他率領部隊三次長征的艱難歷程和傑出表現。
第一次長征,紅二、六軍團決定先向昆明虛晃一槍,然後急速北進飛渡金沙江,3月31日離開盤縣地區,分兵兩路向雲南中部急進。紅二、六軍團於4月6日攻占尋甸,8日搶占普渡河;王震和蕭克率紅六軍團則經白岩、羊街、可朗等地向普渡河前進。第二次長征,中原會師意義重大,它為南下支隊繼續南征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全體指戰員增強了信心和勇氣,也極大地鼓舞了豫鄂皖湘贛邊區以及敵後的廣大軍民。第三次長征,彭德懷從蘭州飛抵酒泉,在第一兵團召開的黨委擴大會上,就進軍新疆執行各項政策和注意事項講了話。王震在會上宣讀了向新疆進軍的命令,同時宣布:10月10日我軍開始向新疆大進軍。

目錄

自序
第一次長征
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
和紅三軍會師
轉戰湘鄂川黔
突出重圍開始戰略轉移
搶渡金沙江
翻越萬年雪山
甘孜的風雲
走過人跡罕到的草地
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
“第二個長征”
一個重大的戰略部署
卑中原與新四軍會師
轉戰鄂南與湘贛邊
“我們走著一條痛苦的血染的路”
從大庚嶺北返的艱難歷程
談判桌上的角逐
殺出進軍陝南的通道
每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越過川陝公路
勝利回到陝甘寧邊區
第三次長征
七屆二中全會上請纓到新疆去
奮勇西進,橫掃隴海沿線守敵
直搗青馬老巢,“不教胡馬度天山”
兵臨玉門關下,新疆和平起義
別具一格的動員大會
衝破艱難險阻,挻進天山南北
完成解放西北大業,為鞏固祖國統一作出貢獻
王震三次長征大事記
附錄一:憶南征
附錄二:三訪王震將軍
我的歷史自傳

前言

王震同志生於1908年4月,湖南瀏陽人,鐵路工人出身。20年代從事工人運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即獻身革命戰爭,戎馬揮戈20年。他南征北戰,縱橫馳騁大半箇中國,從一名游擊隊長成長為威震中外的一代名將。
敢於決戰,敢於衝鋒,敢於勝利,不怕犧牲,一往無前地壓倒一切敵人,這是共產黨人特有的精神和氣魄。這種精神和氣魄,在王震同志身上表現得特別充分和鮮明。每次戰鬥打響,他都親臨火線指揮。他畢生作戰數千次,每每親率部隊衝鋒陷陣,曾七次身負重傷,在戰場上曾經創造過無數驚人的戰績。1948年l1月間,敵第七十六軍萬餘人集中在陝西澄城狹小的永豐鎮中,王震在兄弟縱隊配合下,率領第二縱隊果斷出擊,一戰斃敵四千餘人,俘敵軍長李日基以下萬餘人,曾被譽為“攻堅戰中一個軍殲敵一個軍的模範戰例”。他在我國曆次革命戰爭中作出的不朽功績,《王震傳》中已有詳盡的記載。
在漫長的中國革命戰爭中,王震曾經三次率領部隊進行了創紀錄的長征,對中國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1934年至1936年,王震曾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參加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4年8月,他任第六軍團政治委員,在任弼時領導下,與軍團長蕭克執行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的任務,率部西征。衝破湘、桂、黔三省國民黨軍隊20餘個團的圍堵,10月到達黔東,與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紅軍第二軍團會師。爾後轉戰湘鄂川黔邊,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長征,創建、發展和鞏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王震和蕭克率紅六軍團會同紅二軍團一起繼續長征,1936年6月在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他和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同紅四方面軍廣大官兵一起,堅決反對張國燾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陰謀活動,與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抗日。同年10月,在甘肅會寧和寧夏將台堡實現了三大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精彩書摘

《王震的三次長征》第一次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和中央機關離開中央蘇區,開始長征。此前,中央軍委已在7月下旬命令王震所在的紅六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移,任弼時為中央代表隨軍行動,成為長征的先遣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