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手術》

《牙周手術》是一部醫學圖書,作者是南京醫科大學。

《牙周手術》

【書 名】牙周手術基本技術
【ISRC】03-0089
【作 者】南京醫科大學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單位】南京醫科大學
【出版日期】2003
【片 長】40分鐘
【語 種】中文
【載 體】VCD
【系列光碟】
【類 別】醫學光碟

牙周手術治療

摘要:為了預防疾病,減緩或終止疾病進展,重建受損的牙周膜,維持已取得的療效。臨床上使用多種治療方法,如齦下刮治、切齦術、改良Widman翻瓣術等治療牙周疾病。對手術治療進行比較的縱向研究,毫無疑問是牙周病學臨床研究的重要部分。它們與臨床密切相關,可指導醫生的日常工作。本文回顧了一些研究組的縱向臨床研究結果,討論了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儘管對於什麼是最好的手術方法仍有爭議,但這些研究結果不僅為將來更複雜的研究提供了依據,也為未來的牙周手術的發展指出了方向。

關鍵字:牙周手術牙周治療方法比較

21世紀的牙周手術
牙周治療的目的是預防疾病,減緩或終止疾病進展,重建受損的牙周膜,維持已取得的療效。它包括多種治療方法,如齦下刮治、切齦術、改良Widman翻瓣術以及伴有或不伴有骨修整的全厚瓣或斷層瓣術。儘管一些縱向臨床研究討論了各種方法的優缺點,但最好的手術方法是什麼仍有爭議。

第一篇關於牙周治療方法比較的報導出現於30年前。在那之前,治療方法的選擇基於經驗與推理。Ramfjord試圖在前瞻性長期研究的結果上建立科學的牙周治療原則[10,27,28,50,51,54]。他以先鋒的姿態挑戰了過去長期被人們認同的一些教條,將新的概念引入了牙周病的臨床研究。
Ramfjord建議以附著水平的改變作為評價比較牙周治療的主要指標[10,27,28,50,51,54]。附著喪失被認為是衡量疾病進展的最好指標,這一點將在本章的後面詳細談到。

對手術治療進行比較的縱向研究毫無疑問是牙周病學臨床研究的重要部分。它們與臨床密切相關,可指導醫生的日常工作。從事此類研究的中心有7個:密執根、歌德堡、明尼蘇達、華盛頓、奧爾胡斯、圖森和內不拉斯加。每一個研究組都作出了特有的貢獻,為我們現有的知識奠定了基礎,並為將來更複雜的研究提供了依據。

密執根最早比較了潔治和袋消除術[54]。袋消除術是指切齦術和伴有或不伴有骨修整的翻瓣術。後來改良Widman翻瓣術,刮治和根面平整也納入了比較。最初進行的是組間比較,後來發展成了自身對照,這有利控制許多會影響治療結果的變數。

密執根研究的另一特點是按照初查時的探診深度進行數據分層:1~3mm、4~6mm、mm以上。結果按照牙齒類型進行比較:上頜磨牙、下頜磨牙、上頜前磨牙、下頜前磨牙、上頜前牙和下頜前牙。最後對全口或分層後的數據進行分析。不同治療方法、不同初查探診深度、不同牙齒類型間只有很細微的差別。儘管這種差異沒有臨床意義,但此研究揭示了確實存在某種差異。

雖然袋消除術最大程度減少了探診深度,但潔刮治、根面平整和改良Widman翻瓣術能更好的改善附著水平。儘管磨牙的療效稍差,不同牙齒對治療還是顯示了相似的反應。初查時探診深度較淺的牙齒由於治療會喪失少量附著,而初查時探診深度較深的牙齒則有最大程度的附著獲得和探診深度減少。

歌德堡的研究設計更多樣化,因此與密執根得出了稍有不同的結論[29-35,42-44,55,59]。Lindhe和Nyman認為只要取得理想的菌斑控制,晚期牙周炎也是能被治癒的[29]。因此研究沒有包括不能保證牙列菌斑控制的患者,並為患者提供了2周一次的專業清潔牙齒。研究早期分組比較了:切齦術,伴有或不伴有骨修整的改良Widman翻瓣術和伴有或不伴有骨修整的根向復位瓣術。所有這些方法均能終止附著喪失,但只有在避免骨切除,軟組織縫合後完全覆蓋牙槽骨時才能獲得最大附著[29,43,44,55]。至今沒有證據直接顯示菌斑是牙周炎的原因,但這些研究確實表明沒有菌斑就沒有疾病的進展。

此後,歌德堡又自身對照比較了刮治、根面平整和改良Widman術[33-35]。研究關於附著改變和探診深度減少的發現與Ramfjord相似。(表1)研究確定了潔刮治、根面平整和改良Widman術的臨界探診深度,深度小於它歸為附著獲得,大於它歸為附著喪失。潔刮治,根面平整的臨界探診深度為2.9mm,改良Widman術的臨界探診深度為4.2mm。這一研究完善了治療反應與初診探診深度有關的理論,顯示出:
(1)反應具有治療特異性;
(2)可準確預計附著獲得的水平。這比那種認為特定分層可出現附著獲得或喪失的觀點更精確。

明尼蘇達的研究主要比較了潔刮治、根面平整和改良Widman術[47-49]。6.5年中沒有發現治療組之間的差異。磨牙和非磨牙的附著水平與牙齒喪失差異也很小。奧爾胡斯比較了根向復位瓣術、改良Widman翻瓣術、刮治和根面平整[11-13],也沒有發現差異。上述兩地的研究設計良好,證實了密執根和歌德堡的研究結果。

華盛頓研究組嚴格定義了牙槽骨手術是指恢復正常圓弧形骨外形的手術[45,46]。伴有骨修整的根向復位瓣術較單純根向復位瓣術減少袋深更明顯,但可能有輕微附著喪失。作者認為骨修整術能更有效的減少袋深,控制炎症。

圖森的研究不同於以往之處在於它是在私人診所而非醫科院校進行的[4,5,26]。Berker比較了潔刮治、根面平整、改良Widman術和嚴格定義的牙槽骨手術。在研究期間內,各治療組之間只有很小差異。這證實了醫科院校的發現,並表明私人診所也能取得相似的療效。

內不拉斯加的研究是最近進行的,具有許多設計特點[1,15-25]。
第一,它包括了牙冠潔治組,由於這不是治療牙周炎的恰當方法,故該組中許多牙齒不得不被排除。
第二,它使用水平向附著水平分析治療反應。由於治療方法不同,解釋這些數據顯得較複雜,但可看出,骨手術的位點復發率最低。
第三,位點按照術後而非初查探診深度分層。因此療效的評價實際上是基於維持期的探診深度,結果發現復發率隨探診深度增加而增加。
第四,計算了復發位點的年復發率。刮治、根面平整組最高,改良Widman翻瓣術組與其接近,骨手術組最低。
最後,研究還評價了吸菸對療效的影響,吸菸者對治療仍有反應,不過相對較弱,並且吸菸者較非吸菸者復發率更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