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油畫作品《父親》,作者羅中立,創作時間於1980年,作品篇幅:216x152公分。
《父親》一畫曾獲“中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其畫面具有一種悲劇性的震撼力,表現了生活在貧困中的老農形象;老農開裂的嘴唇、滿臉的皺紋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寫實的描繪,消除了觀賞者與作品之間的隔膜,畫家藉此來對傳統文化和民族進行反思。
羅中立創作《父親》,這個父親不僅是羅中立的父親,而且是全中國勞動人民的父親,《父親》是農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一個,是羅中立這代人思考的結晶。
創作靈感
《父親》一畫是在美國畫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畫的啟發下,採用照相寫實主義手法畫出的中國的一位普通的、貧困的、苦澀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老年農民形象。老人枯黑、乾瘦的臉上布滿了象溝壑,又如車轍似的皺紋,深陷的眼睛露出了淒楚、迷茫又帶著懇切的目光,象是在緬懷過去,又象是在期待未來,讓我們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視”。乾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乾許久,僅剩一顆門牙的嘴裡不知飽嘗過多少的酸、甜、苦、辣,猶如耙犁一般的破傷的大手捧著一個破了又被重新鋦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細小毛孔里滲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口鬍鬚,還有那象徵著悲劇色彩的苦命痣,都無不打上了他艱苦勞動、生活悲慘的的烙印。
站在這幅巨大的肖像畫面前,使人們感到了他身上特有的菸葉味,感到他的肌膚在抖動,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們思考,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激起廣大觀眾的共鳴面對《父親》,使我們感到這是一個飽經滄桑,卻又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期待,有著樂觀精神和堅韌的奮鬥力的普通老農民,在他身上匯集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的百折不屈的創造力,這種強烈的視覺效果在觀眾的心中產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偉大的情感,是憾人心魄的,正是羅中立毫不遮掩的把農民的“醜”真實的表現出來,才使得“父親”的形象更加真實可信、有血有肉。
藝術性
《父親》不論是在題材內容上,還是在形式語言上,都有革新的意義,定是在特定的社會條件、政治氣候下的產物,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社會處於變革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主體意識開始覺醒,藝術的表現意識深化,這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客觀的環境。反映在藝術創作上,藝術家開始對周圍身邊的瑣事及普通人民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改變了以革命領袖為主要描繪對象的創作方法,《父親》就是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氛圍下應運而生的,構圖飽滿,色彩深沉富於內涵,容貌描繪得極為細膩、感情複雜、含蓄、主體形象沒有被細節的刻劃所影響,反而更加突出,這不僅是形式的創新,而且是主題思想的突破,顯示出了畫者的魄力與勇氣,《父親》開闢了刻劃普通農民的複雜性格和表現內心思想的新領域,給80年代的藝術界以巨大的震動,使人們開始思考過去、現在、未來。
有人說《父親》的形象不是某一個農民的父親,而是中國經歷十年浩劫的八億農民的父親,也是當代中國農民的形象,這個形象所體現的力量,是支撐我們整個民族,整個國家從過去走向未來的偉大力量,這個形象有很大的概括性,又有巨大的包容時,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所以說《父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特徵,它不僅具有美學價值,還具有社會學價值、倫理學價值。《父親》更象一座紀念碑,屹立在那個年代的人們的心中。
作者
羅中立,1948年出生,於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