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男孩》

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文學之新”8強選手李楓的首部長篇小說《燃燒的男孩》,劉震雲對於李楓這位小作者非常偏愛,“李楓是第一屆‘文學之新’大賽選手中,我最為欣賞的一位。《燃燒的男孩》感情真摯,有著撼動人心的力量。”《燃燒的男孩》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五個不幸的孩子相互陪伴、彼此支撐,共同面對外界的欺侮與各自家庭的變故,最終卻分崩離析的故事。對於作者和作品,劉震雲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能夠很好地把握人物關係和作品結構,擁有充分的想像力,情節、語言和人物描寫的能力也出乎我的意料。”

基本信息

本書簡介

1

這是一本送給世界上所有感到脆弱不幸和感到孤獨的人們的書。這是一個非常灰暗和絕望的故事;當你打開書時,你能讀到的每一個句子,都被痛苦和悲傷浸透了。我們甚至難以想像,作者到底是用怎樣的狀態,完成了這些令人唏噓不已的情節;親情、友情、世俗、獨孤,幾乎所有生活中最為難以抉擇的場景都被呈現在這個故事當中,甚至那些我們連想像一下都會感到心頭抽痛的劇情,就這么毫不留情地發生了;而當你合上書的時候,從那些被血色和黑暗湮沒的句子當中,有一種極度堅韌的精神慢慢地湧現出來,攀上了你的心頭,令你不住為這股強大的精神力量而顫抖;當你再度想起這本書時,你將會感謝時間,讓你在最需要堅定和勇氣的時候,遇見過這本書。

故事內容

《燃燒的男孩》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五個不幸的孩子相互陪伴、彼此支撐,共同面對外界的欺侮與各自家庭的變故,最終卻分崩離析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南方小鎮“三靈寺”。主人公木靈江自小被謠言纏繞,一直生活在極度的孤獨之中;木靈江唯一的朋友岳達雖家境優越,卻因家在“圍牆外面”而同樣遭到本地人的歧視,與三歲的弟弟相依為命;木靈江的表姐冬霜,樂觀開朗又有些傻氣,是大家生活中的開心果;冬霜的鄰居鹿威,一個生性仗義的“假小子”,也因種種緣由被捲入這個小團體,從此同甘共苦。

閱讀評論

主編閱讀手記——《燃燒的男孩》
文/郭敬明
已經忘了這是第幾次在凌晨被助理的電話喊醒,急匆匆地從床上翻身起來,隨手拿幾本書塞進早就打點好的行李里,就在她一遍又一遍的囑咐聲中出門了。北京CBD的公寓,寂靜的房間,寂靜的樓道,寂靜的公寓。只有我養的蘇格蘭折耳貓悄悄地跟了幾步,就懂事地停住了步子,蹲在門口,默默地看著我的背影又一次消失在它綠色的眼仁里。
車子孤零零地上了高速路,朝著機場奔去。恍惚間我覺得它幾乎是鑲嵌在這條鐵灰色軌道上的一個小鉛塊,機械地運行著,路燈像瞬間擦碰出的火花一樣熄滅在背後霧淒淒的天空中。
我躲在像蠶蛹一樣厚重的冬衣里,睡眼矇矓地望著窗外。
整個城市都還睡著,聽不見一絲告別的聲音。
我也忘了,這是第幾次從包里掏出公司作者的書來喚醒自己了。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每一個漫長而枯燥的旅行,都是他們的故事陪著我完成的。這次我拿到的是昨天剛寄來的打樣,李楓的《燃燒的男孩》。
翻了十幾頁後,我發現自己犯了個很大的錯誤。
在這個萬籟俱寂的凌晨,我清晰地聽見了自己的淚聲。
自從寫完《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之後,自從看完《任憑這空虛沸騰》和《西決》之後,我覺得已經很難有什麼故事或者情節能讓自己動容了。每個月的終審,我都要閱讀各種憂鬱而感傷的短篇和散文;每次去逛書店,都看到無數號稱“悲傷”“悽慘”的書被模式化地製造出來,一本接著一本堆滿倉庫,擠上貨架;甚至當我自己連載《小時代》的時候,不管我要架構一個多么痛徹心扉的場景,還是直接把主角送入必死無疑的絕境,我都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在扮演一個專業而合格的編劇和導演的角色,冷靜地進行著這一切。我覺得已經很難再有什麼情節能打動我了,就像是一個結滿了堅凍的深淵,無論你丟什麼下去都不會聽見一絲回應。
而這本《燃燒的男孩》成功了。
這是我這幾年以來,第一次為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流淚。
我們經常會反覆討論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評價一部文學作品優秀與否的標準到底是什麼。當我們已經成長到能輕鬆地解讀那些五花八門的技巧後,當我們不再被那些繽紛炫目的語句吸引時,當我們已經能像劇作家那樣,把一個故事的骨架肌肉從頭到尾剖析得條分縷析後,留在我們眼前的,到底還剩下些什麼?
而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在李楓的小說里看到了那個珍貴的存在,那份消失多年、再度回到我視線里的熟悉的東西:真實的感情,澎湃的真誠。
我不知道是李楓這個年輕作者本人特殊的身世造就了這部小說,還是他的寫作技巧在我們不曾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渾然天成、返璞歸真的程度。無論是語句的銜接還是情節的敘述都是那么細緻,那么到位,那么直白坦蕩,仿佛一個朋友坐在你身邊,微微哽咽著,低聲地對你重複他昨天的生活一樣真切;當你看到文中這個孤獨的男孩奄奄一息地在漠視、唾罵和無窮無盡的欺凌中忍耐著、生存著,不顧一切地為信念中的美夢而掙扎的時候,你會想去輕輕地拍打他的肩頭,你想安慰他卻根本無從開口,你為他視線中無盡的悲傷牽引,你的心劇烈地疼痛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