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陵鳳凰台》

《游金陵鳳凰台》,古詩體裁,作者李白,該作品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全文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⑵,晉代衣冠成古丘⑶。

三山半落青天外⑷,一水中分白鷺洲⑸。

總為浮雲能蔽日⑹,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釋

金陵:江蘇省南京市古稱,南京簡稱寧,是江蘇省省會。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東部蘇皖兩省交界處,江蘇省西南部。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古都,歷史悠久,文化繁盛。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置冶城於此。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太平寰宇記》卷九十江南東道江寧縣:“鳳凰山,在縣北一里,周回連三井岡,迤邐至死馬澗。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此山,狀如孔雀,文彩五色,音聲諧和,眾鳥群集。仍置鳳凰台里,起台于山,號為鳳凰山。”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一:“金陵鳳凰台,在城之東南,四顧江山,下窺井邑,古題詠唯謫仙為絕唱”(又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

⑵吳宮:三國時吳國建都金陵,故稱。

晉代:東晉亦建都於金陵。衣冠:指豪門貴族。丘:墳墓。

⑷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遙遙在望,看不清楚。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長江邊,因三峰並列、南北相連而得名。陸游《入蜀記》卷一:“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台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則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雲遮住。

⑸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經南京後,西入長江,被橫截其間的白鷺洲分為二支。白鷺洲:古代長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鷺,故名。今已與陸地相連。位於今南京市水西門外,已闢為白鷺洲公園,是南京城南地區最大的公園。該園在明朝初年是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家族的別業,故稱為徐太傅園或徐中山園。後徐達後裔徐天賜將該園擴建成當時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園林,取名為東園。該園成為園主與王世貞、吳承恩等許多著名文人詩酒歡會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時,曾慕名到該園賞景釣魚。入清以後,因不斷受到戰火與人為的破壞,以致景物凋零,園林蕭瑟,一代名園已成遺址。民國期間,南京市政府於1929年將該處建為“白鷺洲公園”。至日偽期間又遭摧殘,公園淪為一片廢墟。

⑹浮雲能蔽日:比喻讒臣當道。浮云:陸賈《新語·察征》:“邪臣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

譯文 

鳳凰台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裡遊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台,伴著江水,仍逕自東流不停。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於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我站在台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雲隨風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