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競渡》

《減字木蘭花·競渡》是北宋時期黃裳的一首詞。

概況

【作品名稱】減字木蘭花·競渡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黃裳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減字木蘭花
競渡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詞牌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即就《木蘭花》的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轉兩平韻。

作者

黃裳
(1044-1130)字勉仲,號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舉進士第一。政和中知福州。歷官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卒,年八十七。贈少傅。喜道家玄秘之書,自稱紫玄翁。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讓人心醉,觀賞把玩不已。《宋史翼》有傳。有《演山集》六十卷。詞存集中,凡五十三首。代表作有《賣花聲》、《永遇樂》等。

賞析

黃裳的這首詞以龍舟競渡為題材,頗具歷史價值。龍舟競渡,即賽龍船。相傳偉大詩人屈原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人民為了紀念他,每逢端午節,常舉行競渡,象徵搶救屈原生命,以表達對愛國詩人的尊敬和懷念。這一活動,後來成為民間的一種風俗。當地居民準備輕便快船,選拔優秀船員,到節日,在附近江河舉行競賽活動。男女老幼,官員百姓,紛紛集聚賽區觀賞助興。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已有關於競渡的記載。宋耐得翁《都城紀勝》一書,專門記載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種情況,其“舟船”條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龍舟爭標,輕捷可觀。”龍舟競渡時,船上有人高舉紅旗,還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氣,以增加競渡的熱烈氣氛。這種萬眾歡騰的場面吸引了歷代的詩詞作者。黃裳很喜歡寫自然景色,賽龍舟的場面也吸引了他,他的這首《競渡》,就是描寫龍舟競渡奪標的實況。 
上片寫競渡。“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競賽開始了。一群紅旗高舉的龍舟,從柳陰深處的小洲邊飛駛而出。“飛出”二字用得生動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競發的實況,賽船上迎風招展的紅旗,耀眼奪目,首先映入眼帘。由於沙洲上濃密的柳蔭遮蔽視線,賽船就象從柳蔭中飛駛而出。“渚”,水中間的小洲。點出楊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襯托,也為了表明節候。作者這裡用“飛出”來形容那急劃而來的賽船,真實地反映了參觀者的感受。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競渡時,每艘船上不僅有人高舉紅旗,還有鼓手擊鼓以統一划船的節奏。一艘賽船里有好多名划槳手。他們之間,全靠鼓點來協同動作。所以作者說,賽船上的擊鼓聲,像春雷一樣震響,它們衝破籠罩著江面的水氣,遠遠地傳向四面八方,在空中迴蕩。“直破”二字寫出了船的凌厲前進的氣勢。這樣,就渲染了競賽的緊張氣氛。
下片寫奪標。競賽,以先到達目的地的獲得錦標。競渡的高潮出現在賽船駛近錦標,勝負將見分曉的時刻:“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人山人海的觀眾為優勝者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喝彩聲。在這種震耳欲聾的助興聲中,一馬當先的龍舟上的競渡者,正在拚命地划動船槳,向終點猛衝,表現出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決勝精神。健兒們爭戰奪標的英雄氣概(爭戰氣),簡直使千萬人為之驚駭退避。看來,有成千上萬的觀眾看得驚心動魄。這裡,作者只用了十一個字,就把競渡中最壯觀的場面連同它的緊張激烈的氣氛和驚心動魄的聲勢和盤托出來了。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古時的錦標,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是給予競渡優勝者的賞物,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繪的這場競渡中,“金碧樓西”的岸邊,就是掛錦標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這座樓閣的富麗。優勝者終於搶先到達終點,從那裡“銜得錦標第一歸”,勝利返航。為什麼用一個“銜”字呢?“銜”,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時的龍舟,船頭上雕有象徵性的龍頭裝飾。看來,優勝者奪得錦標以後,就將它懸掛在船頭的“龍頭”上,活像一條真龍將錦標上端含在嘴裡似的。“銜”是龍舟的龍形生髮出來的字眼。用這個“銜”字,饒有情趣,是傳神之筆。
此詞採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競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民眾的熱烈情緒。銜標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以來真實地再現了當日龍舟競渡、觀者如雲的情景。詞寫得這樣生動,如果作者沒有親臨現場的實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作者雖有實感,但在藝術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氣氛的筆力,那么也是難以寫得這樣有聲色、有層次、有氣勢,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